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汉文化吧 关注:17贴子:367
  • 9回复贴,共1

【汉文化】准新人们,来看看古代结婚聘礼吧~汉婚 古代婚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文化专栏】汉式婚礼:回味古典情怀,沉淀东方神韵


1楼2018-08-28 20:20回复
    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传统婚礼区别于常见的西式教堂婚礼、满清婚礼,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动作都有着深意,汉式婚礼重寓意、重秩序、重夫妇结发之情意,不铺张、不浪费、不奢华、不重于形式,而在于灵魂的交融和相通。且三书六礼缺一不可,同牢合卺结同心、妇馈舅姑见宗祠方为夫家人。


    2楼2018-08-28 20:20
    回复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3楼2018-08-28 20:20
      回复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的聘礼吧,相信诸君看完定会折服古人的才思与细致的观察。


        4楼2018-08-28 20:21
        回复

          鞋与“偕”同音,寓意夫妻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在繁锦绣的美好岁月中白头偕老,共沐生活的瑰丽与芬芳。


          大 雁
          元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雁丘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诗中说的就是大雁情。大雁是终身一侣,天涯共飞,是世间最有感情的鸟之一。它最懂乡思,冬去春来,飞行十分有序。古人正是利用雁的这一习性和美誉,才把其作为贽见之礼。


          5楼2018-08-28 20:21
          回复
            都斗
            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尺 子
            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梳 子
            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镜 子
            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喜 称
            喜称有着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在旧时的婚礼中,是新郎掀新娘红盖头的工具,嫁妆用它表示父母亲对女儿婚姻的美好祝福,婚后生活称心如意的愿望。


            6楼2018-08-28 20:24
            回复
              婚礼一如黄昏时满天的晚霞,宁静深远。先秦时期的婚礼不大肆举乐,不过分庆贺,很简朴干净,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纁色礼服。天地相合,夫妻结发。从此后生死相依,从此后家族延续……

              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欢迎关注 微信订阅号 “汉风古韵” 。或者打开本贴吧,轻松了解。对婚礼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百度找到我们哦~


              7楼2018-08-28 20:24
              回复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传统婚礼区别于常见的西式教堂婚礼、满清婚礼,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动作都有着深意,汉式婚礼重寓意,重秩序,重夫妇结发之情意,不铺张、不浪费、不奢华、不重于形式,而在于灵魂的交融和相通。
                三书六礼缺一不可,同牢合卺永结同心、妇馈舅姑见于宗祠方为夫家人。具体内容在楼下更新,欢迎大家交流沟通。




                8楼2018-08-28 20:25
                回复
                  找到我们:百度“汉风古韵汉文化传播”


                  9楼2018-09-13 10:53
                  回复
                    订阅号关注:汉风古韵


                    10楼2018-09-13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