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石峡是若羌西南的一个乡镇,是去往且末的必经之路,国道从乡镇中心穿过,很多玉料的交易就在路边的板车上进行,沿街有不少民族饭馆,每到饭点都会聚满食客,食客大多是风尘仆仆的赶路人,也可能是刚从戈壁滩出来,满身沙土,一脸疲惫。
曾听闻业内有人把我们这种奔波于一线的收料者叫做“泥腿子”,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倒是乐于被冠以“泥腿子”这个称呼,真正的美玉不都是泥土里来的吗?也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收获真知,有关石头的门道,不是书上看来的,更不是喝茶闲聊听来的,那些鞋底不染纤尘的贵人们,真的懂玉吗?
我在瓦石峡偶遇过一个加油站的保安,维族,汉话流利,聊起石头来如数家珍,眼力到位,他对戈壁料品质和行情的认知远在我之上,如果给他梳个分头穿个盘扣短衫,一定比电视和微博上那些砖家像样很多。高手在民间,庙堂无真人,不经历一线的长期实践,只知人云亦云的看图说话,才是玉石圈子里最要不得的造假。
在瓦石峡,有关戈壁料的故事不胜枚举,有人尿尿冲出一块好料,有人撵兔子发现一块黄玉,还有人在捡到一块戈壁料之后,仔细琢磨料子的外形,总觉得那是从某块大料上崩落下来的一角,于是时隔一年后故地重游,竟真的扒拉出来一块大料,与之前那块小料子拼成了一对。
我在这些故事里听出一个老套的词儿:缘分。你在什么时空遇见什么事物,或许真是早有定数,两个人结伴寻玉,前后随行,前者踢了地上的一块浮土就大步走过,后者就在浮土下挖出一块顶级的黄玉,个头儿大、肉质细腻、颜色乳黄、风化完美,市场价值在大几十万,按照拾玉的规矩,这天降的富贵就是后者的,前者也只能捶胸顿足,这是发生在瓦石峡一个村民身上的真实故事,两人只一步之遥,便有了几十万的差距,你能说这故事没有宿命的意味吗?
为了这块料子,我专程跑去瓦石峡,捡到它的回族老乡见到生面孔有些惊惧,一会儿说料子不在房子,一会儿说料子已经卖了,我听出了老乡的担忧,告诉他价格都好商量,我只想看看东西,但老乡始终没打消顾虑,无奈之下我要了他的电话希望保持联系,可没过多久就听说这料子被天津某位大藏家收入囊中,遗憾之余,我只好劝自己说:也许缘分没到吧。
瓦石峡有个维族老汉,是远近闻名的狠人,他双腿截肢,靠拐杖行走,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拄着拐把若羌所有产戈壁料的荒滩摸索了一遍又一遍,老汉常年驻守在戈壁滩捡石头,靠着石头换得的收入,他供养起一家人。在捡石头的圈子里有个习惯,只要在地上看见一行拐杖的印记,就知道老汉来过,而这一片戈壁已经没什么好捡的了,因为老汉的眼睛比鹰还要敏锐。
去年秋天,老汉的尸骸在戈壁深处被人发现,关于死因,有人说是突发疾病,也有人说是遭遇了狼群,而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身体的残疾却给了老汉比常人还要健全的心智,比起在床榻上终了一生,我想戈壁滩才是他真正的归宿,当北风又至,或许你还能在某片旷野,看到他彳亍拾玉的魂灵。
若羌是片会让人上瘾的土地,它有着寸草不生的贫瘠,也有着满蕴珍宝的富饶,有人在这里一夜暴富,有人在这里孤独死去,它如一口烈酒,入口粗粝直白,回味却是细腻与柔软,或许仍然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但懵懂间,你早已忘记了来时的忧愁。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日升月落,风起飞沙,荒凉如斯的戈壁滩,依旧遍寻不见女儿国的温柔,但只有你来过,你才会深信她们就在这里。
下文待续且末卷《新市场与老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