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吧 关注:29,209贴子:85,220
  • 0回复贴,共1

病毒性肝炎——“肝脏杀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但是生活中很多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大气污染等都在侵蚀着我们的肝脏健康,那么今天多睦健康(一站式海外高端医疗咨询机构)带大家一起来看下人体的肝脏杀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途径: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肝脏所致,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和食物为常见媒介传染。
  症状:
  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出现黄疸。有一定概率发展为重型肝炎,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常见。成人症状要比青少年重。
  治疗:
  甲肝可自愈,一般采用隔离方式进行支持治疗。
  预防:
  食品应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1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也可接种甲肝疫苗,获得有针对性的免疫力。
  乙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途径: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传播途径是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
  症状: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有6周-6个月的潜伏期,潜伏期后将出现乏力、易疲劳、发热等症状。
  多数患者会转为无症状的慢性病毒携带,部分患者转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时可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等,有的人还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肝病典型特征。
  乙肝并发症有:肝源性糖尿病、脂肪肝、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肝硬化等。
  治疗:
  需针对性用药,避免药多而杂,如病毒复制明显的使用抗病毒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肝药物,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节免疫的药物等,治疗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治疗,但要定期复查。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丙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途径:
  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血液和血液制品、母婴传播、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症状:
  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但症状不算明显。
  急性丙肝多数为无黄疸型肝炎,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等症状,少数黄疸型病例可出现尿黄、眼黄等表现。
  慢性丙肝症状轻微,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没任何自觉症状,甚至肝功能都表现正常,但长期发展可导致肝硬化。
  丙肝被证实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治疗:
  丙肝有小概率会因身体自发清除病毒而痊愈,但通常进行抗病毒治疗,90%患者可彻底痊愈。
  注意:有严重抑郁症、癫痫、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不能进行抗病毒治疗。
  预防:
  尚无疫苗可用,预防需严格把控血液制品、避免吸毒和共用注射器、避免高危性行为等。
  丁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途径:
  丁肝比较特殊,因为丁型肝炎病毒(HDV)是有缺陷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必须依赖乙肝病毒等嗜肝DNA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进行复制。
  即要先感染乙肝病毒才能感染丁肝病毒,传播途径和乙肝一致。
  症状:
  临床表现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丁肝病毒最大的作用是加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预防:
  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预防最重要,如不共用注射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具、严格把控血液制品质量、避免高危性行为等。
  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戊肝病毒性肝炎
  传染途径:
  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肝脏引起,传播途径与甲肝类似,都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常导致疾病流行。
  症状:
  常为急性感染,起病急,部分患者在肝功能异常前先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肝区痛等症状。
  治疗及预防:
  戊肝可自愈,一般不发展为慢性,预防方式与甲肝一样。
  多睦健康温馨提示:要想保护肝脏,建议大家不熬夜、不暴饮暴食、常运动,尽一切努力来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


1楼2018-09-11 14: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