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
西河有枯桑之社,
北陆以杨叶为关,
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题解】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
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其实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经震动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现文中所说的被轻视的情况。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当小说家言来看。但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视《枯树赋》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注释】
1. 殷仲文:东晋人,曾任骠骑将军、咨议参军、征虏长史等职,才貌双全,颇有名望。2. 世异时移:桓玄(殷仲文内弟)称帝,以仲文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即指此。3. 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一带。4. 庭:院子。5. 婆娑(音梭suo):联绵词,枝叶纷披貌。《晋书·桓玄传》:“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6. 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7. 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丰水矣。”8. 根柢:草木的根。盘魄:又作“盘薄”、“盘礴”,通“磅礴”,根深牢固。9. 山崖表里:枝叶覆盖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说占地之广大。10. 桂:桂树。销亡:消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
西河有枯桑之社,
北陆以杨叶为关,
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干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枪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题解】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
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其实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经震动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现文中所说的被轻视的情况。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当小说家言来看。但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视《枯树赋》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
【注释】
1. 殷仲文:东晋人,曾任骠骑将军、咨议参军、征虏长史等职,才貌双全,颇有名望。2. 世异时移:桓玄(殷仲文内弟)称帝,以仲文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即指此。3. 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一带。4. 庭:院子。5. 婆娑(音梭suo):联绵词,枝叶纷披貌。《晋书·桓玄传》:“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6. 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7. 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丰水矣。”8. 根柢:草木的根。盘魄:又作“盘薄”、“盘礴”,通“磅礴”,根深牢固。9. 山崖表里:枝叶覆盖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说占地之广大。10. 桂:桂树。销亡: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