三、梅振衣的王侯身份、南鲁公
上溯南鲁公封爵,只能查到第一代南鲁王梅知岩,书中梅振衣的祖父。而梅振衣既然在书中没有多少与皇家打交道,那么史书应无多少记载。而梅振衣之父梅孝朗,描述为数朝老臣,应该有所记载。这边列举几个相关人物,有可能的历史原型。
1.李孝逸:生卒年不详,陇西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宗室、将领。李孝逸聪明好学,善作文章。曾两度率军抵御吐蕃军队的侵犯。武则天称制后,深受武则天的亲遇。徐敬业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任命李孝逸征讨徐敬业,同年十一月,李孝逸攻克扬州,徐敬业败死,李孝逸因功升任,改封吴国公,声望更重,遭致武承嗣等的忌恨陷害。垂拱二年,武则天贬李孝逸为施州刺史。同年冬天(一作垂拱三年,687年),武承嗣诬告李孝逸,使其被削除名籍,流放儋州。不久,李孝逸在儋州去世。景云初年(710年),朝廷追赠李孝逸为益州大都督(一作金州)。
李孝逸是梅孝朗的原型的有利证据有一些,受武则天亲遇;征讨李敬业(徐敬业),虽然书中是间接征讨,而史实是直接发兵,有些无伤大体的出入;高声望也是一个相似处;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相似点,名字中都有一“孝”字。但是不同处也有很多,比如结局被流放,以及死期不对应。还有本身是个将领而非文臣(不过书中说梅孝朗也是个内家高手,也不算太大出入)。
2.姚崇: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算是历仕三朝,并且有证据表明他与张柬之等逼武皇退位有关,选这个人物是弱关系了。
3.娄师德:选择这个人物的理由是,他曾任宰相,也算是名臣,又曾举荐过狄仁杰,历仕多朝。
4.其它关系
裴炎:其人支持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改立唐睿宗李旦,但不久便因反对立武氏七庙而得罪武则天。他在李敬业扬州叛乱期间,主张还政睿宗李旦,被诬以谋反,斩于洛阳都亭。景云年间平反,追赠太尉,谥号忠。以上与书中所写可以说很符合了。但没有查到涉及梅孝朗的地方。
黑齿常之:资料显示,垂拱三年,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派黑齿常之率领诸军讨伐。同年七月,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侵扰朔州,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以左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作为他的副手,让他率领大军反击突厥。黑齿常之在黄花堆大败突厥。从此可得黑齿长之却是曾参与西北战事,但是在书中他是梅孝朗的心腹,而历史上未寻得他与哪个上司十分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