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教育吧 关注:27贴子:513
  • 0回复贴,共1

【政通教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的特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的特点
  本文主要是关于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的考点总结,政通教育小编希望可以给正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你带来帮助!
  1.基础性
  我国学校的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构成,其中小学教育属于初等教育,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基础性主要表现在
  (1)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全民性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要求在采取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3.义务性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义务教育是以制小钱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子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特点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
  4.全面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面言,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体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和谐发展。
  5.活动性
  活动对于小学儿童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活动可以保证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它是促进小学儿童基本心理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化水平等心理机能上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也是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比较关键的时十期。教育活动是联系儿童主观世界和外部环境的中介,通过儿童作为主体的积极参与,可以将知识、规则、价值观自觉纳入其心理结构,从而不断推动其心理结构的更高级整合以此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关于小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就活动途径而言,可分为校内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
  和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就活动内容而言,可分为保健活动、道德教育活动以及文艺、科技等活动。
  6.趣味性
  对小学教育而言,一方面,仍然存在着激发和培育儿童对教育上有价值的事物的有趣、乐趣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要具有发展的观点,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向志趣方向发展。
  7.启蒙性
  从个体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记忆力强、模仿力强,这些特点表明,小学的基础教育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主要表现在:
  (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4)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政通教育与大家一起互动交流,共同迎战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


1楼2018-07-24 16: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