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其他工业化国家来讲,我国变频器行业起步时间较晚。9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变频器并认可变频器的作用。那时外国变频器已经涌进中国。变频器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分4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内自主研究及应用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研究变频器的主要是 机械部下属的天津电气传动所和西安电力电子技术所进行研制。但研制出的产品可靠性差急需完善。 第二阶段:变频器国外进口阶段 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这段时间为引进国外变频器。从最早的日本三垦到后来西门子、伦茨等相继进入中国。影响较大的行业有钢铁、石油、化工、化工、化纤、供水等。随着变频器的广泛的应用,给国内变频器生产和研制单位带来技术和方法。成都佳灵、山东惠丰都研制出国产变频器 第三阶段:国外变频器本土化策略 变频器在1998年全国销售金额达到28.8亿元,销售年增长率在15%左右。为了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变频器。纷纷建立生产基地,生产不同系列品牌的变频器。但IGBT等主要电力电子元器件需要进口及厂家产能问题,只有ABB等少数厂商的某些型号可以少量出口。伴随着变频器核心部件的本土化生产,将为国产变频器走向全球提供了机遇。 第四阶段:变频器国产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天津和西安开始钻心研制SCR变频器,其他院校研制GTR变频器。将技术转让给企业生产,但企业无法生产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变频器,经过努力后没有形成国产变频器品牌成为支柱力量。 经过10年的发展,生产变频器的公司虽然遍布全国。但其核心IGBT任然无法自主生产还依赖进口。最近信息产业不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将全控性电力电子器件纳入工作计划,多位有着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回国办厂。在合理的政策配合下就可以为国产变频器的设计和生产扫除最后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