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是时光的枯萎吧 关注:3贴子:417
  • 0回复贴,共1
喜欢上了不可能的人,是某只猴子喜欢上月亮的喜欢。
喜欢上了不可能的人,是以为月亮独属于你的不可能。
喜欢,好喜欢,是翻来覆去的喜欢。
不可能,多么不可能,是除了喜欢别无他法的不可能。
这是我们,是十八岁的我们,二十五岁的我们。
如果知道蛇打七寸,那是否意味着这份喜欢比殴打一条毒蛇还难?没章法,没规则,没有方法论。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方法的事情,都是简单的,一二三按步骤解决。这份相信越执着,我对这种感情就越无力。
十八岁的我喜欢上了不可能的人。那时候我们穿着校服并肩在袁山公园散步。我很难说我是不是真喜欢,现在来看,这个定义倒变得难讲(谈了一段恋爱后都觉得此前的恋爱不算数吧?)。那种感觉是随着时间兴起的,时间让我发现,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依赖——我愿意放学时等他,他也愿意放学时等我。我不怕我等不到,因为我要是等不到,他就一定会在课上用纸条或者眼神告诉我。
感情不是定义出来的,我斗胆猜测感情是一个复杂的光谱。从红色到蓝色,是从友情到爱。期间我的坐标逐渐地向右滑动,因为又一起吃饭而滑动,因为又一起讲别人坏话而滑动,因为又传书给对方而滑动。偶尔比较一下考试成绩,就向左滑一点点。
那时候我知道自己是“不对的”,这是“不好的”。你能想象有一艘船被我拖在身后,我像是一个无力的童工在试图把船停泊在可靠的位置,却无论如何都会被监工骂,或者被自己骂。那是我青春过程中,最充盈,最罪恶,最浪漫的时刻。我甚至一度喜欢上了这种挑逗感——挑逗常识,挑逗自己。
我为这些成功或失败的挑逗隐隐摸索出一种叫做“存在感”的东西——因为我被需要所以我被关注,因为我被关注所以我被指责,这些,都是因为我重要。
我从始至终都很高看自己。那会儿和他闹得很凶,理由是这一帮朋友都处在疯狂初恋的年纪,受青春文学影响颇深,总而言之我们因为一些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这些事情我不太会藏在心里,那些令人厌倦的青春期躁动时时刻刻暴露在体表。
直到我妈问我能不能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依旧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感觉我心里有一只猛虎”。
所谓猛虎,只是一只野猫作出的徒劳的表态罢了。只是印象中我充满了Ego,充满了我要获得,我要搞清楚,我要想明白的念头。因此哪怕野猫,也不是什么善类。它似乎也可以冲破些什么。
这一段感情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限。上了高三之后,我离开了他。很显然他被别人吸引,而那个人更有魅力一些。前两天谁说一个理论,大概是一个人总会栽在同一个坑里。我的下一段感情也大概如此——甚至没有第一段那么羁绊或执念,多的是些欲念。
进入了大学,我开始有了那种“翻来覆去的喜欢”。这种单向的情感持续了一年,我躺在床上研究他的短信和空间状态,醒来了想着今晚我是否可以和他一起看球赛,那款车是他最喜欢的型号。对方一直是暧昧状态,直到表示抗拒。我会从每一个明知不可能的信号里,去寻找一丝丝“可能”,去误以为这个回法之所以是这个回法,一定是另有意图。90%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玩这种无聊的矫弄的心灵小游戏了。
那时我最关注星座的时间,我会立刻翻看这两个星座的本月运程,天知道处女座和双鱼座有啥联系。
此后因为一次剧烈的冲突就再见了。而那次再见让我觉得,不可能的人啊,甚至只会变得更不可能一些。
在我的印象里,我似乎没有努力追人的经历。比较类似追人的行动,也就是“放风筝”而已,你拉一拉,我拽一拽,别离太远,也别飞太近。有趣而痛苦,执拗而舍不得。
事情都会有结果的,结果果然是我们想不到的。我想不到的是,啊,原来感情可以这么糟糕啊——原来感情可以让他这么痛苦,可以让我这么受折磨——难道这一切不都是因为简单的喜欢吗?现在我也是这么看的,哪怕我已经不太问原因了。
后面的感情缺乏一些复杂的追逐与被追逐的过程,其实从时间的长河来讲,对自我的建设恐怕没有什么裨益,无非就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自私”vs“多一些自爱少一些妥协”之类的庸俗命题。
我们今天都是由曾经成就的,我能想到的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感情正是这两段——无法称为恋爱的感情。如果我回到那些曾经,十八岁和二十五岁,我会告诉自己——
你可以因为任何理由喜欢任何人
当你能承受住一切喜欢,你就应该承受住不被喜欢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脱身之术,这是喜欢本来的样子
忘记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辗转反侧,这是忘记本来的样子
喜欢上了不可能的人,是因为,他此时的出现,就是交给你,去感受喜欢的感觉
——这是他对你的恩惠,你要保护好它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8-21 23: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