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儿童文学作家乐多
来源:知乎
代表作:《胡小闹日记》
就这样,让孩子变勇敢吧!
说到“勇敢”,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反义词“胆小”。
其实“胆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未知事物或自然现象的恐惧,比如“怕黑”、“怕小动物”、“怕打雷”等;另一种是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气,例如,不敢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或是对失败心有余悸。
对于第一种,家长们不必太过于担心,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累积,就会逐渐改观。
但是第二种呢,家长们就必须引以重视了——勇气,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试想,如果你的孩子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逃避退缩,他又怎么可能会做出傲人的成绩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坚强、变勇敢呢?
此刻,多多有这样几点建议。
1.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变勇敢。
“只知疼孩子,不舍得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孩子的一个误区。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求和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心的潜能。对孩子来说,家长需要他们,就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肯定。而这种肯定则会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变得坚强勇敢。
因此,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坚强勇敢的人,家长就要舍得放手,舍得用孩子。试着给孩子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2.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父母总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维持别人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因此,培养孩子的勇气,家长们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确实需要指出孩子的缺点,那也应该避开他人,或者是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下,用提建议和希望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
3.引导孩子分清勇敢与鲁莽,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很多孩子认为,勇敢就是胆量大,但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的勇敢者,能机智、细心地应对挑战,处理问题;而鲁莽者则是胆大妄为,虽不惧艰险,却缺少理智的判断,容易意气用事。
但孩子们还小,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特别是现在的电视或动画里面,打打杀杀的镜头颇多,“英雄人物”也常常具有超能力……
因此,要使孩子成为真正的勇敢者,家长们就要在日常小事中引导孩子分清勇敢和鲁莽。如电视中的“英雄”做了什么“勇敢之举”时,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是不应该学的。
4.鼓励孩子硬着头皮去做,做得多了,勇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勇敢品格的形成不排除有先天因素,但很大一部分还是要靠后天的锻炼培养。因此,当孩子对某一件事物产生胆怯心理时,家长们不妨鼓励他们硬着头皮去做,做得多了,勇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关于这一点,这位妈妈就做得比较好。
萱萱从小性格就特别内向,而且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于是,妈妈就经常创造机会,鼓励萱萱主动和陌生人接触。
有一次,妈妈和萱萱去超市买东西,萱萱看上了一个漂亮的娃娃,可是娃娃放在货架的最高处,萱萱够不着。这时,妈妈并没有直接把娃娃拿下来,而是对萱萱说:“如果你真的想要这个芭比娃娃,就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帮你拿。否则,咱们就不要了。”
萱萱有点胆怯,可她又特别想要这个娃娃,因此,犹豫了很久之后,萱萱终于硬着头皮去找了工作人员。
硬着头皮去做的次数多了,渐渐的,萱萱不再惧怕陌生人了。
当然,每次孩子硬着头皮去做了之后,家长一定要适时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或赞扬。孩子接受更多的挑战,获得更多的肯定,其自信心也会随之日趋强化。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勇敢。
来源:知乎
代表作:《胡小闹日记》
就这样,让孩子变勇敢吧!
说到“勇敢”,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反义词“胆小”。
其实“胆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未知事物或自然现象的恐惧,比如“怕黑”、“怕小动物”、“怕打雷”等;另一种是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气,例如,不敢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或是对失败心有余悸。
对于第一种,家长们不必太过于担心,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累积,就会逐渐改观。
但是第二种呢,家长们就必须引以重视了——勇气,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试想,如果你的孩子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逃避退缩,他又怎么可能会做出傲人的成绩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坚强、变勇敢呢?
此刻,多多有这样几点建议。
1.舍得用孩子,孩子才能变勇敢。
“只知疼孩子,不舍得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孩子的一个误区。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求和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心的潜能。对孩子来说,家长需要他们,就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肯定。而这种肯定则会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变得坚强勇敢。
因此,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坚强勇敢的人,家长就要舍得放手,舍得用孩子。试着给孩子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2.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父母总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维持别人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因此,培养孩子的勇气,家长们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确实需要指出孩子的缺点,那也应该避开他人,或者是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下,用提建议和希望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
3.引导孩子分清勇敢与鲁莽,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很多孩子认为,勇敢就是胆量大,但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的勇敢者,能机智、细心地应对挑战,处理问题;而鲁莽者则是胆大妄为,虽不惧艰险,却缺少理智的判断,容易意气用事。
但孩子们还小,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特别是现在的电视或动画里面,打打杀杀的镜头颇多,“英雄人物”也常常具有超能力……
因此,要使孩子成为真正的勇敢者,家长们就要在日常小事中引导孩子分清勇敢和鲁莽。如电视中的“英雄”做了什么“勇敢之举”时,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是不应该学的。
4.鼓励孩子硬着头皮去做,做得多了,勇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勇敢品格的形成不排除有先天因素,但很大一部分还是要靠后天的锻炼培养。因此,当孩子对某一件事物产生胆怯心理时,家长们不妨鼓励他们硬着头皮去做,做得多了,勇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关于这一点,这位妈妈就做得比较好。
萱萱从小性格就特别内向,而且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于是,妈妈就经常创造机会,鼓励萱萱主动和陌生人接触。
有一次,妈妈和萱萱去超市买东西,萱萱看上了一个漂亮的娃娃,可是娃娃放在货架的最高处,萱萱够不着。这时,妈妈并没有直接把娃娃拿下来,而是对萱萱说:“如果你真的想要这个芭比娃娃,就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帮你拿。否则,咱们就不要了。”
萱萱有点胆怯,可她又特别想要这个娃娃,因此,犹豫了很久之后,萱萱终于硬着头皮去找了工作人员。
硬着头皮去做的次数多了,渐渐的,萱萱不再惧怕陌生人了。
当然,每次孩子硬着头皮去做了之后,家长一定要适时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或赞扬。孩子接受更多的挑战,获得更多的肯定,其自信心也会随之日趋强化。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