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初九吧 关注:1,283贴子:82,133

回复:raohuijing的新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的阳历年来了,先发一波好消息:①从叙利亚撤出的美军没有回美国,而是去了伊拉克;②伊朗首都出现了很多很深的裂缝,可能引发土地下陷等大的灾难,其实伊朗人也挺辛苦的,我记的他们暴乱过一次,结果当然是被镇压了,感觉中东的土质可能挺松的,让其下陷是很轻松的,不管上面是政府部门还是军事基地,但这不是我们说了算,我们还有我们该去做的事情;③近日有乌克兰媒体报道称英国已经将一纸战书送到了克林姆林宫普京的寝室,12月19日英国某军舰抵达乌克兰军港,机枪架起,并且有个军人站在军舰上,俄罗斯让一个空军团和S400系统一起训练以示回应,12月下旬英国女王戴头巾和一名侍卫乘火车出行,车上无人认出,说明女王不怕自己被暗杀,英国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来威慑俄罗斯,共济会肯定早就准备好分解发射出的核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8楼2019-01-02 06:09
回复
    耶和华的见证人之所以对耶稣是否是上帝避而不提,因为既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他是未来的上帝,而不是现在西方的上帝,何况有些天机本来就不能泄露的。预言说耶稣“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用公平公义的方式使他的国坚定稳固,直到永远,说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件事”,这是害以色列人走极端的的话语,以前的以色列人还不知道某些开化为何物,不知道耶和华希望他们接受众生平等的观念,自然就希望耶稣直接带领他们走入终点,发现事情不是这样后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些耶稣事先肯定知道,所以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后说:“成了”。八卦是运动的,是阴阳交替的,这是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地球还有灭亡的那天呢,不是上头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想法,而是有些人的想法上头不想助其改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9楼2019-01-02 06:10
    回复
      我已经给我的孩子们补了圣诞礼物,我会告诉他们耶稣是我信任的真神,我不适合跟别人主动说起这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1楼2019-01-02 06:11
      回复
        北美的地图很有玄机啊,如图。加拿大和右上角那个国家加上阿拉斯加州的地图,像是一只蜥蜴半兽人俯视着一只龙,美国地图像是一只鳄鱼向上吸住了那只龙的爪子,至于那只龙的身体在哪在干嘛,这就看不出来了,为什么说加拿大的是蜥蜴半兽人而不是鳄鱼?因为它的脖子是软的可以抬起来并且整体可以直立的。墨西哥就是尾巴,或许只是其中一位的尾巴,或许也是它们共同的尾巴。可以看出蜥蜴半兽人的手很轻松地就可以打到龙,迷信地气的人会误以为只要把尾巴钉住了,它们就都动弹不得了,地气确实有能量,但关键的能量在人们心中,维度低的人看不到的。边境墙修或不修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能力范围内帮助墨西哥人会更好,一味地拖累美国对他们也不好,俄罗斯可不会对猎物客气。至于龙是否指代我们?无所谓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打我我就缠死你,不过被抓住以后,至少是行不了雨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4楼2019-01-02 06:18
        回复
          来说说为什么隋炀帝和李世民都没有打下高句丽。高句丽真是我们的痛啊,这么让我们看不上的国家,怎么就那么难打?以至于到现在那片土地上的人还各种欺负我们,包括实质性地架起了萨德?缘起就是李世民他是一个缺男性长辈关爱的人,相关学者都知道,所以在介绍尉迟敬德时喜欢说:“那一年,李世民22岁,尉迟敬德35岁。”朝中官员也知道。虽然我不能确定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有没有越界的感情,但我可以肯定他们离出柜还远得很,为了表示信任而睡一起那次,星官夜观天象,说有黑物压了帝王之星,他们赶紧前去救驾,结果进去一看,他们都睡着了,原来是很黑的尉迟敬德的一只腿放在了李世民腿上。后来安定了之后,有次李世民问:“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敬德说:“臣确实谋反!臣我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身上留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就开始怀疑我要谋反了吗?”并脱下衣服,展示身上的疤痕,印象中李世民听罢没有一点脾气,只让他赶紧把衣服穿上。为什么他说他确实谋反也没事?因为他的意思是:“我谋的是什么你知道,我以前比别的将士拼那么多是因为什么?你以前对我做了那么多明知道有勾搭效果的事,难道都是出于想利用我?现在想卸磨杀驴了吗?”虽然没脾气,但面子上也很受伤,可能因此就疏远了吧。然后尉迟敬德想离李世民近些也很好理解,所以因为座次问题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也就不奇怪了,可李世民竟然用韩信等人的例子警告他,他从此不问政事,不串门,不娱乐,只炼丹修道,哪里还有心情打高句丽?就算李世民违背常理御驾亲征,并且一到地方就下来和士兵一起抗土袋填河,也不能恢复他的心情。前两战打得很顺利,最后一战前,李道宗跟李世民提议,给他5000兵马,他亲自领兵,去打高句丽的京城,可李世民没同意,事后说忘了。李道宗看得明白啊,他知道尉迟敬德没心情打,也会影响李世民的心情,高句丽因为之前打败过一百来万的隋军,所以士气很好,如果没有比他们更精锐的士气,是攻不下那座城墙的,而只要有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在,他们当时的士气就精不过高句丽的,可李世民他是带着私心来打这场战的,他怎么会同意,李道宗还不敢明说,因为如果李世民找尉迟敬德谈话了,尉迟敬德开心了,愿意打了,那么李道宗就有抢功抢权之嫌,虽然最终以少很多的死亡打下了不少城池,但最终还是没有打下这么一个自己以前很轻松就可以打下的地方。回来后他问李靖为什么没打下,李靖只回了五个字:“此道宗所解。”然后他去问李道宗,李道宗就把没同意他领兵的事说了。从这还可以看出,李世民虽然带了很多将领过去,但就算是到了越来越没有信心的后期,他很可能也还是没有让别的将领代替自己领兵,因为如果有,应该也不会漏掉李道宗,为什么没这样做?不先派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会没面子,万一别人没打下来,还是要派尉迟敬德,而且尉迟敬德如果打不下来会更没面子,他等啊等,等到9月份实在不能再等下去时,尉迟敬德还是一副没心情打的样子。为什么隋炀帝百万大军打不过高句丽几万人?因为当时场上只有隋炀帝是有士气的,别的人的士气早就被隋炀帝的暴力统治而破坏了,他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第二次进军高句丽时,在马上就要发动肯定能赢的总攻,一雪前耻前,他让大家丢弃能丢弃的一切,马上回朝,好不容易因为沈光而聚起来的气就差不多都泄光了,再想聚齐来就难了。当时应该先把高句丽打下来再回朝的,只要士气在,以当时的影响力,再招揽一些兵马并不是难事。这整件事情的影响很恶劣,特别是李世民带来的不良影响,朝中官员会想:你自己的江山将士你都如此儿戏,我们又何必太认真?还破坏了很多国人的自信,还助长了番薯国的邪气,谁能想到说出“汝能为寇,宜急来”的人会打不下这么一个小国。所以我之前可能错怪李道宗了,李道宗可能只是想让他们两个一直疏远下去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5楼2019-01-02 06:41
          回复
            一句“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让多少人记住了杨侗。佛祖应了他的愿吗?如果没应,似乎连一个脱俗的愿望都没有满足。他对王世充说的“若隋德未衰,此言不可发;必天命有改,亦何论于禅让!”展现出了超出他年龄的气势与智慧。如果佛祖应了他的愿,我们又遗憾了,我们都相信他能够成为一位好皇帝,也都愿意在他的统治下生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6楼2019-01-02 06:50
            回复
              玄武门之变秦琼没参加,或者说实质上没参加,不然不会连李建成的2000余人都挡不住,也没有参与后续的打斗的。李世民当时虽然人少,但以前他几十人对付王世充的几十万人都能活着回来,所以当时他的队伍在射杀了李建成之后还落了下风,要么是因为不想杀唐军内部的人,要么是因为武器没带够。他们兄弟二人矛盾的不可调和是因为李建成先想利用太子的权力杀害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他们,兵变中也是李建成先射了李世民三箭。这几天听到有学者说唐史被篡改过了,这个我好像早就说过了。秦琼为什么实质上没参加这场兵变?罗士信因为天降大雪水路结冰所以战败被杀的事情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知道这是老天在成全罗士信,他和罗士信是在同一场战役中一举成名的,之后也有多次合作,这种感情是无可替代的,我以前说过罗士信想死在战场上是因为想补回一些名节,也确实是不想再那样活下去了,秦琼在看到老天也把名节看得如此之重后,他就不想参与李氏兄弟之间的事情了。李渊对他说过:“如果我身上的肉对你有用我都会割给你,何况是子女和财宝?”在李氏兄弟的矛盾不可调和后,他或许就明白了李渊这是在鼓励他杀李建成,李渊没废太子,可能是因为只有李建成发动兵变,他的党羽才会尽量多地暴露出来,他也才会被杀死,李世民才能彻底扫清这种麻烦,看来我以前是错怪李渊了。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对李世民应该是心中有愧的吧,而且这位左门神他过世之后看到李世民如此爱民,可能也思考过自己当初是否完全正确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8楼2019-01-07 07:20
              收起回复
                高句丽不是徐世稽打下的,是薛仁贵打下的,徐世稽的能力被严重夸大了,他的气势根本谈不上精锐,败过窦建德,败过宋金刚,也没听说过他仅靠自己赢过哪场著名的战役,他只是擅长摆一个看上去很大的阵势,最多也就在背靠李唐的情况下,挡挡游牧民族而已。而且他是个欺世盗名之徒,喜欢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他在窦建德军队中违背了和结拜兄弟的一起反窦建德的诺言,立刻抛下结拜兄弟的母子二人和被俘的父亲逃了,上头已经给了李唐认清他人品的机会,可惜李世民还是判断错了。他给李密造的坟的高度已经达到了当时帝王之坟的高度,这不仅是仗着李唐当时要笼络人心不会拿他怎么样,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李密的人品是很差的,除以前说过的以外,他用了一个隋朝二帝都不用的父亲德行很差的文人写文章骂隋炀帝,隋炀帝的行为大家都知道,何必请这样一个人来坏了自己的名声?他当时正在塑造自己贤德的君王形象,不会分不清轻重,所以他这么做很可能就是为了打破翟让心里的平衡,翟让可能会因此觉的李密不配统领瓦岗军,从而产生反李密的念头。徐世稽给李密造帝王规格的坟,容易让世人有了错误的因果观,他对李唐前三位皇帝尤其是李世民而言是一种考验,不应该让这种人得到善终的,何况还带着这么大的权力和这么高的荣耀,因为想让别人学习这种“忠”而优待了他的结果就是自食其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9楼2019-01-08 07:37
                回复
                  单雄信也没那么英雄,如果家仇是最重要的,他最后就不会怪徐办不好事救不了他的命了,他是在王世充那里待得太舒服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0楼2019-01-08 07:37
                  回复
                    尉迟敬德是真在谋反,因为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抱着他爹大哭了一阵了,李世民小时候练功练到很辛苦的时候可能就常常想在李渊怀里哭一阵,这个心愿了了以后,可能就没那么依赖尉迟敬德了,所以尉迟敬德很生气,可能觉的李世民对他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晚辈对长辈的感情,也可能觉的虽然是越界的感情但是李世民太容易就放下了,而且感觉自己像备胎,他想了想,觉的只有让李世民跟自己睡觉才能让李世民放不下他,他打算彻底掰弯李世民,所以就谋反了,他知道如果他准备妥当,基本上可以谋反成功的,因为那些大将知道他不是为了政权,基本上不会出全力,所以李世民把他调到了外地,李道宗让他不要这样时,他一记重拳打过去,是在警告别人:谁阻止我我就打谁。可李世民说了很重的话,意思就是会跟他死拼,他不想内耗,不想破坏大家拼了命才打下的成果,也知道就算强迫成功,李世民对他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还不如现在这样,所以就决定不打了,这可能是李世民设的局,李世民知道他肯定会为座次的事情闹事的。他当时之所以还没有动手,是因为觉的还没有准备充分,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准备,跟缺钱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以前得到赏赐就随手分给他的部下们了,决定不谋反后,他肯定常常非常懊恼,后悔没有多留钱,如果不缺钱,他已经把李世民给睡了,哪里还会等到李世民先下手。打高句丽时李世民只给了他一个很小的职务,看来李世民心里也早就有数的,他愿意打就打,不愿意打别人也怪不了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1楼2019-01-08 07:37
                    回复
                      隋炀帝是个很好骗的人,这跟他没真正锻炼过没真正吃过苦有很大关系,自私什么的这里就不说了,他太在意表面的完美了,为人也比较脆弱,缺乏在逆势中反败为胜的镇定,卢明月和张须陀也有这个弱点,他们的队伍就是这样一下就被打完的。隋炀帝死前不久,杀了向他汇报军队有人谋反的宫女,我觉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不想再阻止那些人自谋生路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2楼2019-01-08 07:37
                      回复
                        李世民对薛仁贵说的:“朕不喜得辽东,朕喜得卿也”,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那些老将不行了,这真的是太过分了。凌烟阁的关键点是排在第七位的尉迟敬德,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才排的这个数字,觉的自己欠了他的愿意来生再还?还是怕自己死后尉迟敬德造反?还是劝尉迟敬德好好修道早日凌驾于烟波之上?不管怎样,李世民这挫货死后被披着头发入棺都是活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3楼2019-01-09 07:31
                        回复
                          补充:隋炀帝死后沈光和少部分人宁可战死也不投降于宇文家,所以隋炀帝活着的时候完全可以让沈光去和别的将士谈,就算谈不好,也可以24小时轮值护卫,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5楼2019-01-10 06:03
                          回复
                            大致又听了一遍《风云唐太宗》,除以前说过的那类事情外,还有一些想说的。魏征过于在意多种细节和百姓的议论了,民众常常不从整体来考虑问题,在他带的节奏下,唐太宗过于胆小了,他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清晰的思路混沌化、精锐的气势消散化了,打隋末的天下当然比守天下难多了,通俗一点说,那帮文官给那些武将提鞋都不够的,这就算没有打击到军队的气势,也打击到了武将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和唐太宗之间产生了裂痕。而且立了大功本来就是要享受的,特别是武将,就是要有明显的优越性的,不然很可能就不愿意冒那么大险去战斗了。而且有的典故唐太宗在朝堂上讲了很多遍,说明他领导的效力已经差了很多,气场也没那么精锐了,他以前征战的时候不会也没必要那么啰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6楼2019-01-10 06:03
                            回复
                              窦建德带着10万大军来支援被李世民围困的王世充时,李世民带着几百人去挑衅,而且是以包括他自己在内的4人为诱饵开启的,目的就是为了挫窦建德的锐气,窦建德的军中也是有聪明人的,为了反挫李世民的锐气,他们为李世民量身定做了一套挫其锐气的计,说什么先以300人对300人,李世民果然中计了,因为之前为诱饵的4个人中的另外两个看上去胆小的多,是先撤退的,所以窦建德他们就看出了唐军的普通士兵的作战能力比他们的将领差不少,而且他们可能还猜到李世民会派不足300人来应战。结果就是证明了什么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及与之相对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7楼2019-01-10 0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