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文化吧 关注:504贴子:3,835

走进嘉祥看“非遗”传承,文化“活化石”的传承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删除|1楼2009-06-05 17:57回复
    uu


    IP属地:山东禁言 |2楼2009-06-05 18:12
    回复
      2025-05-23 01:02:55
      广告
      走进嘉祥看“非遗”传承:文化“活化石”的传承者


      删除|3楼2009-06-08 08:41
      回复
        石雕、鲁锦、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一说起嘉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令人骄傲的名词马上能跃出我们的脑海。以他们为代表的孔孟文化在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淘洗之后,至今依然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古典气质,在五光十色的现代化社会中本色犹存、卓立不凡。
         


        删除|4楼2009-06-08 08:46
        回复

           嘉祥的鲁锦织造传承人赵芳云、山东梆子传承人开瑞宝、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人伊双来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雕传承人杜运标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记者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感受他们的传奇技艺,探寻文化“活化石”的传承之路。


          删除|5楼2009-06-08 08:47
          回复
            传奇唢呐手奏出“天籁”音
                “火烧葡萄架”、“二龙戏珠”、“二龙吐须”、“双鼻孔吹唢呐”,这不是魔术也不是杂技,这是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伊双来的绝活。伊双来,嘉祥县马村镇李楼村人。8岁开始学习唢呐演奏,十余岁时已小有名气,经多年苦心钻研、磨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记者了解,伊双来学习鼓吹乐可以说是家学渊源,早在明代,他的祖上就开始吹唢呐,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8代了。而他的父亲在当地也是名气很旺的唢呐手。15岁那年,伊双来就开始领班活跃在乡间村里红白事鼓吹行里,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钻研与磨练,艺术水平不断提高,造诣日渐精深,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吹奏《开门子》、《落子》、《拜鼓曲》、《百鸟朝凤》等传统曲目,掌握了大量的山东梆子和柳子戏的戏剧曲牌,并不断的摸索创新,据悉,伊双来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魔术、杂技等多种特长和技巧,形成了“火烧葡萄架”、“二龙戏珠”、“二龙吐须”、“双鼻孔吹唢呐”四个绝活,演奏风格音色清脆,起伏激荡,趣味横生,搏得观众阵阵喝彩。他丰富的演奏技艺影响了许多艺人并带动了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
                据嘉祥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多年来,伊双来参加唢呐大小比赛和活动十余起。1990年参加济宁市春节唢呐调演,凭借一曲《万马奔腾迎新春》获得最佳演奏奖。1992年参加山东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他演奏的《开门子》获得民族器乐比赛金奖。随后,伊双来又参加了199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和省1996年齐鲁广场艺术展演活动。其间,他的唢呐艺术受到一位巴基斯坦友人的赞誉。


            删除|6楼2009-06-08 08:47
            回复


              删除|7楼2009-06-08 08:49
              回复


                删除|8楼2009-06-08 08:49
                回复
                  2025-05-23 00:56:55
                  广告
                  司鼓人桃李满天下
                      开瑞宝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技艺精深,曾任原济宁市胜利剧团、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鼓师,1958年调入山东省梆子剧团工作。经他司鼓的诸多剧目中体现了非同寻常的技艺,使他在省内外同行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文艺界很多大家对开瑞宝的司鼓艺术也非常赞赏。
                      据介绍,开瑞宝调到山东省梆子剧团后,是他艺术提高和成熟的时期。他不满足于传统的锣鼓点打法,潜心研究司鼓艺术和时代、和剧情密切结合的途径,他根据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大胆改革了一些传统的锣鼓经打法,使原有的锣鼓经变得更加高雅、华贵、大气了,大大增强了演出效果,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开瑞宝不但司鼓技艺高超,他对山东梆子剧种的传统音乐唱腔也掌握得非常丰富和全面,在一些音乐资料中,开瑞宝传授的曲锣鼓经要占很大一部分。特别是近几年地方戏不景气,一些剧目不常演,有的已经失传,传统剧目会的人越来越少,同行中不会的都要向他学习,年轻的求教者更是络绎不绝。凡有求教者,开瑞宝都耐心相告,亲手示范,毫不保守,使求教者满意而去。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艺德高尚,他的学生遍布全省,他的这些学生中又收了一批批的再传弟子,分布在本省各地的山东梆子剧团里,具有很高的影响,为山东梆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记者了解,由开瑞宝司鼓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现代剧目《万家香》《万紫千红》《铁马宏图》《前沿人家》《云岭迎春》《太宗释囚》《画龙点睛》等;改编移植剧目 《革命自有后来人》《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传统戏 《墙头记》《孙安动本》《八宝珠》《辕门斩子》《天赐禄》《抄杜府》《老羊山》《三请樊梨花》《反羊河》《佛手橘》《杨门女将》《破洪州》等。


                  删除|9楼2009-06-08 08:50
                  回复
                    织娘巧手织汉字
                    织娘巧手织汉字
                        她,不仅能织出“迷魂阵”、“喜字锦”、“孔雀开屏”等数百种纹样,还能将汉字织进鲁锦,她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织造技艺唯一传承人赵芳云老人。今年66岁的赵芳云12岁开始学习纺织,17岁的时候上了夜校,唐诗也能背诵上七八首。赵芳云老人1965年结婚,婚后队里组织纺织,生产队里评等级她年年都拿高工分,近几年的青山寺纺织比赛,每次也都是第一名。
                        


                    删除|10楼2009-06-08 08:52
                    回复

                          赵芳云老人告诉记者,鲁锦其实不是锦料的,而是我们本地俗称的 “老土布”、“老粗布”,“老土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色彩绚丽,美丽如锦,后来成为了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于1985年被定名为 “鲁西南织锦”,“鲁锦”这个名字就从那个时候沿用下来的。据嘉祥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赵芳云老人已经和织锦技术相伴了多半个世纪,她的那架织布机陪伴她了将近一生的时间,以前日子穷,为了接济家里,赵芳云老人常常把织的布拿去卖,就是为了换吃的,买工分。赵芳云老人感慨地说:“那些日子越穷,却越想过过手瘾,假如有一个月不纺织,手就难受的不知做些什么好,织布纺棉也有瘾”。
                          


                      删除|11楼2009-06-08 08:53
                      回复

                            据了解,早在春秋时期织锦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和发达,有文献记载和汉画像石佐证,两千多年前,生长在嘉祥的农家妇女就擅长纺织布,著名的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刻《曾母投杼图》和《孟母断机教子》图就是反映了嘉祥、曲阜一带机杼和鸣的景象。魏晋南北朝时期,鲁西南地区广植桑麻,桑麻纺织得到进一步发展。“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描绘出唐代山东纺织业的盛况。到了元代,黄河流域开始种植棉花,使用棉花做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聪惠勤劳的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丝麻纺织工艺糅进棉纺织工艺,织成的棉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鲁西南民间织锦。2008年6月,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嘉祥”鲁锦”织造技艺登上了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删除|12楼2009-06-08 08:53
                        回复
                          石雕圣手点石成“金”
                           小小的石头在他的手中可以变成传说中的神兽,也可以变身大气的 “华北第一亭”,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高度的赞誉。他就是杜运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获得者,还曾荣获“石雕艺术家”、“工艺美术师”、“山东省石雕大王”等荣誉称号。
                           据嘉祥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杜运标出生于嘉祥县杜氏石雕世家,自幼随父学习石雕技艺。11岁就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石雕作品,16岁创作了嘉祥县 “县标麒麟”,质感灵秀,细致精湛,赢得了全县上下的赞誉并被载入了嘉祥县志。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杜运标因对石雕艺术的痴迷,还曾到全国各地学习过雕塑艺术。经过不断锤炼,在选材、构图、造型、立意等方面有了较大精进。此后,他在艺术上更是精益求精,造诣日益精深,成为嘉祥具有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大师。
                           


                          删除|13楼2009-06-08 08:55
                          回复
                            又据介绍,杜氏家族是嘉祥县著名的石雕世家,世代相承,擅长雕刻麒麟、牌坊、碑刻等作品,技艺精湛,为嘉祥石雕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嘉祥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杜氏世家创作了大量古代石雕作品,但大多被毁,现存的仅有嘉祥青山山门牌坊和青山寺感应泉石雕龙头。
                             


                            删除|16楼2009-06-08 08:58
                            回复
                              2025-05-23 00:50:55
                              广告


                              删除|17楼2009-06-08 0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