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曾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和省实验,郑州外国语中学可以说是独占整个郑州高中的t0级别
可是目前的郑州一中水平已经和另两所学校差距越拉越大,特别是被郑外说是甩开了一整个段位都不为过,目前的实际水平估计也就t1出头,跟十一中半斤八两的样子
究其原因,老教师的更新换代是一点,但是决定性的只有一点,就是生源。
第一点,在这三所学校中,郑州一中是唯一的非完中。什么意思?就是郑州一中没有自己的初中部。曾经郑州一中搞过一个带初中部的实验分校,但是在教育局的规定下所有公办学校不允许办分校,于是郑州一中分校只能改头换面,变成现在的民办学校郑州市明新中学,初中部的水平差距可想而知。所以从一开始,郑州一中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郑州市的中招考试虽说没有保送制度,但是第一点是中招之前老师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包括许诺升高中之后进入重点班,经济补偿等优惠政策。所以郑外,省实验绝大多数优秀的生源都被留在了校内,而郑州一中只能去从别的学校抢人;很遗憾的是,郑外和省实验的初中部也是t0级别的。
第二点,至于为什么郑外和省实验的初中部是t0级别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小升初的时候就瞄准了这两个学校的高中部。当然这是个循环,初中生源越好,高中生源就越好,高中生源越好,高考就越容易放卫星,高考越容易放卫星,越多家长就愿意把孩子送到他们初中部。
而这一切循环的伊始,就是 高考保送制度。
在许多年前,郑州一中是高考保送大户,究其原因,是因为郑州一中的数理化竞赛水平非常变态,郑州一中竞赛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可以很容易的拿奖保送top5的。
但自某一年起,出现了另一种保送制度,就是学校和高校合作形式的保送制度。高校直接和学校接洽,直接从学校挖好苗子保送录取。郑外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小语种(不然也不会叫外国语学校),因此郑外和高校的洽谈一拍即合,郑外的好学生可以走小语种这条路保送高校。为了让清北的在榜名单更加夸张,郑外鼓励其最尖子的那批人通过正常高考报考清北(当然会给他们一些加分政策防止出幺蛾子,最简单的就是自主招生,也是学校和高校的合作),对于那些成绩稍逊一筹的学生,会鼓励他们走小语种这条路送进清北,进了大学之后再转专业。于是郑外瞬间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孩子成绩不算特别顶尖也不要紧,只要能在学校内拿一个比较好的名次,就可以通过保送的方式规避高考的风险,换你是家长,你会怎么选呢?
话说回来,当初高校的校长也找了郑州一中和省实验合作,省实验接受了,但是当时一中的校长可能做了人生中最愚蠢的一个决定,他否决了高校的建议。因为郑州一中的竞赛水平实在太过夸张,过去的郑州一中从来都是在保送榜上独占鳌头的,可能是出于对此情形的乐观态度,他选择了拒绝。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竞赛保送的口子逐渐被教育部收的越来越近,相反的是高校的自主选择权依然强大,这一紧一放导致郑州一中和郑外的保送红榜差距越拉越大,并逐渐形成了无法弥补的恶性循环:好生源带来更好的红榜,而更好的红榜吸引来更好的生源。
更绝的是,在此前的一些年份,高中不允许收复读生,而中招考试中重点高中有一定的权利,就是给省重点中学的应届考生几个名额,你没过线不要紧,只要你是这个学校报考我们高中的前几名,我照样可以把你录进来。对于那些t1级别的初中里的尖子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吸引力:我中招比不过全市的好学生,我还比不过我们学校里这些臭鱼烂虾?于是乎他们毫无顾忌的在自己的志愿中填报了t0级别高中的名字。我不知道现在的高中还有没有这种权利,但是我中考那几年是有的,也正是那几年,郑外变成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庞然大物。
郑州一中就这样,失去了他那块金字招牌。
P.S.我弟弟就在郑州一中读书,18级高考。他中招的时候裸分上的一中,但是今年高考,只考了540分,比一本线高了40分。对,郑大都上不了。
你觉得是他水平下滑了?讽刺的是,他在郑州一中的普通班一直都是20-25名左右的成绩,从历次模拟来看,他高考是正常发挥。
知乎上有傻白甜的学生说一本率96%,我真是笑了,河南省今年的一本线499,过一本线的12万人。
我们那年,过一本线的3万人。499连二本都上不了。
可是目前的郑州一中水平已经和另两所学校差距越拉越大,特别是被郑外说是甩开了一整个段位都不为过,目前的实际水平估计也就t1出头,跟十一中半斤八两的样子
究其原因,老教师的更新换代是一点,但是决定性的只有一点,就是生源。
第一点,在这三所学校中,郑州一中是唯一的非完中。什么意思?就是郑州一中没有自己的初中部。曾经郑州一中搞过一个带初中部的实验分校,但是在教育局的规定下所有公办学校不允许办分校,于是郑州一中分校只能改头换面,变成现在的民办学校郑州市明新中学,初中部的水平差距可想而知。所以从一开始,郑州一中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郑州市的中招考试虽说没有保送制度,但是第一点是中招之前老师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包括许诺升高中之后进入重点班,经济补偿等优惠政策。所以郑外,省实验绝大多数优秀的生源都被留在了校内,而郑州一中只能去从别的学校抢人;很遗憾的是,郑外和省实验的初中部也是t0级别的。
第二点,至于为什么郑外和省实验的初中部是t0级别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小升初的时候就瞄准了这两个学校的高中部。当然这是个循环,初中生源越好,高中生源就越好,高中生源越好,高考就越容易放卫星,高考越容易放卫星,越多家长就愿意把孩子送到他们初中部。
而这一切循环的伊始,就是 高考保送制度。
在许多年前,郑州一中是高考保送大户,究其原因,是因为郑州一中的数理化竞赛水平非常变态,郑州一中竞赛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可以很容易的拿奖保送top5的。
但自某一年起,出现了另一种保送制度,就是学校和高校合作形式的保送制度。高校直接和学校接洽,直接从学校挖好苗子保送录取。郑外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小语种(不然也不会叫外国语学校),因此郑外和高校的洽谈一拍即合,郑外的好学生可以走小语种这条路保送高校。为了让清北的在榜名单更加夸张,郑外鼓励其最尖子的那批人通过正常高考报考清北(当然会给他们一些加分政策防止出幺蛾子,最简单的就是自主招生,也是学校和高校的合作),对于那些成绩稍逊一筹的学生,会鼓励他们走小语种这条路送进清北,进了大学之后再转专业。于是郑外瞬间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孩子成绩不算特别顶尖也不要紧,只要能在学校内拿一个比较好的名次,就可以通过保送的方式规避高考的风险,换你是家长,你会怎么选呢?
话说回来,当初高校的校长也找了郑州一中和省实验合作,省实验接受了,但是当时一中的校长可能做了人生中最愚蠢的一个决定,他否决了高校的建议。因为郑州一中的竞赛水平实在太过夸张,过去的郑州一中从来都是在保送榜上独占鳌头的,可能是出于对此情形的乐观态度,他选择了拒绝。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竞赛保送的口子逐渐被教育部收的越来越近,相反的是高校的自主选择权依然强大,这一紧一放导致郑州一中和郑外的保送红榜差距越拉越大,并逐渐形成了无法弥补的恶性循环:好生源带来更好的红榜,而更好的红榜吸引来更好的生源。
更绝的是,在此前的一些年份,高中不允许收复读生,而中招考试中重点高中有一定的权利,就是给省重点中学的应届考生几个名额,你没过线不要紧,只要你是这个学校报考我们高中的前几名,我照样可以把你录进来。对于那些t1级别的初中里的尖子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吸引力:我中招比不过全市的好学生,我还比不过我们学校里这些臭鱼烂虾?于是乎他们毫无顾忌的在自己的志愿中填报了t0级别高中的名字。我不知道现在的高中还有没有这种权利,但是我中考那几年是有的,也正是那几年,郑外变成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庞然大物。
郑州一中就这样,失去了他那块金字招牌。
P.S.我弟弟就在郑州一中读书,18级高考。他中招的时候裸分上的一中,但是今年高考,只考了540分,比一本线高了40分。对,郑大都上不了。
你觉得是他水平下滑了?讽刺的是,他在郑州一中的普通班一直都是20-25名左右的成绩,从历次模拟来看,他高考是正常发挥。
知乎上有傻白甜的学生说一本率96%,我真是笑了,河南省今年的一本线499,过一本线的12万人。
我们那年,过一本线的3万人。499连二本都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