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吧 关注:17贴子:99
  • 6回复贴,共1

南昌历史"活化石"中山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历史上,因为南昌孔庙、南昌府学及心远中学的存在,中山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为昙花一现的南唐国度,中山路见证了皇宫的威严;因为有南昌行营、江西大旅社,中山路见证了南昌近代革命史。 
  历史难有永不变更的传承,曾经的尊贵辉煌虽已随风而逝。如今,踏上老街中山路,只有省图书馆原址及八一起义纪念馆依稀可见历史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数百家各类服装店,被市民亲切地称为“衣橱”。 



1楼2009-05-21 19:05回复
    孙中山与中山路
      据《江西省南昌市地名志》记载,1926年南昌市地图全图将该路分为14段。从三道桥(今系马桩街)自东向西分段标称为皇殿前、谌家巷、席公祠,石公祠街、百花洲街、万子祠街、府学东街、府学中街、府学西街、书街、甲戌坊、江东庙、许家巷、五把公所。
      “1928年以前,这条道路完全是另一个模样。”南昌市地名办顾问陶端正告诉记者,那时候,这条路宽窄不一,路东端(现百货大楼、新华书店一带)是一片菜地及水塘。在南昌二中环湖路校区的南侧,有一条明渠通往东湖。1928年拓宽、填渠后,该路延伸至与八一大道交界,并统称为中山路。之所以取名为中山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
      据史料记载,1912年10月25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特授筹划全国铁路全权”的名义,来到南昌。孙中山到南昌后,社会各界人士举行了各种欢迎会。孙中山到南昌的第四天,也就是10月28日上午,孙先生一行在江西省都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李烈钧的陪同下,骑着枣红色的骏马,检阅辛亥革命以后江西新编的第一师和第二师,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各兵种列队。


    2楼2009-05-21 19:05
    回复
      一条长约3、4公里的道路,为何有14个地名呢?对此,陶端正的解释是,古时,受各种条件所限,马路是一小段一小段修建的,每修一小段便起个名字。久而久之,地名便多了起来。
        “从地名中,我们不难推断,旧时不少大户人家均居住在中山路。”陶端正说,谌家巷、席公祠,石公祠街、万子祠街、许家巷都是以姓氏或家族祠堂命名的,这足以说明谌家、席家,石家、许家在当时很有地位。另外,书街之所以称为书街,是因为当时那里曾专营文房四宝及木版印刷的采茶小调唱本。
        曾为中山路一小段的皇殿前则见证了南唐短命国度。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南唐李璟迁都南昌。不过,不到3个月,李璟病逝,国都被废。与此相邻的是曾经的心远中学,心远中学为清末时熊育钖所创,解放后改为南昌二中。
        唐宋时期,中山路西端借助发达的航运而十分繁华。书街曾是中山路的一小段,位于现在的洗马池与合同巷之间,因为专营文房四宝和木版印刷的采茶小调唱本而得名。至民国时期,德隆百货公司、广益昌商场也建在了中山路上。抗战时期,中山路被战火焚毁,满目创痍。与此同时,中山路上兴建了不少欧式风格的建筑。


      3楼2009-05-21 19:05
      回复
        南昌孔庙与南昌府学
          翻开1926年南昌市地图全图,在现在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所在地,标称为文庙。在文庙的四周,分别取名为府学东街、府学中街、府学西街及府学侧街。据史料记载,文庙又称南昌府学,此处也曾是南昌孔庙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朝的南昌孔庙始也位于此处。初建时孔庙的规模并不大,直至明正德十五年兴儒时才增修扩建,直至民国时期。
          而另据《南昌市志》记载,自晋至唐,历代南昌府学均建在城西。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洪州(今南昌)知府施*长将府学迁至洗马池的东侧,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所在地。据说,南昌府学建有明伦堂、赐书楼等。赐书楼高三丈(10米),藏有皇帝赏赐的典籍及各类图书。据南昌学者宗九奇介绍,南昌府学就设在孔庙内。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场大火将孔庙烧毁。孔庙被毁后,那里就成了一块空地,以后有的人种了些花,有的人栽了点树,渐渐的人们将此地以孔子的名字命名为“大成公园”。
          上世纪30年代,改建为中央银行办公楼。南昌沦陷时期,成为日本宪兵营房。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45年9月14日,南浔地区受降仪式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银行大楼隆重举行。


        4楼2009-05-21 19:06
        回复
          南昌行营与江西大旅社
            在民国时期,江西省立图书馆(曾称为南昌行营)、江西大旅社(今八一起义纪念馆)、交通大厦被誉为南昌三大建筑。其中,南昌行营、江西大旅社均坐落于中山路上。南昌行营三面环湖,风景优美,蒋介石选中此地作为行营。而江西大旅社则成为八一起义的指挥所。
            据史料记载,1928年10月,省图书馆依东湖而建,但在其落成仅两个月的时间,蒋介石刚刚结束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的中原大战,便亲临南昌策划指挥“围剿”工农红军。因此,省图书馆成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当年,蒋介石把南昌行营作为国(百度)民党的临时指挥中心,“围剿”中央苏区。
            当时,蒋介石把二楼西面作为办公室,而前楼地面二层,下为地下室。据说地下室曾关押过百余名红军指战员和苏区干部,方志敏、陈赓等曾被蒋介石押解至此亲自劝降。如今,随着省图书馆的迁址,这栋承载着历史的老楼,日渐荒废。目前已经是一幢危楼,无法使用。
            从南昌行营向西约千米,便是江西大旅社的所在地。1922年,南昌大资本家包竺峰用两年的时间建成了当时南昌第一高楼——中西合璧的江西大旅社。
            1927年7月下旬,参加八一起义的部队包租下江西大旅社,成(百度)立中(百度)共前敌委员会。8月1日凌晨两点,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百度)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2万多起义部队,向驻守敌军发起进攻,只用3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5楼2009-05-21 19:08
          回复
            繁华中山路续写辉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山路售卖的代表流行时尚的喇叭裤、紧身衣、高跟鞋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脚步,他们争相转告,疯狂购买。
              如今,中山路仍是南昌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大型商场超市、各类服装店共700余家,店面一家紧挨着一家。记者发现,这些店面大多经营服装、皮具,“衣橱”之称便由此而来。“中山路可谓是寸土寸金。”在中山路中山道8号开店的严先生告诉记者,他几平方米的小摊位租金高达4000多*/月,而中山路沿街的店面租金更吓人,以一间面积50平方米的店面为例,租金4-5万*/月。
              中山路不仅是商业街,该路还是南昌市金融中心,并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万寿宫商城、八一公园等。如今,行走在中山路,车流、人流让本来就不宽的中山路显得十分拥堵。11月30日,记者从八一广场坐车回单位,在中山路上花费了近40分钟。针对中山路拥堵这一现状,早在2006年,省政协委员黄志红、桂又华以提案形式,建议在节假日(即周末和法定假日)期间的9时至22时,在中山路实行步行街制,禁止所有车辆通行。对此,南昌市ZF表示,将在今后的交通管理工作中考虑该提案。不过,至今中山路还未能成为限时步行街。


            6楼2009-05-21 19:10
            回复


              IP属地:江西7楼2024-10-09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