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12月万米测试40:24
3月成功破4,39:16
4月跑进39,38:52
5月继续pb,38:12
然后进入炎热的夏季,9月终于凉快下来了。
昨晚10k顶住,37:17。
中间几公里有点掉速,咬牙顶住,最后还把速度拉回来。
今年进步不小,主要是没有受过伤,也是挺幸运,我基本都不热身拉伸的。平均月跑量200公里,我不喜欢跑间歇,不过跑T真的用处挺大,当然也非常累,后面会有慢跑调整,我就是该慢的时候就慢,5分5分多都可以,但是该快的时候,绝对就是干,不追求舒适区。
从今年开始,过年来慢跑恢复以后,我基本每一周都会跑一次T强度,也就是用我的万米pb配速,再慢5到10秒的样子,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从3月底到现在,万米40以内的强度,跑了接近20个,偶尔再跑一个间歇。
跑T对于最大摄氧量,耐乳酸能力,速度耐力,有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虽然今年没怎么跑长距离,但现在跑30k的413也感觉游刃有余。
个人建议,每周强度是需要顶的,m区间和e区间效果都差不多,对于速度没有明显刺激,都是用来打基础,m和e,主要区别在于m能够适应马拉松强度,建立自信。
一周跑五次的话,可以跑三次e,一次间歇,一次t,如果在准备全马,可以把一次e改成m,如果觉得强度过大,可以t和间歇二选一。一周四次的话,减少一次e。








3月成功破4,39:16
4月跑进39,38:52
5月继续pb,38:12
然后进入炎热的夏季,9月终于凉快下来了。
昨晚10k顶住,37:17。
中间几公里有点掉速,咬牙顶住,最后还把速度拉回来。
今年进步不小,主要是没有受过伤,也是挺幸运,我基本都不热身拉伸的。平均月跑量200公里,我不喜欢跑间歇,不过跑T真的用处挺大,当然也非常累,后面会有慢跑调整,我就是该慢的时候就慢,5分5分多都可以,但是该快的时候,绝对就是干,不追求舒适区。
从今年开始,过年来慢跑恢复以后,我基本每一周都会跑一次T强度,也就是用我的万米pb配速,再慢5到10秒的样子,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从3月底到现在,万米40以内的强度,跑了接近20个,偶尔再跑一个间歇。
跑T对于最大摄氧量,耐乳酸能力,速度耐力,有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虽然今年没怎么跑长距离,但现在跑30k的413也感觉游刃有余。
个人建议,每周强度是需要顶的,m区间和e区间效果都差不多,对于速度没有明显刺激,都是用来打基础,m和e,主要区别在于m能够适应马拉松强度,建立自信。
一周跑五次的话,可以跑三次e,一次间歇,一次t,如果在准备全马,可以把一次e改成m,如果觉得强度过大,可以t和间歇二选一。一周四次的话,减少一次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