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做强国际智能家居研发制造中心
推动家具制造向“智能制造+智慧家居”转型,打造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商贸展示、互动体验、人才培养一体的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区家居制造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牵头领导:张文豪,责任单位:家管委,区经信局、区商务旅游局、区投资服务中心、新繁镇、龙桥镇)
1. 培育智能家居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智能家居制造领军企业,推动香江独角兽牧场落户新都。实施一批“两化”融合典型示范项目,引导家居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好迪、千树等企业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市场营销拓展产业链条,加快帝标等项目落地实施。推进红星美凯龙物流电商总部等洽谈项目尽快签约,加快“新都造”家居文化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
2. 构筑智能家居创新平台。深化与智能家居产业协会、方正数码、LG电子等机构合作,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在柔性化定制生产、家具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发展载体,引进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平台、“真知码”质量溯源体系,推进智能家居研发设计中心示范区建设。举办成都国际家居创新博览会、智能家居产业大会等活动,以及家具产品设计、生产新技术、智能家居等领域展会赛事,提高智能家居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3. 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修编园区规划,推进与新繁、龙桥连片发展。优化园区环境,全面实施“拆围增绿”工程,加快成彭路园区段改造、香城大道西沿线建设等项目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支持行业龙头、优质企业并购园内中小型企业;依托北大资源新繁国际智能家居产业新城项目,规划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家居研发设计中心、柔性生产中心、商贸展示中心、互动体验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等公共平台。加快建设标准厂房,推进艾勒可等共享生产平台建成投用,促进家和家园、香江CBD、爱灯堡等传统专业市场改造升级。
(五)全面筑牢成北生态屏障
严控城市开发边界,严守成彭、新青两条一级通风廊道,加大全域增绿治污力度,构建自身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成都北部城市安全的生态屏障。到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256天,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牵头领导:刘怒海、刘斌、张文豪,责任单位:区环保局,香投集团、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区农林局、区水务局、各镇〈街道〉)
1. 优化全域生态格局。坚持多规合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严控成彭、新青绿楔241平方公里的城乡建设,严锁16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塑造“一城两翼”的生活空间、“一带三圈”的生产空间和“两楔六脉、多廊成网”的生态空间,构建“1+3+100”城镇体系,打造新繁(含清流、龙桥)、新军马、石板滩(含木兰、泰兴)三个城乡统筹单元。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依托成绵高速、绕城高速等交通干线,建设形成100-1000米的生态廊道。

推动家具制造向“智能制造+智慧家居”转型,打造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商贸展示、互动体验、人才培养一体的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区家居制造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牵头领导:张文豪,责任单位:家管委,区经信局、区商务旅游局、区投资服务中心、新繁镇、龙桥镇)
1. 培育智能家居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智能家居制造领军企业,推动香江独角兽牧场落户新都。实施一批“两化”融合典型示范项目,引导家居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好迪、千树等企业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市场营销拓展产业链条,加快帝标等项目落地实施。推进红星美凯龙物流电商总部等洽谈项目尽快签约,加快“新都造”家居文化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
2. 构筑智能家居创新平台。深化与智能家居产业协会、方正数码、LG电子等机构合作,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在柔性化定制生产、家具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发展载体,引进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平台、“真知码”质量溯源体系,推进智能家居研发设计中心示范区建设。举办成都国际家居创新博览会、智能家居产业大会等活动,以及家具产品设计、生产新技术、智能家居等领域展会赛事,提高智能家居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3. 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修编园区规划,推进与新繁、龙桥连片发展。优化园区环境,全面实施“拆围增绿”工程,加快成彭路园区段改造、香城大道西沿线建设等项目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支持行业龙头、优质企业并购园内中小型企业;依托北大资源新繁国际智能家居产业新城项目,规划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家居研发设计中心、柔性生产中心、商贸展示中心、互动体验中心、人才培养中心等公共平台。加快建设标准厂房,推进艾勒可等共享生产平台建成投用,促进家和家园、香江CBD、爱灯堡等传统专业市场改造升级。
(五)全面筑牢成北生态屏障
严控城市开发边界,严守成彭、新青两条一级通风廊道,加大全域增绿治污力度,构建自身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成都北部城市安全的生态屏障。到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256天,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牵头领导:刘怒海、刘斌、张文豪,责任单位:区环保局,香投集团、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区农林局、区水务局、各镇〈街道〉)
1. 优化全域生态格局。坚持多规合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严控成彭、新青绿楔241平方公里的城乡建设,严锁16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塑造“一城两翼”的生活空间、“一带三圈”的生产空间和“两楔六脉、多廊成网”的生态空间,构建“1+3+100”城镇体系,打造新繁(含清流、龙桥)、新军马、石板滩(含木兰、泰兴)三个城乡统筹单元。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依托成绵高速、绕城高速等交通干线,建设形成100-1000米的生态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