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藏品吧 关注:22贴子:345
  • 4回复贴,共1

核桃包浆,都是讲科学的好不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色”和“包浆”一直以来都是文玩核桃这个圈子中争论的焦点。对于一个老玩家来说,随着盘核时间的推移,有两个变化是较大的,一个是颜色的改变,再一个就是手感的变化。而这种手感的变化全来自于核桃上的包浆。那么,包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楼2018-09-26 14:27回复

    一、包浆的原理:
    包浆,顾名思义:包裹着一层浆体。这个词的定义是很准确的,文玩核桃的包浆,确实是从表面这层浆体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这层“浆”的来源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了解人手掌分泌物的成份开始了。

    1.手掌分泌物的成份:
    人手上的皮肤会分泌两种物质:汗液和皮脂。汗液是由小汗腺分泌的,对于文玩核桃的上色来说,汗液起主导作用。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主要有饱和的及不饱和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脂、蜡类、固醇类、角鲨烯及液体石蜡等。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一部分附着在毛发上,起润泽毛发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皮脂和汗液混合后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状的皮脂膜,这种物质就是包“浆”的前身。


    2楼2018-09-26 15:1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包浆与木质融合演变过程:
      乳状皮脂膜因为含有脂类和蜡类物质,其本身兼具“油”和“蜡”的属性,在接触白茬核桃的木质时,会迅速渗透进木质纤维中,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会感觉核桃变色快、吸收感强。总是手感涩涩的,行话叫“咬手”。过了这个阶段,乳状皮脂膜与木质纤维受到填充物影响会进一步收缩,这是继新核桃下树阴干过程之后的进一步缩尺。
      一般根据核桃个头不同收缩比例也不一样。例如皮质不错的边40白狮子,下树阴干一个月会缩至边39左右,上色半年后又会缩尺0.3~0.5mm。以此类推,越大缩尺越厉害,皮质越差缩的越严重。随着混合物的水分逐渐蒸发,乳状皮脂膜还原为皮质混合物,其中多种脂类物质进入木质深层,进一步与木纤维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蜡类混合物析出到核桃表层堆积下来,凝固为类似结晶体的透明浆层,这就是俗称的“包浆”了。

      从核桃入手盘玩几个月开始至几年之间,核桃的包浆会越来越深厚,面积也会随着核桃表面磨损而加大。深入木质深层的成份因为多为脂类,所以表现出“油”的特性,会伴随着“呼吸作用”深入核桃内部,进入核桃内腔,与核桃仁相遇。如果这时候核桃仁恰好处于内部水分散发干净的状态,遭遇脂类物质时会迅速与之交融,仁中油脂不断渗出,随着盘揉转动过程遍及内腔表面,同时也会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反向向外渗透,进一步完整、完善脂类物质与木质的融合,悄悄改变木质的构成。


      3楼2018-09-26 15:13
      回复
        二、挂瓷是什么?
        拿来一对儿盘玩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核桃,其通体包浆温润如玉,触手冰凉。互碰时发出清脆、明亮的响声,如两个瓷器相碰。这种状态的老核桃,被称为挂瓷的核桃。挂瓷,作为包浆的升级版,其转换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5楼2018-09-26 15:20
        回复
          (3)汗手
          手掌分泌汗液量较大,但是皮脂腺分泌量少,皮肤锁不住水分,部分人群表现为有轻微爆皮现象。这类手掌盘玩核桃初期上色快,盘玩一个星期比干手盘玩一个月上色还重。但是包浆速度很慢,有些甚至核桃都泛红了还不包浆。这类手掌盘玩出来的核桃往往上色较重,排除核桃皮质不好的情况,相同品质的核桃汗手玩出来颜色发晦暗一些,包浆层通透度较差,挂瓷不明显。

          (4)油汗手(皮脂手)
          手掌分泌汗液量较少,皮脂分泌量大,手掌总感觉油腻腻的,乳状皮脂膜因为皮脂含量高偏酸性。相同情况下盘玩核桃上色较慢,往往包浆很厚了却还是发黄色。挂瓷后通透度佳,这类手掌玩出来的老核桃在阳光下有些甚至能感觉把核桃玩透明了。是盘玩核桃的好手,玩出来的核桃价格暴涨,是许多藏家竞相追逐的艺术精品。拥有“上帝之手”的称谓!
          对于真正的玩家来说,盘玩核桃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什么手掌类型都是爹妈生父母给的,其实没必要因为肤质类型不好就对文玩核桃失去了信心。只要用心去玩,自己的核桃都能出彩。


          7楼2018-09-26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