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海拔较高,地势平坦,号称“天上云间”。全县最高海拔2275 米,最低海拔1154米。夏日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境。岚县总面积1508.9平方公里,为吕梁山上最大的一块平地。

岚县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大理石、花岗岩等25种,尤以煤、铁为最。煤炭储量41亿吨,铁矿总储量20亿吨,其中袁家村铁矿储量为13.6亿吨,为全国第二大露天矿体。
白龙山

古名“大万山”位于县城西二十二公里,蔚汾河以南与兴县黑茶山交界处,因主峰下有白龙庙而得名。西邻的黑茶山即王若飞烈士遇难之处。白龙山南北走向,长约40公里,山势东陡西缓,景区面积5平方米公里。海拔1700米以上,顶峰海拔2275米。有白龙庙、山神庙、风神庙、碑楼、登山石阶等多处人文景观。特别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为白龙山题写的高15.5米,宽8.5米,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寿”字,更为白龙山增添了一处壮丽的人文景观。
白龙庙
始建年代不详。据石碑记载:“汉晋随唐邈无所稽”“神之谱第莫考,庙之始创无征,断碣虽存,仅化封号于赵宋,颁祀兴于朱明”。自宋丰五年(1082)重修至明代,“新建碑亭于正殿之东,石岩之下”“坼盖乐楼,增修骊房”“两禅堂、茶房、厨房,风水各神庙亦为增修之列”。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庙宇格局。白龙庙为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向南。正殿三间,进深二间,总高12.03米。

白龙庙后有圣水井,相传能冶百病,更因祈求必应,故历代香火不绝。白龙山庙向南延伸1000米,是白龙山的进山口。进山口两侧各有一座山头,西面山头的突起部分酷似一保伏卧着的老虎,虎头虎领栩栩如生,耳鼻眼轮廓分明叫“龙门伏虎”。进入山口150米便是“马蹄石”,马碲石不远处东面山峰间矗立直三个天然石人,这就是“三仙聚会”。
秀容古城

为北魏鲜卑族秀容郡(国)南迁岚县境时,郡主尔荣在汉汾阳县城的基础上,于北魏明帝永兴二年(410年)扩建而成。现存古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1100米,周长4800米。城墙土砌夯筑,墙基宽20米,顶部窄处宽2米,最宽处达7米,墙高3-13米,夯土层厚6-8厘米,最厚达15厘米。城墙四角除西南角外,余均破坏。城墙东、西、南三面保存较好,北墙西半段被破坏。在西墙外约50米处,有一条平行于西墙的夯墙基础。城内采集有陶器、铁器等。陶器多泥质灰陶,有绳纹、圆点纹,素面的瓦、盆、罐等。
岚城水库

岚城水库拥有岚县最大的生态鱼群,是岚县唯一野生鱼类养殖地,包括鲫鱼、鲤鱼、草鱼、鲢鱼等多个品种,纯野生、原生态、无污染、自然生长,“岚城水库鱼”也跟岚县土豆一样,成为了岚县鱼类的本土知名品牌,引来八方游客和各种吃货。岚城水库周边群山掩映、碧波荡漾,是一个旅游、垂钓、休闲和避暑的绝妙去处。站在岸边,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空气清新,让人留恋忘返!
岚县隋城遗址
岚城古镇从隋代至民国末年的一千多年,一直是岚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岚县的一方风水宝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岚县志》载,隋城为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建,坐北朝南、西高东低,东西长800米,南北长1000米,城外有护城壕,深3米。历为苛岚、岚城、宜芳、岚州、楼烦郡,东会州治所。

唐高宗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州城,经唐、五代、北宋延续550余年。宋神宗元丰二年(1097年)在旧城南筑新城,即今岚城。宋城建成后隋城遂废。今岚城北门外仍称东故城、西故城,现存城墙遗址主要集中在城池的西北两面,保存较好的西城墙宽6-12米,残高2—10米。夯层厚6厘米,夯土为黄色沙性土和粘土。
皇姑陵

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凤候山顶。有坟丘一处,高10米,直径29米,北魏秀容封国国王尔朱荣之女死后葬于此,墓丘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1946年,晋绥军区司令部设在这里。有正楼、东西房各五间,贺龙司令曾在此居住。1945年9月建成,宽30米,长1500米,占地4.6万平方米。
岚县马铃薯

岚县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
岚县是全省驰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大蛇头乡是全县种植土豆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种植土豆超过12000亩.岚县的土豆相比其他地方的土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淀粉含量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有很多可以种土豆的地方,其中各个地方的土豆最重要的差别就在这里,淀粉的含量决定了土豆口感、营养、保存时间,经济价值等很多方面。
驴打滚

又称豆面糕,是岚县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岚县莜面

要说莜面那得首先来说莜麦。它是一种禾谷类作物,学名裸燕麦。营养丰富,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组成也较平衡。莜麦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平均达15.6%,高出大米100%、玉米75%、小麦面粉66%、小米60%,赖氨酸含量还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脂肪和热能都很高,脂肪是大米的5.5倍,小麦面粉的3.7倍。此外,维生素和磷、铁等物质也比较丰富。莜面出粉率高,一般可达九成以上,吃水量大,0.5公斤莜面可做1公斤成品。内蒙古、山西(晋西北)是我国莜麦的主要产区,而且山西的莜麦是全国最好的。
岚城供会

地处吕梁山岚县中北部的岚城从隋朝到民国的一千年间一直是州、县城所在地,至今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庙会,即供会,每逢供会城里几百户人家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摆到城里的北街上举行摆供礼祭仪式。面塑有动物、花草、人物、传统吉祥物,题材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情,件件精心塑造,形式和手法多样,风格质朴。

面塑供品绵延二百多米,整条街道变成了民间面塑展示的长廊。场面壮观,形式独特。供会上还有文艺演出、商贸活动。供会也吸引来各地的游客,近年也引起媒体和文化学者的关注。岚城供会这一民间文化形式是古老的、独特的。
岚县民间纸扎

岚县民间纸扎是从陕西传入的。民间的手工艺人就利用纸扎制成人物、楼阁、车马、飞禽、走兽等拟人化的东西当作陪葬品。它一方面包含了主人对死者的悼念,另一方面是活人在死后拥有房住,有饭吃,有人服侍的美好生活的遐想。主要工艺有楼子、灵堂围幔、戏台、像楼、香幡、孝幡、灯幡、引魂幡、金山、银山、摇钱树、纸马、纸人、花盘、寿星、引路菩萨、打路小鬼、乐女等(寿星、菩萨、小鬼、乐女皆泥塑头像)。

岚县面塑
岚县街头文艺有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转九曲等。戏剧有:道情、秧歌、晋剧、二人台。民间音乐主要为八音。岚县八音在晋西北地区较为著名,传统曲目百余首。岚县八音艺术团走出省外参加演出,在苏州虎丘国际文化节上曾获得银奖。岚县以它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

岚县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大理石、花岗岩等25种,尤以煤、铁为最。煤炭储量41亿吨,铁矿总储量20亿吨,其中袁家村铁矿储量为13.6亿吨,为全国第二大露天矿体。
白龙山

古名“大万山”位于县城西二十二公里,蔚汾河以南与兴县黑茶山交界处,因主峰下有白龙庙而得名。西邻的黑茶山即王若飞烈士遇难之处。白龙山南北走向,长约40公里,山势东陡西缓,景区面积5平方米公里。海拔1700米以上,顶峰海拔2275米。有白龙庙、山神庙、风神庙、碑楼、登山石阶等多处人文景观。特别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为白龙山题写的高15.5米,宽8.5米,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寿”字,更为白龙山增添了一处壮丽的人文景观。
白龙庙
始建年代不详。据石碑记载:“汉晋随唐邈无所稽”“神之谱第莫考,庙之始创无征,断碣虽存,仅化封号于赵宋,颁祀兴于朱明”。自宋丰五年(1082)重修至明代,“新建碑亭于正殿之东,石岩之下”“坼盖乐楼,增修骊房”“两禅堂、茶房、厨房,风水各神庙亦为增修之列”。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庙宇格局。白龙庙为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向南。正殿三间,进深二间,总高12.03米。

白龙庙后有圣水井,相传能冶百病,更因祈求必应,故历代香火不绝。白龙山庙向南延伸1000米,是白龙山的进山口。进山口两侧各有一座山头,西面山头的突起部分酷似一保伏卧着的老虎,虎头虎领栩栩如生,耳鼻眼轮廓分明叫“龙门伏虎”。进入山口150米便是“马蹄石”,马碲石不远处东面山峰间矗立直三个天然石人,这就是“三仙聚会”。
秀容古城

为北魏鲜卑族秀容郡(国)南迁岚县境时,郡主尔荣在汉汾阳县城的基础上,于北魏明帝永兴二年(410年)扩建而成。现存古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1100米,周长4800米。城墙土砌夯筑,墙基宽20米,顶部窄处宽2米,最宽处达7米,墙高3-13米,夯土层厚6-8厘米,最厚达15厘米。城墙四角除西南角外,余均破坏。城墙东、西、南三面保存较好,北墙西半段被破坏。在西墙外约50米处,有一条平行于西墙的夯墙基础。城内采集有陶器、铁器等。陶器多泥质灰陶,有绳纹、圆点纹,素面的瓦、盆、罐等。
岚城水库

岚城水库拥有岚县最大的生态鱼群,是岚县唯一野生鱼类养殖地,包括鲫鱼、鲤鱼、草鱼、鲢鱼等多个品种,纯野生、原生态、无污染、自然生长,“岚城水库鱼”也跟岚县土豆一样,成为了岚县鱼类的本土知名品牌,引来八方游客和各种吃货。岚城水库周边群山掩映、碧波荡漾,是一个旅游、垂钓、休闲和避暑的绝妙去处。站在岸边,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空气清新,让人留恋忘返!
岚县隋城遗址
岚城古镇从隋代至民国末年的一千多年,一直是岚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岚县的一方风水宝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岚县志》载,隋城为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建,坐北朝南、西高东低,东西长800米,南北长1000米,城外有护城壕,深3米。历为苛岚、岚城、宜芳、岚州、楼烦郡,东会州治所。

唐高宗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州城,经唐、五代、北宋延续550余年。宋神宗元丰二年(1097年)在旧城南筑新城,即今岚城。宋城建成后隋城遂废。今岚城北门外仍称东故城、西故城,现存城墙遗址主要集中在城池的西北两面,保存较好的西城墙宽6-12米,残高2—10米。夯层厚6厘米,夯土为黄色沙性土和粘土。
皇姑陵

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凤候山顶。有坟丘一处,高10米,直径29米,北魏秀容封国国王尔朱荣之女死后葬于此,墓丘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1946年,晋绥军区司令部设在这里。有正楼、东西房各五间,贺龙司令曾在此居住。1945年9月建成,宽30米,长1500米,占地4.6万平方米。
岚县马铃薯

岚县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
岚县是全省驰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大蛇头乡是全县种植土豆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种植土豆超过12000亩.岚县的土豆相比其他地方的土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淀粉含量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有很多可以种土豆的地方,其中各个地方的土豆最重要的差别就在这里,淀粉的含量决定了土豆口感、营养、保存时间,经济价值等很多方面。
驴打滚

又称豆面糕,是岚县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岚县莜面

要说莜面那得首先来说莜麦。它是一种禾谷类作物,学名裸燕麦。营养丰富,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组成也较平衡。莜麦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平均达15.6%,高出大米100%、玉米75%、小麦面粉66%、小米60%,赖氨酸含量还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脂肪和热能都很高,脂肪是大米的5.5倍,小麦面粉的3.7倍。此外,维生素和磷、铁等物质也比较丰富。莜面出粉率高,一般可达九成以上,吃水量大,0.5公斤莜面可做1公斤成品。内蒙古、山西(晋西北)是我国莜麦的主要产区,而且山西的莜麦是全国最好的。
岚城供会

地处吕梁山岚县中北部的岚城从隋朝到民国的一千年间一直是州、县城所在地,至今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庙会,即供会,每逢供会城里几百户人家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摆到城里的北街上举行摆供礼祭仪式。面塑有动物、花草、人物、传统吉祥物,题材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情,件件精心塑造,形式和手法多样,风格质朴。

面塑供品绵延二百多米,整条街道变成了民间面塑展示的长廊。场面壮观,形式独特。供会上还有文艺演出、商贸活动。供会也吸引来各地的游客,近年也引起媒体和文化学者的关注。岚城供会这一民间文化形式是古老的、独特的。
岚县民间纸扎

岚县民间纸扎是从陕西传入的。民间的手工艺人就利用纸扎制成人物、楼阁、车马、飞禽、走兽等拟人化的东西当作陪葬品。它一方面包含了主人对死者的悼念,另一方面是活人在死后拥有房住,有饭吃,有人服侍的美好生活的遐想。主要工艺有楼子、灵堂围幔、戏台、像楼、香幡、孝幡、灯幡、引魂幡、金山、银山、摇钱树、纸马、纸人、花盘、寿星、引路菩萨、打路小鬼、乐女等(寿星、菩萨、小鬼、乐女皆泥塑头像)。

岚县面塑
岚县街头文艺有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转九曲等。戏剧有:道情、秧歌、晋剧、二人台。民间音乐主要为八音。岚县八音在晋西北地区较为著名,传统曲目百余首。岚县八音艺术团走出省外参加演出,在苏州虎丘国际文化节上曾获得银奖。岚县以它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