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吧 关注:164,419贴子:275,679
  • 0回复贴,共1

你将世界走遍,却永远是当初那个少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们将世界走遍,才发现一辈子的奔走,仍没能走出那个童年和少年的小镇。
——龚曙光
在喧嚣城市中,人很难听到自己的声音。周遭的杂音太多了,日子“慌乱仓皇”,就像你忘记打理的后院杂草,一年、两年,时间疏忽而过,你有时候忘了自己来自何方。现代人热衷于用钱购买宁静,只有多加10%的服务费,才能得到一个嘈杂饭店中的安静包房,只有300块的私教课,才能在热气腾腾的健身房寻片刻清净。
我曾经试图忘记自己的故乡,那样小,那样世俗的小镇,和此时在都市扎根的我已经不般配了。我想忘记自己当年是怎样的在河边玩泥巴,是怎样有点狼狈的眼馋货郎挑着的小零食,因为无知而对外面的世界极度向往。除了改不掉的“湖南胃”。我很少对朋友提到故乡,在吃饭“剁椒拌一切”时被抓包,还会生出一点尴尬。
可能远方有奇妙的召唤,我不经意读到《潇湘晨报》创始人龚曙光的作品《日子疯长》,买下这本书或许是因为《潇湘晨报》4个字,故乡的父亲从前总是不间断地订阅这份老牌报纸,就着夏天的甜酒酿或者冬天的一碗粉,在他身边和他一起阅读,这是我少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读得几欲落泪,又忍俊不禁。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像隔壁的长辈讲述他年少时的故事,讲自己的母亲,亲戚,乡亲和朋友,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有祖母一句“日子,慌乱仓皇得像一把疯长的稻草。”
我曾经用10年、20年,生长在那片土地,扎根于此,这方水土成为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我曾经想读懂自己,却生生想将自己和过去割裂,村庄和小镇在日渐消失,那个造就我们的时代与我们渐行渐远,历史存在过,我却视而不见。
我在那片小小的土地爆发出强烈的想离开的力量,走遍世界之后,仍然没有找到幻想中的宁静。我还想过把父母亲接到大都市,来我的身边生活,也苦恼他们不肯接受我的好意,渐渐年迈却依然坚守在故乡。我想回去,也怕回去,我害怕每次的道别,就像一只把头扎进沙漠的鸵鸟。
我在《日子疯长》里,看到一位比我更睿智的长者,他充满从容回望的勇气。将双脚深深扎进故乡,就不怕狂风过境了。
在文前的序言中,我最认同余秋雨先生的观点,他说:“质朴叙事,在文学写作中最重要,也最艰难。龚曙光先生用质朴的笔调写出了一个质朴的家乡,质朴的童年,满纸厚味,让人舍不得快读。当代年轻人不要以为这只是远年故事,其实,里边的悲欢人情、冰雪炭火、梨花书声,就是我们生命的土地——永远的中国。”
那些被这次阅读唤回的回忆,满满当当回到我眼前,它们藉由龚曙光先生的时光,重新将我稳稳包裹。
多谢《日子疯长》,让我在而立之年,寻找到那份安定内心的“自洽”。时至今日,我终于可以轻轻地跟自己打个招呼了,“你好哇,来自湖湘的少年。”



1楼2018-08-08 10: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