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说: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
父母就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及时告诉孩子错误的正确原因,而不是归结到别人身上,孩子才会真的明白事理。
01.
脑科学博士后“屠龙的胭脂井”曾在微博上说:
有一次她坐高铁,后座一个6岁左右的小朋友不停地用脚踢她的椅子,持续上百次都没有停。
她无奈地回过头,跟小朋友的妈妈说:“能不能请您,让孩子别踢我的椅子了?”
这位妈妈却跟孩子说:“别踢了,阿姨生气了!”
博士分析说:
“首先我当时没有生气,其次就算我生气了”,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且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原因。
父母应该说:“不要踢别人的椅子,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父母把原因归结为别人生气了,孩子会误以为只要别人没有生气,那么他干什么都可以。
评论中有网友十分有共鸣,说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家的小孩,把她从国外带回来的旅行纪念品一个一个摆在地上。
网友不好意思说,但是脸色已经很难看了,最后小孩的爸爸只是说了一句:“别弄了,你阿姨不开心了。”
很明显在别人家里乱翻东西是错误的行为。
但父母没有指出孩子的错误,却将这样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流失,并且让孩子错误地认为:
“我的行为哪里不对,我不知道,但是不能让别人不开心,这样将来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脑科学专家指出,婴幼儿期是神经发射的敏感期,大脑呈一片空白,它将毫无保留地吸收外界信息,信息一旦入脑,即刻印在脑结构中。
如果父母把孩子错误的行为归结到外人身上,而不是告诉孩子本身行为有错误,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02.
父母总说:别……了,阿姨生气了!会让孩子找不到本质的原因,而以别人的眼光判断是非,变成讨好型人格。
去年单位来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姑娘,她对每个同事毕恭毕敬,谁让她帮忙她都答应,从来不会拒绝一句。
我原本以为她就是这样性格好,直到那天下班后,看到她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哭,我赶忙过去问她怎么了?
她哭了好一会儿才说:“没事的,我就是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到对每个人好,感觉自己好失败啊,就连我妈妈都说我不懂得看人脸色。”
她说小时候有一次,她在亲戚家里玩得太开心了,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烟灰缸,她妈妈气得大骂她是“犯嫌精”,指责她“让别人不开心!”
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妈妈每次的话却让她一直诚惶诚恐,生怕自己再给别人添麻烦,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别人的脸色。
她觉得凡事都要以别人表现出的不开心为准则,而不是自己对每件事情的清楚的认知判断为准。
讨好型人格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经常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就不会嫉妒和攻击自己,自己心里才会感到踏实、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父母应该做的是:
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错的,错误的原因要有客观的依据和准则。
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所以需要改正,他的行为侵犯了别人的隐私,而不是因为别人生气了等等,这样孩子才会清晰地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
有智慧的父母会告诉孩子正确的道理,让孩子在规则的前提下,安心地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从而避免了去讨好别人或者以别人的脸色为边界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
03.
会让孩子把错误
都归结在别人身上
这一段时间,表妹告诉我说,表弟越来越沉迷玩手机游戏,三次模拟考试,表弟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中考前一个月,数学老师因为车祸腿部骨折,学校临时换了老师,表弟中考落榜。
可表弟振振有词:“都怪数学老师,要不是他受伤,我也不会考这么惨。”小姑也附和说,“就是,学校临时换老师害得表弟考不好。”
每次表弟贪玩完不成作业,小姑不批评表弟写作业不专心,而是责怪老师作业布置太多。
久而久之,表弟做错了什么事情都赖外界的原因,反正不会是他自己的问题。
海姆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说:每个孩子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和经验养成责任感。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如果不能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简单粗暴地把原因归结为其他,那么孩子不仅不能从失败和错误中爬起来,还会摔得越来越惨。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告诉孩子错误的真正原因,才会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不能做,为什么不能,从而培养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04.
孩子会不断试探别人的底线
容易导致行为失控
周末的亲友聚会上,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拿着筷子不停地敲碗碟,小男孩的妈妈训斥他说:“快别敲了,再吵大家生气了!”。
他抬头看了一圈,发现大家表情上没有反对,一边大叫:“我就敲!”一边挥舞双手,把一堆碗碟全都推到地上去,彻底惊呆了现场所有人。
男孩妈妈以别人生气为界限,孩子当然会以为只要别人还没有表现出生气,自己的行为就没有错,从而不断地触犯他人的边界和底线。
那些到了青春期各种叛逆,各种指责父母的孩子,大都是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教育,而导致行为一再失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必然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鼓励孩子有勇气尝试新事物,但是父母更应该教会孩子及时认错,并且改正错误。
父母应该告诉他为什么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用简单直接的话语让孩子明白,不能把孩子的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一点尤其重要。
同时,父母应该告诫孩子,不是别人没有批评他就可以为所欲为,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底线不能突破。
父母就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及时告诉孩子错误的正确原因,而不是归结到别人身上,孩子才会真的明白事理。
01.
脑科学博士后“屠龙的胭脂井”曾在微博上说:
有一次她坐高铁,后座一个6岁左右的小朋友不停地用脚踢她的椅子,持续上百次都没有停。
她无奈地回过头,跟小朋友的妈妈说:“能不能请您,让孩子别踢我的椅子了?”
这位妈妈却跟孩子说:“别踢了,阿姨生气了!”
博士分析说:
“首先我当时没有生气,其次就算我生气了”,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且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原因。
父母应该说:“不要踢别人的椅子,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父母把原因归结为别人生气了,孩子会误以为只要别人没有生气,那么他干什么都可以。
评论中有网友十分有共鸣,说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家的小孩,把她从国外带回来的旅行纪念品一个一个摆在地上。
网友不好意思说,但是脸色已经很难看了,最后小孩的爸爸只是说了一句:“别弄了,你阿姨不开心了。”
很明显在别人家里乱翻东西是错误的行为。
但父母没有指出孩子的错误,却将这样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流失,并且让孩子错误地认为:
“我的行为哪里不对,我不知道,但是不能让别人不开心,这样将来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脑科学专家指出,婴幼儿期是神经发射的敏感期,大脑呈一片空白,它将毫无保留地吸收外界信息,信息一旦入脑,即刻印在脑结构中。
如果父母把孩子错误的行为归结到外人身上,而不是告诉孩子本身行为有错误,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02.
父母总说:别……了,阿姨生气了!会让孩子找不到本质的原因,而以别人的眼光判断是非,变成讨好型人格。
去年单位来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姑娘,她对每个同事毕恭毕敬,谁让她帮忙她都答应,从来不会拒绝一句。
我原本以为她就是这样性格好,直到那天下班后,看到她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哭,我赶忙过去问她怎么了?
她哭了好一会儿才说:“没事的,我就是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到对每个人好,感觉自己好失败啊,就连我妈妈都说我不懂得看人脸色。”
她说小时候有一次,她在亲戚家里玩得太开心了,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烟灰缸,她妈妈气得大骂她是“犯嫌精”,指责她“让别人不开心!”
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妈妈每次的话却让她一直诚惶诚恐,生怕自己再给别人添麻烦,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别人的脸色。
她觉得凡事都要以别人表现出的不开心为准则,而不是自己对每件事情的清楚的认知判断为准。
讨好型人格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经常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就不会嫉妒和攻击自己,自己心里才会感到踏实、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父母应该做的是:
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错的,错误的原因要有客观的依据和准则。
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所以需要改正,他的行为侵犯了别人的隐私,而不是因为别人生气了等等,这样孩子才会清晰地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
有智慧的父母会告诉孩子正确的道理,让孩子在规则的前提下,安心地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从而避免了去讨好别人或者以别人的脸色为边界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
03.
会让孩子把错误
都归结在别人身上
这一段时间,表妹告诉我说,表弟越来越沉迷玩手机游戏,三次模拟考试,表弟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中考前一个月,数学老师因为车祸腿部骨折,学校临时换了老师,表弟中考落榜。
可表弟振振有词:“都怪数学老师,要不是他受伤,我也不会考这么惨。”小姑也附和说,“就是,学校临时换老师害得表弟考不好。”
每次表弟贪玩完不成作业,小姑不批评表弟写作业不专心,而是责怪老师作业布置太多。
久而久之,表弟做错了什么事情都赖外界的原因,反正不会是他自己的问题。
海姆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说:每个孩子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和经验养成责任感。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如果不能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简单粗暴地把原因归结为其他,那么孩子不仅不能从失败和错误中爬起来,还会摔得越来越惨。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告诉孩子错误的真正原因,才会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不能做,为什么不能,从而培养出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04.
孩子会不断试探别人的底线
容易导致行为失控
周末的亲友聚会上,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拿着筷子不停地敲碗碟,小男孩的妈妈训斥他说:“快别敲了,再吵大家生气了!”。
他抬头看了一圈,发现大家表情上没有反对,一边大叫:“我就敲!”一边挥舞双手,把一堆碗碟全都推到地上去,彻底惊呆了现场所有人。
男孩妈妈以别人生气为界限,孩子当然会以为只要别人还没有表现出生气,自己的行为就没有错,从而不断地触犯他人的边界和底线。
那些到了青春期各种叛逆,各种指责父母的孩子,大都是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教育,而导致行为一再失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必然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鼓励孩子有勇气尝试新事物,但是父母更应该教会孩子及时认错,并且改正错误。
父母应该告诉他为什么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用简单直接的话语让孩子明白,不能把孩子的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一点尤其重要。
同时,父母应该告诫孩子,不是别人没有批评他就可以为所欲为,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底线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