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之于久远吧 关注:78贴子:14,038
  • 5回复贴,共1
下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28 21:12回复
    下陆是我出去而且长大的地方,它隶属于黄石市,是其辖下的一个区,叫作“下陆区”,下陆区辖下又可分为,团城山区,老下陆区,新下陆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28 21:14
    回复
      新下陆是依托于一个叫做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大型国资企业而发展起来的,我身边所熟知和认识祖辈们都是这个大型国企的奠基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抱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放弃了原本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投身于国家建设,听命于党的领导,在新下陆这块地方挥洒了青春和汗水。这也造就了新下陆的多元性,因而使得它不同于黄石的其他区县,我的亲朋好友中鲜有土生土长的下陆人,大多数祖辈不是北方就是江南,拿我自己为例,我的父系来自江浙一代,而母系则来自东北。四海八方,通惠交融,铸造了新下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口音还有社会圈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28 21:27
      回复
        今天想起来写这个贴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下午从自己家中出来准备去买菜到奶奶家做饭,在最喜欢的卤菜店买了只最喜欢的童子鸡,类似于烧烤店总是家楼下的最好吃一样,我认为这家店的卤味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进而推广到想写写我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的感情和对我成长轨迹,性格品行与新下陆这个地方的各方各面的关系的反思。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7-28 21:38
        回复
          首先是新下陆的社会结构:
          新下陆的发展依托于九号信箱的成立,也就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崛起,国有企业的设立使得新下陆在建国初期快速积聚人力物力,大大加快了新下陆城市化建设的速度,有色公司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方便统筹的需求,在自我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把新下陆的城镇居民结构职工化,城市建设规划公司化,教育体系私有化,虽然公司发展江河日下,效益逐渐低迷,国资力量萎缩,加之市委市政府介入管控加强,导致新下陆的城市印象中有色公司的痕迹逐渐褪去,但是长达五六十年的丰富记忆是定然不可能短期消失的,所以可以说新下陆的发展史就是有色公司的发展史,新下陆的社会结构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有色公司的社会结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28 21:50
          回复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前身是大冶冶炼厂,有色公司到现在也还是以铜行业相关为主的一家资源型企业,它的兴衰又应承着黄石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兴衰,这个后面有机会会分析。公司成立初期受国家冶金部管辖,还是名副其实的央企,后来冶金部撤销,沦为国企,再后来体制改革,热钱等社会资本涌入,国有资本比重下降,虽然现在名为国企管控国有金属资源,但是名存实亡,少了当年的几分威严和霸气。
            有色公司当年依附于冶炼厂,为安置其企业职工日常生活,将新下陆作为其职工生活区域,又将新下陆一分为四,称为东西南北四个村。
            作为工业化企业,建设初期,公司内部人员结构无非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操作员这几类,有色公司以村为界,把管理人员大多安置在北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大多安置在东村,工人大多安置在西村和南村。
            例如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处级干部,也都是工程师出身,所以他们后来从平房搬进楼房就安置在了东村的工程师楼,而与他们临近的一排楼内多数也都是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当然多为公司的工程师和中层干部,这就在东村成为了一个干部圈子。其子弟,如我的爸爸和大伯,因为父母辈都是干部,往来也多是干部子弟,工程师子弟。
            如同社会的阶级固化一样,事实上无产阶级工作者们并没有那么牢靠地团结在同一个阵营,工人子弟就难同干部子弟打成一伙,而到了我们这辈也把这种固化继承了一部分下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7-28 2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