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毒吧 关注:47贴子:2,672
  • 0回复贴,共1

【有毒】一点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5年的我不能理解12年的我,18年的我同样没办法理解15年的我,当然我也不会继续说“所以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相互理解的”这种话。
但是真的很可怕,不管是发言还是回复,我都无法理解到几年前我做出这些行为的动机,原有,目的,还有行为本身,不是说感觉以前好傻或者感觉在原地退步,只是感觉看着几年前的我好像在看着另一个人一样。
感觉比看着另一个交了几年的同学同事朋友的变化还更大。
关于这点,我只想说这些,仅此而已,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在好好的成长,或者可能比以前还差,但是改变,总归是好事。
_____
没有记录时间,时间不会刻意留下痕迹,所以并没有感触,一旦记录就会发现一个人正在被环境或者自己改变。
_____
有一种说法叫被遗忘权。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做的任何一点点小事都会被保存,浏览商品的习惯,浏览网页的习惯,应用软件的使用习惯,都会被保存,长久的留存下来,促成在网络上你的样子的形成。也许存在偏差并不准确,但是你所见到的世界就会因此受限。
你所能看到的是什么?是这个世界的本貌吗?你在离开网络的生活中所看到的世界,只是一小部分,是你周遭的生活的姿态,这同样会影响你的思维,你所做的决定。
那你对世界更大的了解是什么?你所了解的世界局势,奇闻轶事,是从哪里来的?凭空想的吗?不对,是从媒体那里来的,不管是纸质媒体,印刷品,书本,抑或是新型媒体电视广播,贴吧微博。这些东西才构成的你所了解的世界的一大部分。
你才知道自己脚下的是什么地方,你口中所说的是什么语言,抑或是哪个国家和哪个国家不合,哪里的房价下跌,或是某某明星又闹绯闻,哪个球队和哪个球队的比赛赢了,所以每年每年的信息都在爆炸式的增长。
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发生了就存在记录,而大部分无法遗忘的记录全部都在互联网之中。
你就算什么都不做,只是看,你的浏览记录也会被记录下来。
而这些行为就在改变你的世界,你会慢慢地只看到你想看的世界,智能算法推荐的普及,在全世界几乎如链式反应一般,你看过一些令人气愤的新闻,慢慢地,你会感觉好像全世界都在发生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其实事实本就如此,但是和现实巨大的基数比起来,发生的其实并不多)尽管不能说对你的思维有什么影响,但是你的认知已经出现偏差。
_____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慢慢地你会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你,其实潜移默化地,“被迫成为你自己”,因为你所做的任何事留下的信息,都会促成你所瞥见的世界的很小的一角的样子的形成。
大部分人并没有被遗忘的选择,网络上的足迹促成的虚拟数据人格的形成,对数据本身的提供者的影响难以忽视,不能说是好还是坏,但是人类总归是丧失了一点,
可能性。
_____
撇开这些不谈吧,只谈论信息本身。
且不说有些信息真伪难辨,就算是真实信息也会因为传达方式不同而造成540度的不同,17年的年度反转事件至今仍历历在目,几个营销号的口舌对舆论影响的力度如此巨大,也许我们对这些东西可能无感。
但是这件亲历的事情,我认识的同为于都县的在座绝对能感受到,媒体歪曲事情的能力。
我先说出他的名字,
刘文展。
这个人在于都的高中生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成绩一般吧,喜欢管闲事,有点正义感,但是呢?断绝了江西这块瘠薄的土地上那些并不富裕的考生的补课之路,拉大教育的差距,并让不知情的有些人引以为豪的罪人。
那他在媒体中呢?
敢于说出国王没穿衣服的诚实的小孩,敢于和学校违规行为做斗争的勇者,不屈于那些畸形体制的英雄。
很多人在赞誉,很多人在将他高高捧起。
那实际情况,是不是有一个形象是完全错误的吗?并不是,两边都是不全是。
真的是罪不可赦吗?并不是,难道少了一点补课会怎么样吗?
真的是英雄吗?并不是,出发点只是单纯不想开学吧,碰上了一点小小的正义感,并以和违规补课做斗争为荣。
其实还是想继续说完,但是感觉好累,不想说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25 18: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