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伢吧 关注:61贴子:1,176
  • 6回复贴,共1

何为感觉统合失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感观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然后使个体能够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大脑对信息的解释不准确,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恰当。一般来讲,感统失调到6岁才可以通过测试判断,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期。因为有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上学后就会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较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尤其是到13岁后就会形成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有多种,一般分为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前庭平衡统合失调、本体统合失调等5种。一般从下面三个方面判断: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好动而很难安定下来。好动不安不见得都是感觉统合失常,周围的环境或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产生此现象,但如果所有可能因素一一过滤后,仍然找不出原因,则感觉统合失调是好动的最主要原因。
  触觉:讨厌被触摸。许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平时对洗澡、洗头和理发反感,有的甚至对换衣服也十分反感。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触觉防御过强造成的。
  本体感:动作不灵活。这些儿童多半动作灵活性较差,有些到五六岁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敢登高,不敢荡秋千等。
  感觉统合失调这些现象在幼儿园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家长出于某种原因不愿面对或不承认。希望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能够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
  什么原因导致了宝宝“感觉统合失调”?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除了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等先天因素外,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主要有:(1)早产或剖腹产。(2)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3)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出生后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4)缺少同伴群体。(5)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6)过早进行认知教育。(7)电视、游戏机是主要的玩具等。
  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但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越早干预,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就越是有利。7~10岁为最佳治疗期,15岁以前进行心理辅导和系统训练,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严重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需要接受专业的感觉统合治疗,这要在医生的诊断下制定训练计划,通过专门的器具来训练。那么如何预防和纠正宝宝“感觉统合失调”呢?小海伢感统训练课等着你......



1楼2009-06-09 19:56回复
    • 120.131.128.*
    敏感期是幼儿的学习关键期,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有的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掌握九大敏感期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作,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这是因为幼儿具有自然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宗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人中心,而对交接朋友、群体活动与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5.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9、文化敏感期(6-9岁):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而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2楼2009-07-13 19:00
    收起回复


      3楼2013-12-13 09:07
      回复


        4楼2013-12-13 09:17
        回复


          5楼2013-12-13 10:33
          回复
            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有一种教育叫放手,与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固然要珍惜,但孩子的人生里应该有更多的精彩。


            6楼2014-02-06 08: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