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吧 关注:869,958贴子:9,083,953

姚鲁:抑制不住喜悦,“射墨”已走进部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抑制不住的喜悦:“射墨”已走进部队!
姚鲁
看到这个视频,我很高兴!
我觉得,我在参加邵岩“射墨”讨论中提出的理论主张或建议,终于有了实验的样板。而我在《红包雨与阅读盲区————兼谈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批评家、艺术策展人贾廷峰对“射墨”的看法》中对射墨实验的人文生态环境有点悲观的情绪,现在因这新“样板”的出现,也略觉畅达明亮了许多。
虽然,这个视频的实验者,不是用“针头”射墨的,但它仍属于“射墨”艺术范畴。
我在《“射墨”可以创建一门学科!》中说:“我认为,'射墨'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就书法而言,可以走'传统书法'工具变革的路,即用'射墨'技法,能写出传统书法模式的经典作品,这比较难;也可以走现代派书法的路子;也可以走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同时探索实验的路子。
另一条是,把'射墨'创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它和毛笔创作的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相对应,它可以包容传统书法、现代书法、新绘画等分支学科。
但无论走哪条路,最终都要有经典的作品,才能印证“射墨”艺术有其存在的价值!
尤其是要创建一门'射墨'学科,不仅要有大量的经典作品为其铺路,还要创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而这就不是一个两个人,甚至可能是几代人才能最终完成的大业了!
而邵岩的价值,就在于他是这一学科或新型艺术的创始人!”
这个视频中的“射墨”艺术实验者,就是用“射墨”手法或技法,在进行“传统书法”创作的艺术实验,尽管这只是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双钩书法”,但意义仍然是巨大的。
当然若从传统的书法艺术角度去衡量,实验者完成的这幅作品,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完善是需要过程的。关键是对“射墨艺术”有人真诚地大胆地去实验,这就是很好的苗头!
从视频的鼓掌和叫好声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和认可。这就说明,“射墨”在“传统书法”探索的方向或道路上,如果臻于完善,是会有群众基础的!
这是八一建军节,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在表演“射墨”......
2018年8月3日晚



1楼2018-08-06 14:45回复
    “射墨”可以创建一门学科!
    姚鲁
    一 一个故事
    多年前,我拜访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际体操裁判毛元灿先生。在他家的客厅里,挂着几幅毛元灿先生自己的书法,其中有一幅,线条和字的造型,我觉得非常奇特。
    当我要离开毛元灿家时,我又在这幅我感觉奇特的作品前,流连、玩味、赞赏再三,似不忍离去。我觉得这幅作品的线条和结构,尤其线条,在我视野所及的范围内,从未见过:奇特,且有艺术的美质。
    毛元灿先生主要研习草书,在国内书法界,可能知道他的人不是很多。他是那种潜心书艺,不以噱头和社交,或媚俗、取宠,浪得虚名的人。毛元灿先生的书法,在日本等国,多有收藏。
    当时,毛元灿先生看见我的情状,笑着说:“你喜欢它,喜欢,就赠给你吧!”
    虽然毛元灿先生说得很爽快,但我能感觉到,他也是非常喜欢这幅书法的,有种不舍或忍痛割爱的感觉。
    这我能理解!一个从事书法或绘画创作的人,对自己喜欢或满意的作品,是不愿意轻易出手,尤其还是免费赠人——白给的。呵呵。
    我谦让了一下,说这样实在不好意思。我又说了些搞书画创作的人如何珍爱自己满意作品的情况。毛先生见我这样说,就更加诚心地要赠我了。我收下了它。
    回到家后,有一段时间,我把这幅作品挂在墙上,时常观赏、研究它的结构和线条特色。有时动笔临摹,但总也写不出原作品线条的特色——效果。不管我用什么样的笔:高档笔墨店买的好笔,街边小店买的次笔;软毫的,硬毫的;长锋的,短锋的。都写不出原作线条的韵致。
    后来,我又去过两次毛元灿先生的家,在他家里看到了两幅线条也很奇怪的书法。我就问毛元灿先生,这样的线条是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我就写不出来呢?
    毛先生告诉我,他用的笔,不是笔墨店买的什么羊毫、狼毫或鼠毫等之类的毛笔;是他用一种家禽的毫毛(由于某种原因,我这里暂不透露是什么家禽),自己制作的笔。这种笔,外观上和笔墨店***,没什么区别,都是毛笔的样子,但写出来的字,却和笔墨店买的毛笔写出的线条质地完全不同。
    噢,我恍然大悟......
    二 一个问题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不同毫毛的笔,写出的线条质地是完全不同的。以此类推,不同的书写工具(超越毛笔的范围),写出的线条质地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触及到了书写工具的选择与变革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汉字书写工具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自从创造文字至今,汉字的书写工具大体经历了发明毛笔(秦代)以前的硬质金属器具,发明毛笔之后的毛笔和硬质金属器材——刀、剑等。也就是说,从有文字或有书法始,其书写工具就不是单一的——单纯地用毛笔。发明毛笔前的甲骨文和金文,自不必说,就是发明毛笔后的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书写工具也不是单纯地用毛笔。这一点,只要略有点书法常识的人都能理解。而魏碑、磨崖刻石、造像等,就更不是用毛笔写的了。而汉字或书法,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写或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碑学或帖学中,使用毛笔书写如何取法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书法学习的范畴,这里暂不讨论。
    我这里讨论的是,如果抛开汉字书写的实用价值,单纯地追求汉字或书法的审美价值即艺术价值,变革新型的书写工具有没有它的现实、历史和艺术的基础?
    回答是肯定的:有!
    它“有”的现实基础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处在了数字化新媒体的时代,汉字的书写工具,就其主流来说,已经变成了手指和键盘的关系。这种关系已经取代了汉字传统书写工具的实用功能或价值。因此,汉字书写工具的选择切近艺术的审美功能或价值,势在必行,也是必然!
    它“有”的历史基础,前面已经谈过。
    它“有”的艺术基础,源于艺术的本质:创新!
    当然,我这里说的“有”,是从历史和艺术的逻辑中推演出来的。也就是说,理论上它是成立的。但理论上成立的东西,不等于现实或实践有其对应物,即理论上成立,现实不一定成立。比如某种空想主义,逻辑上或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存在。终究属于虚幻不实的空想。
    然而,欣慰的是,艺术家邵岩“射墨”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艺术对象,或艺术实践。
    但是,综观邵岩“射墨”的实践或实验,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射墨”既不同于“传统书法”工具的变革,也不同于国画技法的PUO墨。实际上,它已经超越了书法领域或绘画领域书或画工具变革的范畴,走向了一个新生的或新崛起的艺术天地!
    据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射墨究竟是书法或绘画领域书或画工具的变革,还有新兴的一门独特艺术?
    前者仅是学科领域内的技法或工具的变革,后者则是学科本身。
    三 一点看法或建议
    也就是说,纵观邵岩的“射墨”实践,“射墨”既不是“传统书法”书写工具的变革:传统书法,无论什么书体,什么流派,都遵循汉字自身结构系统的规范,变革书写工具,就其艺术目的或艺术追求来说,只是变法线条或结构的手段,属于技法研究范畴。“射墨”也不是国画领域PUO墨技法的工具变革,但邵岩的有些“射墨”,又有PUO墨的韵致或灵魂。就书法层次而言,邵岩的有些“射墨”,接近“现代派书法”,但又有区别。
    因此,我才提出邵岩的“射墨”,究竟是书法和绘画书或画工具的变革,还是新崛起的一门艺术?但无论哪种,它们都有生成的基础。关键在于,实践或实验者选择何种主攻的方向或目标!
    邵岩的“射墨”,就艺术生成而言,它已经是客观存在了;并且有它生成的历史、现实和艺术的基础。人们已无法否定!不过,从艺术的生成和发展的角度,人们可以提出使其完善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我认为,“射墨”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就书法而言,可以走“传统书法”工具变革的路,即用“射墨”技法,能写出传统书法模式的经典作品,这比较难;也可以走现代派书法的路子;也可以走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同时探索实验的路子。
    另一条是,把“射墨”创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它和毛笔创作的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相对应,它可以包容传统书法、现代书法、新绘画等分支学科。
    但无论走哪条路,最终都要有经典的作品,才能印证“射墨”艺术有其存在的价值!
    尤其是要创建一门“射墨”学科,不仅要有大量的经典作品为其铺路,还要创建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而这就不是一个两个人,甚至可能是几代人才能最终完成的大业了!
    而邵岩的价值,就在于他是这一学科或新型艺术的创始人!
    我期待并希望这一大业能够早日实现!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并支持这一事业!
    因为,这是在创建一种中国的新型艺术,这种艺术一旦创立,它就不仅为中国的艺术发展,也为世界的艺术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2018年7月24日上午草就
    艺术家邵岩简历:
    (本吧省略了,发帖者)
    另外,我把毛元灿先生赠我的我认为线条和结构都很有特色的书法作品,拍成照片附上,供微友们参考。

    姚鲁简介,主要作品和影响,媒体报道及作者介绍
    (本吧省略了,发帖者)
    姚鲁书法

    l姚鲁书法

    姚鲁书法


    5楼2018-08-07 12:28
    收起回复
      以后射友们打招呼应该是这样的,昨晚你射了没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8-07 12:29
      回复
        如何提高书画家的艺术境界
        姚鲁
        我这里以书法为例(绘画也一样),我们最初没有练习写字之前,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性情或习惯去写字,随性去写,这时写的字往往是最本真的东西,几乎一人一个样,即各具面貌;我们也能通过字的形态——特点,认出是谁写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否定之否定中的‘’原初东西‘’。
        但是,当你开始学习书法了,不管学哪种书体,按正规程序,都有一个选帖——临帖的阶段,即‘’入帖‘’。入帖阶段,学习方法,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都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教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入帖阶段,是‘’正手脚‘’阶段,就是放弃自己原来不正确的、不好的书写习惯,练习、巩固和强化正确的书写习惯,即遵循一定的书写法则,临池学书的阶段。这一阶段,也就是‘‘否定之否定’’中的对‘’原初东西‘’的第一次否定。
        在入帖临池阶段,就具体的学习方法而言,一般应选定一家,对笔法、结构、章法以及墨法等有了一定的领悟和相当的功力之后,那么再兼习百家。这里所说的‘’百家‘’只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实指。
        当你‘’专攻一家,兼习百家‘’有了一定的基础或成绩之后,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出帖‘’——再回归‘‘自我’’,进行‘’独立‘’创作的层次了:能进入这一层次或境界,就是对‘’原初东西‘’的否定之否定,即对入帖的否定。
        在‘‘否定之否定’’后,你若再能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即你创作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或面貌,那么,这时你基本就算一个合格的——名符其实的书法家了;画家也如此。
        在进入了‘‘否定之否定’’的艺术境界或层面后,即进入了书法家或画家等艺术家的层面后,在这个层级上,艺术家或艺术家的作品也分三六九等,良莠不一;在这一层面上,要想使自己成为开宗立派或对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的发展能做出一定贡献的大家或艺术大师,则必须要有‘’艺术外‘’的功夫了,关于这一点,我写过《作家手稿拍出天价的启示》,可供参考。
        而现实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界,停留在第二阶段,即‘’入帖‘’没‘’出帖‘’——艺术的第一境界的人很多——被称为书法家、画家,甚至被誉为大师的也大有人在。
        而停留在第一阶段或第一境界的书画作品,实际上最容易受普通大众的欢迎,也包括一些学书画,但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或境界的人欢迎;这类书画作品,若传播炒作得好,也最有市场——普通大众的市场。
        这就涉及到‘’艺术市场‘’的问题了。艺术市场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引导消费的机制,使真正有品位、但还没被大众所认识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能被社会普遍认识,并以此来影响和改变国民的审美方向和素养......
        2018年1月3日晚10点
        另外,在书法研习阶段,我觉得最好从楷书入手。
        有了楷书的功底,再学习其它书体就容易了。尤其写行草书,有时看一个书法家行草书是否有功力、基础或根基,就结体方面来说,主要看是否有楷书的根底或渊源,或者换句话说,当你在写行草书的时候,应自觉地有楷书的‘’底意‘’,才算深得写行草书的三昧。当然,草书的‘‘楷意’’,不像有些行书一样,只是破散楷法,而是,坚守‘’楷意‘’的‘’底型‘’,即便写狂草——大草也如此。
        其实,学书法和教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简单和直白。
        那些把书法弄得玄奥无边的人,要么是对书法领悟得还没达到一定的境界,这种人若教人,最容易误人子弟;要么是故弄玄虚,以示高深,让不懂的人,觉得水平真高、崇拜——有的还真搞收徒膜拜仪式,不更事者,还三拜九叩,口称:恩师、恩师......
        呵呵!


        7楼2018-08-07 12:32
        收起回复
          附录: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洗净铅华后的纯美与静穆:与友人初探‘’否定之否定‘’ ,如何使自己成为学习、生活、工作、事业和恋爱、婚姻家庭等中有境界、出类拔萃的人》
          姚鲁
          所谓的‘‘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比较深奥的不易被人理解的哲学原理。而我以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主要是讲者没有讲明白,或讲者本身对所讲的问题也是似是而非的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又是极其普遍的,各类大学及中小学中的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把极简单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讲得极其复杂,云里雾里,玄奥无边,玄之又玄,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得要领,既浪费了时间,也极易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究其原因,除了是个别老师卖弄学识、故弄玄虚,以示渊博外,大多数老师主要是对自己所讲的问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没有彻底弄通弄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致使有些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畏学、厌学,这多半是学校中的老师造成的。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和直白;学问的最高境界,我以为,同样也是简单和直白:简单的表述方式说出既简单又深奥的人生哲理或道理。
          所谓的否定之否定,简单地说,就是对‘’原初东西‘’的否定,然后再对这‘‘原初东西否定’’的否定,经过这两次的否定之后,又回到‘’原初东西‘’的状态。举例来说,水是原初的东西,但水到冬天在一定的环境或温度下,会变成冰;由水到冰,就是对水这种原初东西的否定,水不是水了,是冰了,冰就是对水的第一次否定;但是,到了开春入夏在一定的环境或温度下,冰又变回了水,这由冰再变回水的过程,就是‘’水的否定‘’之否定即再一次——第二次的否定。这就是所谓的否定之否定。公式是:水——冰——水。水是原初物,冰是对水的否定,最后的水又是对冰的否定。经过两次的否定,回到了原初物的水,虽然形态和原初的水相同,但绝不是原来的水了。它是经过了寒冬的浸润和风霜雨雪后的具有新的内蕴和质地的水了。否定之否定原理,揭示了一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虽然回归原初,但性质已发生了变化。
          再举个例子,比如,原初你在老家生活,后来你又到了北京生活,这第二次在北京的生活,就是对老家生活的否定,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你又回了老家——这就是你对‘‘老家生活否定‘’的否定’’,也就是对在北京生活的否定。公式是:老家生活——北京生活——老家生活。虽然否定之否定后,你又回到了老家生活,但这次在老家生活是绝对和当初在老家生活是不一样的,你的经历、眼力和境界绝对不同原初了。
          再举一个禅宗领域的例子,这个你可能清楚,说的是禅悟人生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一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二境界,对第一境界的否定;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即是对‘‘第一境界否定’’的否定,也就是对第二境界的否定。虽然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后,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仍是水,但人生的感悟和境界是完全不同的了。
          同样,我说的‘‘人生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简单和直白,但得是返璞归真后的简单和直白,即所谓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粗野、没文化的人,一般表述问题比较简单和直白;经过一定的社会文化的熏陶后,即具有了一定文化、文明的基础,人们便开始偏向了复杂和含蓄;但人生的最高境界,还是回归到简单和直白。
          但这简单和直白是洗净铅华后的纯美和静穆,不是原初的粗暴和粗野。


          8楼2018-08-07 12:35
          收起回复
            这些想创造想疯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8-07 14:02
            回复
              除了书法还有篆刻,翻印在石头上,刻碑文,但人家写的字规规矩矩,普遍使用篆书,刻的就和写的一样!那喷墨是个什么东西?还好意思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8-07 17:12
              回复
                呵呵


                12楼2018-08-07 17:23
                回复
                  什么是书法艺术的“审丑”或“丑书”?
                  姚鲁
                  一 毛元灿先生的书法网上的拍卖价格是多少?
                  昨晚,我发布的《“射墨”可以创建一门学科!》微信中,谈到了毛元灿先生免费赠我,即白给我我认为线条和结构都很奇特的书法作品的细节和过程等。
                  今天,我再发布一个毛元灿先生的书法作品和毛先生挥毫的照片,供微友、书友参阅。同时,我把毛元灿先生的书法在网络上拍卖的价格信息,提供给微友,以及搞专业收藏的人士参考。
                  这个书法拍卖价格信息,来源于某网站。这家网站因走的是大众消费市场的路子,所拍卖的书画作品的价格,普遍很低,但毛元灿先生的书法价格,相比还是很高的!如,同是这家网站拍卖的,也是北京体育大学的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比毛先生的书法价格还低。杨再春是书法界非常著名的人物,原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曾是中央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
                  二 什么是书法艺术的“审丑”或“丑书”?
                  在7月24日,对邵岩“射墨”讨论之前,有群友——艺术家、批评家等对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有的批评家或艺术家把艺术中“美”的形象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美的“实存”,即合乎“现实道德律”或“和美”标准的形象,才是有价值的艺术美的形象。
                  为此,我提出了自己不同看法,我说:“艺术创新,即审美创新。艺术审美,包括美的艺术形象;也包括丑的艺术形象,但必须得是建立在真正的艺术或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基础上的形象。比如《红楼梦》中的一些文学艺术形象,很多就其现实的标准来衡量是丑的,但按艺术审美的标准,就是美的。有些书法、绘画艺术的形象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作家或艺术家创作“丑”的艺术形象的目的,不是欣赏、玩味和赞扬丑恶;恰恰相反,是揭示、扼制和鞭挞丑恶!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真正的“丑书”也一样,是“和艺术美规律“的“审丑”书法!
                  2018年7月27日中午
                  (图一:毛元灿先生挥毫。图二:毛元灿先生书法。图三:毛元灿先生网络书法价格。图四:杨再春先生网络书法价格。)


                  14楼2018-08-08 09:00
                  收起回复
                    名家一幅书法在网上能拍卖多少钱曝光!独家发布
                    姚鲁评论处留言



                    15楼2018-08-08 09:01
                    收起回复
                      美的气息源于深厚的艺术修养
                      姚鲁

                      第一次见到魏恺雯,我就被她身上散发出的一种气息所惊服。 当时,我还不知道她有极深厚的书法功力,只觉得她个子很高,戴着眼镜,穿一身白色的衣裙,既文雅,又散发出一种天然的青春的美的气息。当时她拿起了毛笔,写了两行字,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我一看写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运笔、用墨以及结字、章法等,都能看出她对《兰亭序》下过很大的功夫。当时她父母让她称我为老师,意思是想让她在书法上跟我学学,我估计她的父母当时可能还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在书法艺术上已经有很深的功力了---在某些方面她早已超过我了。
                      我哪敢当她的老师呀。

                      魏恺雯是个大学生,学的是机电专业,今年已经大三了。我们是今年七月初才认识的。我从微信上看到,今年暑假,她好像驾着私家车到青海、宁夏、西藏等地旅游了。这期间,她给我发了张临写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的图片,我看后,才知道她有很深厚的楷书功力。
                      大概是上周五,恺雯给我发了一幅临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我看后,很惊喜。才知道,原来她有很深厚的书法艺术修养,我突然明白了,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让我惊服的气息,是一种内在的艺术修养,通过她外在的青春美丽的倩影,不自觉地传达出来的,被我的潜意识捕捉到了。
                      恺雯临的《雁塔圣教序》,无论笔法和结体,都深得褚遂良的精髓,且在章法上独出心机。

                      褚遂良(596--658)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代表书法作品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其余三家分别是:欧阳询(557--641),代表作品有《九成宫礼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虞世南(558--638),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等;薛稷(649--713),主要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
                      如果我们把这初唐四大家的主要代表书法作品放在一起,做一下比较研究,就会悟出书法作品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或者说,书法大家是基于什么原因产生的。
                      从欧阳询的代表作品来看,主要取法魏晋及汉隶的经典作品,然后变法出新,自成面貌,成为一代大家。虞世南也是主要师法魏晋传统,在笔法、字法、章法上融入了当时代人的审美理想或趣味,创出了与欧楷有某种相同的艺术趣味(这种艺术趣味主要是时代审美特征的反映),但又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范本,如《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等。
                      而褚遂良的主要作品:《孟法师碑》有欧体楷书的面藐;《雁塔圣教序》则有虞世南的筋骨内涵。《雁塔圣教序》的结字和用笔与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相比:结字上,《雁塔圣教序》以开放式为其主要特色,字体以方和圆为主;《九成宫礼泉铭》,在结字上以内敛式为其特色,字体以长方形者居多。在笔画形态上,《雁塔圣教序》主笔横画多取上弧式,有提手旁的字,竖钩取左弧式,而《九成宫》的主笔横画主,除笔法上有提按变化外,则都取直式(包括向右上倾斜的主笔横画)。《雁塔圣教序》在用笔和结体方面的特色,开启了后来者颜真卿和柳公权等书坛大家的书体的先河。因此,学颜字或柳字,知其渊源,则从《雁塔圣教序》学起,不失为一种入门乃至领悟变法开启一代书风的捷径。
                      薛稷在初唐四大家中,出生最晚,他的代表作品《信行禅师碑》开启了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先河,而《信行禅师碑》则取法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

                      从上面的叙述或介绍中,我们知道,若想开辟出书法的一片新天地,在书法领域取得重大的成就,就必须得先有继承,并有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和毅力,苦练选定的名家法帖,对笔法、字法、章法以及墨法等有了一定的参悟和扎实的基础后,再广览名帖,多读书,读好书,开启智慧,若能再涉列诸如音乐、舞蹈、武术等,则对领悟书法的真谛,开启一代书风,成就一代大家,则更有禆益。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得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你说的程度啊?
                      其实,无论读书还是研习书法,只要得法,利用好有效时间,是会事半功倍,很快有所成就的。
                      这里我提出‘’有效时间‘’概念,对我们认识时间的性质,很有意义。所谓有效时间,指具体干一件事情所用的最佳效率时间。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无效的时间里,这样的人其实是在无意地消耗时间,浪费人生,他们的人生也多半毫无价值和意义,也很难成就某种事业。比如练习书法,一天不用多,只要我们把每天大量地用于玩手机微信、QQ等的无用时间,即无效的时间,节省挤出来一个小时,用在研习书法上,在得法的前提下,能坚持一个月,书艺就会大有长进,若再能坚持半年,就会渐入徍境,坚持一年,基本就可以小成。
                      练习书法如此,读书、学习或干其它事情同样如此,在得法的前提下,只要充分利用好有效时间,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可以干出一番成就。

                      看到恺雯的书法,我感到她对古代碑帖所下的功夫和达到的境界,比我的朋友圈里一些专业搞书法的--靠书法吃饭的人都深、都高,就想把它推荐到我的朋友圈里,介绍一下,可恺雯自己却觉得不满意,说有失误之处,叫我等下周她再写一幅给我。
                      我知道,这是一个追求完美,做事又很踏实、认真的姑娘,有这种性格的人,一般也都很善良。恺雯对自己的笔误之处有清醒的认识,这正是一个真正大书家的风范。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书法大家,在挥毫创作时都可能会有失误,但同时他们又都有清醒的认识,有的作品,可能是几毁其稿才写就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如同人,是没有完美的,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会有失误,甚至犯错误,但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并及时反思改正,就仍然是一个很‘’完美‘’,很优秀的人。
                      我理解和尊重恺雯的心里和说法,就没有发布,等她的下一幅作品。
                      昨晚,恺雯发来了她新创作的两幅作品,看到她的新作及先前发给我的几幅作品,我感到恺雯不仅有艺术禀赋,更是一个勤奋实践的姑娘,相信她要是能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临池不辍,书艺定会大有长进--更上一层楼的。
                      魏恺雯还很年轻,不仅人美,在书艺之路上,更是个前途无量的姑娘!
                      2016年9月13日 晚
                      (附上魏恺雯创作的两幅作品及照片)






                      魏恺雯书法


                      16楼2018-08-08 09:06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8-08-17 09:14
                        回复
                          厉害厉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8-08-17 09:19
                          回复

                            姚鲁女装照


                            22楼2018-08-18 08:00
                            收起回复


                              26楼2018-09-04 16: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