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大佛景区购票处摆放有明显的告示牌。

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有坠落可能。
8日,记者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了解到,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为确保安全,九曲栈道已于8日凌晨暂时封闭,今年10月8日至明年2月4日期间,游客不能通过九曲栈道到佛脚进行参观,但乐山大佛景区仍正常开放。
“此次开展的是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并非系统性修缮,可以说是一项科研工作,为下一步全面保护大佛而做的基础性工作。”10月8日,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告诉记者。
据了解,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建成,通高71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22.08万人次。
历史上,乐山大佛曾经历了多次修缮,可考证的修缮活动包括唐代1次,明清时期3次,民国时期3次,新中国成立后9次。
为何“体检”?
破损部位岩体危及游客安全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乐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目前大佛的发髻、脸部及胸腹部位存在区域性的开裂及残损,较为明显的险情部位为胸部以上破损部位。另外,大佛关键部位,如衣领、眼髻、胸部等砂岩存在破损,同时,大佛头、胸部的破损岩体位于垂直崖壁表面,可能脱离山体后将向下坠落、滚动。
“这些破损部位随时有坠落可能,危及下方游人的安全!”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启动抢救性保护设计工作显得十分紧迫。
记者在乐山大佛景区门口注意到,在购票处摆放有明显的告示牌,提醒游客九曲栈道临时关闭,而在景区内,九曲栈道入口处已搭建了隔离板,张贴着本次研报勘测项目的公告与方案。在九曲栈道下的佛脚平台,脚手架搭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有坠落可能。
8日,记者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了解到,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为确保安全,九曲栈道已于8日凌晨暂时封闭,今年10月8日至明年2月4日期间,游客不能通过九曲栈道到佛脚进行参观,但乐山大佛景区仍正常开放。
“此次开展的是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并非系统性修缮,可以说是一项科研工作,为下一步全面保护大佛而做的基础性工作。”10月8日,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告诉记者。
据了解,乐山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建成,通高71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22.08万人次。
历史上,乐山大佛曾经历了多次修缮,可考证的修缮活动包括唐代1次,明清时期3次,民国时期3次,新中国成立后9次。
为何“体检”?
破损部位岩体危及游客安全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乐山大佛因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目前大佛的发髻、脸部及胸腹部位存在区域性的开裂及残损,较为明显的险情部位为胸部以上破损部位。另外,大佛关键部位,如衣领、眼髻、胸部等砂岩存在破损,同时,大佛头、胸部的破损岩体位于垂直崖壁表面,可能脱离山体后将向下坠落、滚动。
“这些破损部位随时有坠落可能,危及下方游人的安全!”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启动抢救性保护设计工作显得十分紧迫。
记者在乐山大佛景区门口注意到,在购票处摆放有明显的告示牌,提醒游客九曲栈道临时关闭,而在景区内,九曲栈道入口处已搭建了隔离板,张贴着本次研报勘测项目的公告与方案。在九曲栈道下的佛脚平台,脚手架搭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