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文苑吧 关注:31贴子:860
  • 10回复贴,共1

黄梅县小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梅概况 
   在万里长江与京九大动脉的交汇处,镶嵌着一颗璀灿的明珠,这就是美丽富饶的黄梅县。她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邻安徽宿松县,西接武穴,北连蕲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一个鸡鸣三省的地方。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逾100万。


1楼2009-05-19 06:36回复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


    2楼2009-05-19 06:38
    回复
      县志内页记载...


      3楼2009-05-19 06:40
      回复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发祥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4楼2009-05-19 06:52
        回复
          楚尾吴头诗词之乡
           
           辛流
            10月24日,中华诗词学会致函中共湖北省黄梅县委员会,肯定该县运用诗词传统文化推动双文明建设经验,决定授予该县“诗词之乡”称号,并于明春由会长亲往颁发“诗词之乡”奖牌。
           黄梅,历史上称为“楚尾吴头”的地方。山清水秀,人文荟萃,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来,许多诗词名家纷至沓来,观光黄梅山川,吟咏黄梅风物。唐代诗仙李白,宋代诗词泰斗苏轼及白居易、柳宗元、张籍、宋之问、欧阳修、王安石等,都在这边陲邑县留下了不朽诗篇,有的汇入诗卷,有的刻于摩崖,永垂人间。这块多彩的土地,也孕育了自己的诗人,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涌现了黄梅籍的优秀诗人。近代,更是灿若繁星,登坛入典的达百余人。他们的诗词作品,远播江浙岭南、齐鲁幽燕,饮誉神州。
           新中国成立后,黄梅人民吟诗放歌,唱翻身解放,颂党的恩情,出现了“欢咏高吟尽放喉”的新景象。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华诗词重新登上文学殿堂,诗人激情迸发,诗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天地。1987年,该县县直机关成立了“流响诗社”。他们联络诗友,创办诗刊,繁荣了创作,传播了诗词知识,培养了写作新秀,成为鄂东文艺园圃的一朵奇葩。在县直机关带动下,全县各地先后成立了“文昌阁诗社”、“清江诗社”、“八角亭诗社”等十几个诗社,70%的乡镇和中学都有了诗词组织。全县共发展了诗词会员2000多人。
           黄梅县委、县政府领导还带头写诗填词,借诗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1998年的伟大抗洪斗争中,县领导都挥毫放吟,那一篇篇诗章,如战斗的旗帜,进军的号角,有力地鼓舞了军民抗洪斗志。在香港、澳门回归的欢庆的日子里,县委领导也都喜吟诗篇。
           在黄梅,有一批如醉如痴的诗人。他们为“弘扬国粹甘倾力,敢作诗坛一丈夫”。
           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文芳工作之余,热心诗词文化,到乡镇去发动建立诗词组织,到学校讲授诗词知识课,到中青年中去培养诗词新秀……黄梅孔垅镇“文昌阁诗社”社长许学群,是个建筑工人,他读诗、学诗,短短几年就写了500多首诗,被诗社推为理事。他把自家楼房腾出一层给诗社办公,捐资印刷诗刊,先后已捐款1.5万余元。1998年,“文昌阁诗社”社员大会,一致选他当了社长。该县小池镇“清江诗社”社长王纬,以惊人的毅力,笔耕3年,创作了12万字的“三国演义”叙事长诗,成为黄梅诗词创作上的一绝;还有父子吟咏,兄弟吟咏,姐弟吟咏,全县乡镇、村落到处装满了诗。
           1993年,侨居美国的华侨吴求剑回黄梅,捐资在五祖寺建立碑廊,当地赠诗一首作谢:“万里云天惹恨长,萧萧白发渡重洋。东归银燕飞江汉,百岁难忘是故乡。”吴先生接诗后老泪纵横,表示永志不忘。1996年,台胞赵龙、张连妹夫妇向黄梅县贫困山区卢府村捐资1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该村回赠画配诗一幅,诗曰:“翠竹琼枝,根连故土;高风亮节,德育新苗”。他俩对此非常珍惜。黄梅县有的诗刊,还传到了美国、泰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地区。诗词文化给黄梅人以丰富的精神食粮,活跃了城乡文化,陶冶了人们情操。正如湖北省诗词学会顾问傅庞如老将军为黄梅题赠的诗句:“霞染楚天地,江流万户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12月06日第四版)


          6楼2009-05-19 06:57
          回复
            大源湖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下新镇。湖区面积2.4万亩,一般水深2米,是黄梅县最佳的天然产鱼的淡水湖。湖内红莲绿荷,渔舟游弋,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湖外群山环绕,与名胜风景区江西庐山隔江相望,名山秀水遥相呼应,绝配天然。


            13楼2009-05-19 07:15
            回复
                晋梅 据湖北《黄梅县志》记载 , 这株晋梅乃是晋朝和尚支遁亲手所栽。他当年从九华山带来珍贵白梅一棵 , 来到黄梅的蔡山植下此树。
                支遁祖师在寺南崖旁辟梅花林,现存白梅一株,世称晋梅。晋梅树龄一千六百年,经考证是我国古梅中的第二寿星。晋梅白花黄蕊,若遇严寒大雪,冬末、春初间隔半月两次开花,故称二度梅。粗达一围多的晋梅主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发花满树,如云似火,只可惜已枯死。傍发的新枝碗口粗细,生机蓬勃,年年着花。


              18楼2009-05-19 07:18
              回复
                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这里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8℃左右。黄梅水域广阔,河流、湖泊、水库众多,塘堰密布,共计河流34条,大小湖泊29个,大中小型水库24座,长江水道59.2公里,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19楼2009-05-19 07:20
                回复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21楼2009-05-19 07:21
                  回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智慧的黄梅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的黄梅,真诚欢迎四海宾朋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与黄梅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22楼2009-05-19 07:24
                    回复
                      • 58.54.96.*
                          黄梅岳家拳乃全国优秀拳种之一,为国家所重视,为国际所了解,为群众所喜爱,望能进一步发扬光大。原著《岳家拳》一书,原发行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此书三位作者,已有两位作古,尚余一位,亦是垂垂老矣。鉴此情况,急需再版。如有此意愿之政界、企业家和武术界同仁以及所有志士、爱好者,能镶成此举,老朽愿献余力,再作一搏。
                          联系手机:13597652338


                      24楼2010-04-24 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