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一下优点:
影片立意很好,香港只有20%的人能上大学,剩下的80%怎么办,大陆的高等教育率更低只有4%,中学教育完全只考虑升学毫无疑问是错误的,这是全社会的病态。
殷海光在民国时是与胡适齐名的文人,《人生的意义》这篇文章写在特殊时期的台湾,但是现在看也不落伍,每个人在社会中只是极为微小的一份子,洪流中如何把握自己,坚持内心,每个人都应该思考。
聪仔在考卷上写的第五个答案“在犯错中成长”,应该是影片的核心。
然后说一下缺点:
学生太多,故事线太散,五个学生四个家庭,每条线都来不及深挖,如果把学生的故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比如集中在李伟聪身上,描写更深入一些,剧情会更紧凑,其他学生作为背景群像描写就可以了。
因为时间都分散到学生的故事,现在的电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描写陈侠本身的故事了。其实更想看陈侠的心路历程,陈侠是怎么“在犯错中成长”的。陈侠和鹰哥在影片末尾也需要一个和解的剧情来收尾,陈侠的成长线才能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