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58贴子:669,828

中原军区的重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刘邓的部队
1、2、3、6四个纵队,鲁西南战役后南下11万余人,计13个旅、39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4个补充团,留置大别山3.3万,计2个旅、12个步兵团、4个补充团和司政后人员,余主力11个旅27个步兵团约8万,转出大别山余5.6万。48年二月有电报称新兵3万,第一批1.6万,四月淮西补新兵1.4万(不知道是否那个第二批),七月补新兵1.3万,6纵襄阳补充了几千恢复到2万,1纵1.8万,2、3纵1.6万,如此恢复到7万,淮海前增加到8万。累计补充在5万以上,野战军部分损失6万,不计留在大别山的3.3万在此后的减员。


IP属地:上海1楼2018-08-24 09:41回复
    刘伯承、陈毅、邓子恢、张际春关于中原部队战力和整训工作致中共中央的报告
    (1948年8月11日)
    中央:
    甲、原刘邓野战军之第一、二、三、六纵南进时,除第一纵队辖四个旅十二个步兵团,另一个骑兵团外,其余三个纵均为三旅九团制,共计十三个旅三十九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各团有迫炮连,旅有炮兵连,纵队有炮兵营,各纵都有教导团。每个步兵团的人数二干至二干五百不等,总计约十一万余人。
    留置大别山两个旅部十二个步兵团、四个教导团,及其他大批司、政、供、卫干部,共计三万三千余。其余主力在大别山经七个月的作战,于今年三月底以前全部北渡淮河,此四个纵队共计北渡淮河十一个旅(一纵队缺十九旅,二纵队缺五旅),廿七个步兵团(三、六纵各缺三个团),及一个骑兵团。一纵后又留置两个团于淮西区,现剩下廿五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部队人数与武器均大减;每团的人数一千至一千五百人之间.四个纵队共计约五万余人。步枪、轻重机枪减少一半,炮减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一个连的步枪最多者为四十支,一般的卅余支,几等于一个排的武器。重机枪连每连少则二挺,多则四挺。各纵步马枪四千支至四千八百支,重机枪卅五挺至六十挺,轻机枪三百一十余挺至四百廿余挺。山炮少的四门,多的七门。


    IP属地:上海3楼2018-08-24 09:47
    收起回复
      2025-05-19 02:25:27
      广告
      二、陈谢的部队
      南渡前,4纵3.8万,22旅7000,九纵2.2万,38军8000,合计7.5万。12旅、25旅、38军外加3个团留地方,48年三月余:
      4纵:直1830人;10旅8554人,11旅6236人,13旅5925人,22旅5470人,计28015人。
      9纵:直1049人;26旅6729人,27旅5867人,计13645人。
      以上共41660人,按建制留置的约2.5万


      IP属地:上海4楼2018-08-24 12:52
      回复(2)
        三、江汉和桐柏
        10纵2万转江汉军区,12纵加张才千1.3万转桐柏军区


        IP属地:上海5楼2018-08-24 12:55
        回复
          如果加上华野对豫皖苏的投入,中原军区建设原始投入已超过10万


          IP属地:上海6楼2018-08-24 12:56
          收起回复
            野战军好比是风险高的股票账户,军区好比是保本的银行工资账户,某人原来拿20万炒股,后转了10万存银行,拿10万接着炒,要是批评他股票账户“巨亏",那也不公道的。刘邓12万南渡黄河,打了鲁西南剩11万,南下损2万,大别山留3.3万,坚持7个月主力损2万,补1.6万,转出大别山4月补1.4万,7月补1.3万,襄阳补几千,原来留置的淮海又回本9万,整体盘面稳定,离崩盘距离较远


            IP属地:上海7楼2018-08-24 13:33
            收起回复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征时的实力统计:
                第一纵队32,357人,
                第二纵队31,000人;
                第三纵队26,468人;
                第六纵队26,322人;
                野战军直属队6,370人,
                总计南下122,517人。
                坚持大别山斗争到1947年11月29日,野战军司令部向军委汇报实力统计:
                第一纵队23,000人;
                第二纵队19,000人;
                第三纵队24,000人;
                第六纵队22,000人;
                野战军直属队3,000人;
                共计91,000人。
                此时比南下前减员31,517人。
                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未经补充时的实力:
                第一纵队15,363人;
                第二纵队11,627人;
                第三纵队15,384人;
                第六纵队14,280人;
                除去野战军直属队不计,尚存56,654人。
                主力转出大别山时,留下一批军区部队和分遣开展地方工作的人员,姑且计万余,即便加上此数,亦不足70,000人。


              IP属地:上海8楼2018-08-24 14:39
              回复(3)
                47年7月
                南下12万余。
                47月11月29日
                9.1万
                48年3月转出时
                5.6万
                按留置3.3万算
                合计8.9万
                看起来也就2000来人的的损失
                考虑到48月2月补了1.6万
                再去除这个数
                7.3万
                从南下开始算,到转出,损失数量12.2-7.2=4.9
                这样差不多吧


                IP属地:上海9楼2018-08-24 16:38
                回复(9)
                  2025-05-19 02:19:27
                  广告
                  也有另外一个算法。(摘录)
                  渡黄前,12万大军,含5千地方干部。
                  鲁西南伤亡1万,加上吸收的俘虏,减去南下路上的损失,到达大别山11.5万。
                  在临泉寨会师时,4个主力纵队5.6万人。
                  有部分地方化的部队,主要是12纵和一些其他纵分出的人,合计不到3万。
                  大约剩余9万人。
                  原始股11.5万(主力),12纵1.2万,补充新兵3万,合计15.5万(含地方干部)。
                  从47年8月到48年2/3月间,损失6.5万人。
                  再凑10纵柳林的损失,合计8万以上。


                  IP属地:上海10楼2018-08-24 17:28
                  回复
                    其实损失都没什么,主要是没进账。
                    而且一到大别山就告急,白忙活了。
                    粟裕就反算损益比。。。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8-24 18:44
                    回复
                      2月是刘邓最危急的时候,1.6万新兵还没到手,四个纵队实际仅剩4万


                      IP属地:上海12楼2018-08-24 19:27
                      收起回复
                        晋冀鲁豫时期,下辖军区五个
                        冀鲁豫:1纵、7纵、11纵(1、7总合并为4旅制1纵)
                        冀南:2纵、10纵
                        太行:3纵、6纵、9纵
                        太岳:4纵、8纵、15纵(4纵和第一个8纵合并为4旅制4纵,15纵为华北军区时期)
                        豫皖苏:独立旅
                        南下后中原军区新组军区五个
                        豫陕鄂:4纵12旅、9纵25旅、38军,后分为豫西(9纵25旅)和陕南(4纵12旅、38军17师)
                        江汉:12纵
                        桐柏:10纵
                        皖西:三纵20、27、34团组独立旅
                        鄂豫:2纵5旅、1纵19旅61团、2旅5团、6纵53团加1纵教导团组教导旅


                        IP属地:上海14楼2018-08-25 22:28
                        回复(3)
                          前面有个时间错了,刘邓是47年6月28日南渡黄河发动鲁西南,8月28日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过淮河的时间刘统那本中原解放战争纪实302页写错成6月28,所以我也看错了。转战大别山7个月是指47年9月至48年3月


                          IP属地:上海15楼2018-08-26 09:29
                          回复(2)
                            中原军区重建部队的动员和集结
                            1.刘邓6.28日南渡黄河,8.28日进大别山
                            2.陈谢8.22日南渡黄河
                            3.8纵8月组建,10纵8月组建,9月与高树勋部合并,11纵7月组建,12纵7月,这些部队旅级建制早已具备,组建只是命名改称。
                            假如华野7月不分兵继续吸引国军主力,刘邓在鲁西南呆到八月底,完成上述部队的总动员和在中原的集结,合计有11个纵队33个旅以上,另4个独立旅,27万的兵力,雷霆一击,徐州剿总危矣


                            IP属地:上海16楼2018-08-26 09:57
                            收起回复
                              2025-05-19 02:13:27
                              广告
                              补充:对比此前的中原军区
                              中原军区1946 年1 月15 日统计人数为61197 人,包括:
                              军区直属队 1691
                              第一纵队 12379
                              第二纵队 15173
                              江汉军区 14062
                              鄂东军区 9665
                              河南军区 7508
                              合 计 61197
                              46 年1-6 月,复员8000;北运伤病员和眷属、医护人员740;在突围前作战阵亡和利用各种方法转移到其他解放区3000;留原地坚持斗争的江汉支队1000 人,河南军区留下的豫鄂边区游击支队600 人。实际参加突围为47857 人,即约五万人。
                              中原突围战役结束时各部队保留兵力(保存总兵力41400,减员8000)
                              (1) 鄂东独立二旅7 月17 日抵达岳西太湖边的冶溪地区,全旅保存5500 人,减员500;
                              (2)一纵一旅到苏皖解放区总兵力5000,减员2000;
                              (3)北路突围部队保存总兵力12200,减员3700;
                              (4)南路突围部队保存总兵力10700,减员1300;
                              (5)河南军区保存兵力2000;
                              (6)江汉军区保存兵力6000。


                              IP属地:上海17楼2018-08-27 14:11
                              回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