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1,594贴子:6,151,792

发个读书贴,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嗯。。。我每读一本书都会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算是个记录贴吧
偶尔发发牢骚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探讨,分享知识,一起进步
出现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事,但请勿对我人身攻击,我欢迎和平讨论,就算意见不同也能做朋友
比如庄子和惠施٩(。・▽・。)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0-12 20:30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0-12 20:32
    回复
      沙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0-12 20:33
      回复
        2018.09.26
        好书推荐: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这句诗出至白居易的《戒求仙也》。
        看到“五千言”、“药”、“仙”这些字眼,很多人必然会想起《道德经》,没错,我本次要说的书就和《道德经》有关。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这还是熊逸老师的作品。
        《道德经》又称《老子》,根据司马迁的记载作者应当“姓李氏,名耳,字聃(dān)”,其实这很可能是错误的。“老聃”一词实际上是对长寿老者的尊称,而据钱穆先生的考据,“李耳”应当是“离耳”的讹传,是指长耳朵的老者,“姓”和“氏”也被混为一谈(例如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记载错误,这不能怪司马迁,因为秦汉之际社会变化天翻地覆。
        众所周知,老子骑青牛西出,结果被守关人拦下,并强迫留下点什么,于是便写了上下五千言。当然,这只是传闻,这个守关人本身就有问题。而创作《道德经》的也有可能不是老子,而是一伙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的开头大家都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么,“道可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道”历来都存有争议,不过大多数说法是属于“天机”一类的,而熊逸老师说“道”没有那么玄妙,只是在说政治和统治方式而已;第二个“道”,是指“说”,这个就非常好理解了,而台湾的(怎么又是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想要一枝独秀,没有仔细考证就贸然得出“道”并非“说”的意思。这个说法经过熊逸老师一系列严谨的考证,在本书一开端的《引言》就反驳了南怀瑾的结论,但没有加以批判,丝毫不失大家风范。
        “道可道”,这真的是《道德经》最原本的开头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目前市面上的通行本,还有汉代的马王堆帛书本,以及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本。
        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的差别不大,但还是在文字和顺序方面有一些出入。比如帛书本上篇是以“上德不德”开端,下篇才是我们熟悉的“道可道”。《史记》说《道德经》上下五千言,司马迁那时候看到的估计就是类似于马王堆帛书的版本。
        可郭店楚简就不一样了,文字极其古奥,非常难懂,就连“道可道”这句话到没有啦,也不知是漏抄了还是根本就没这句话,也没有处处和儒家针锋相对。总之,郭店楚简根本就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老子》。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只是历朝历代不断修改出来的版本……根本不是老子这个人(或者说一伙人)真实的思想……
        不是古人最初最真实的思想,我们就没必要读了吗?这是个错误的想法。我们研究经典,是为了了解这些经典对于每个时代的影响,就好比如影响中国的其实并不是孔子,而是:董仲舒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看这些经学大师如何以孔子的名义阐述自己的思想。
        再回顾开头的那句诗,贯通《道德经》全文,如果不牵强附会,确实找不到长生不老和成仙的方法。
        老子是一个无神论者,先秦思想除了墨家的明鬼,其他都是无神论(周代为什么祭鬼神?可以参考《淮南子·道应》中的一个小故事)。《道德经》里没有宇宙玄机,也没有拯救世界的方法——我知道这样的论调很不讨人喜欢,我也愿意相信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两三千年前就领悟了宇宙真谛,可这是事实,我无法欺骗自己。老子口中的“圣人”,其实是统治者,进言对象亦是统治者,而我们作为平头百姓不妨也旁听一下?所谓法天道自然,只是拿天道自然来做比喻罢了。道家喜欢谈玄论道,可标靶却在人间。
        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知道要学习小蜜蜂辛勤劳作,老子就是这个想法,效法天地万物。可不知道老子有没有见过树懒这种动物?在我不想起床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效法一下树懒呢?
        当然,老子还有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无为”。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做,得顺其自然~大家都知道秦朝法律严苛,导致天下元气大伤,汉朝初年就便无为而治。可是实际上,汉朝延续了秦的法律。比如始皇帝发布的挟书律到了汉惠帝四年才被废除,够“无为”了吧?像我这种那么爱搞事的人肯定会被道家骂死的。
        道教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那形象真是威风啊!只是,说好的“无为”呢?
        现在人们一般都“儒释(佛教)道”并称,其实这些思想都是针锋相对相互否定的,你们除了牵强附会还会什么?
        本书非常通俗易懂,也不厚,只是已经绝版了,孔夫子旧书网可以买的到,只是价格有点……
        推荐指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0-12 20:36
        回复
          不错不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0-12 22:12
          回复
            2018.10.13
            好书推荐:
            《文明是副产品》,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先生的作品,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
            关于郑也夫先生,很多人可能都有所耳闻。郑也夫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在社科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后又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进一步学习,获社会学硕士。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被誉为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
            郑也夫先生也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主持人,《实话实说》栏目总策划,上过《百家讲坛》栏目,后来应该是不堪各级领导审查管束,最终退出电视圈。
            《文明是副产品》主要向读者们阐述了郑也夫先生的独特思想——所有推动人类文明巨大进程的事物都是“副产品”,及“无目的性行为”。
            本书分析了人类文明的六大里程碑(及外婚制、农业、文字、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最初用途,还原本来面目。
            就拿本书的第四章节——造纸术来说(我们就不讲外婚制了……),造纸术很可能是树皮布所衍生出的“副产品”。根据近代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文献中就有了纸的概念。同时,考古学家也在一些战国墓葬中发现了纸,与后来的纸不同,这些纸的成分是大麻纤维。能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葬中,可见这些纸极为贵重。而在发现中,有三分之二的纸是用来包裹物品,其余少数由于书写。
            由此可知,纸原本并不是记载文字的工具,直到敲打楮树树皮制作树皮布这一工艺衍生出造纸术,楮树纤维的纸经过几百年的历程才逐渐成为全民的书写载体。
            其实本书大概就是要讲述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文明都是人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仔细想想,也确是如此。不过这只是郑也夫先生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书的内容太过于严谨,内容枯燥无味(可能外婚制除外?),不推荐没有相关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推荐指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0-13 21:19
            收起回复
              “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诗人鲍照就早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就无意间道出了这个残酷冰冷且令常人难以接受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可见,中国出现弱肉强食思想的时间比西方的达尔文早了一千多年,只可惜鲍照的思想并没有被发扬光大。
              至今,很多所谓的“国学大师”们批评弱肉强食是西方的价值观,我想问问“国学大师”们是不是没有读过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呢?
              如果没读过,还算什么“国学大师”?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8-10-15 17:02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0-24 18:54
                收起回复
                  推荐一些讽刺文学呗。像鲁迅那些。。短短的一篇。充满了讽刺。而且读起来也舒服。不用像看电视剧一样。那么麻烦。随便抽出来都可以读。小时候的阅读理解就有很多这样的文章。都不知道哪里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1-04 15:56
                  回复(3)
                    一切打着儒家,道家,等等的思想大家的名号,写的书,其实都不是这些思想家的真正思想。他们的真正思想已经随着他们的逝去而消失了。他们的思想著作也是经过后人的改编的。历代有的思想家都是打着圣人的真传或儒家,道家,等等,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比如,王阳明,和朱熹就是打着儒家的招牌来传播自己的思想。那些解读孔子,老子,佛祖等等都是打着他们的招牌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圣人不存在的,都是后人为了有个榜样而封的。诸子百家都有圣人的标准。而且都相互诋毁。每种思想都有它的受众人群,没有哪一种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1-05 19:23
                    收起回复
                      上次说王守仁,忘了说王守仁最重要的一个思想——“知行合一”,在这里补充一下,这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王守仁说,心里知道应该要怎么做就要去做,不可以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嗯,看上去很有道理。
                      比如说,我在马路上捡到了一百块钱,我知道应该要交给警察叔叔,可是我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大概是因为我这人比较缺德吧,把钱偷偷塞进口袋私吞了,然后跑去大吃一顿,这就不符合“知行合一”。
                      所有,王守仁就教育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好孩子,很有道理嘛!
                      好了,我们现在听话,奉行“知行合一”。到了公司,领导喊我们开会,结果开会的中途我发现领导的鼻子旁粘着一块鼻屎,同事们都在偷笑。好,问题来了,我是不是应该要“知行合一”提醒一下领导呢?
                      还有,王守仁说有了恶念虽然没去做也等于是做了坏事,让我们断绝恶念,要发善念。嗯,也很有道理,非常的有正能量!
                      我们不妨模拟一个场景,有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我在脑害里想着扶她过马路就等于我真的扶她过马路了嘛!
                      对哦,还有一个“知行合一”的前提嘛!不过,“发善念虽然没做也等于做了善事”哦~
                      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我天天躺在床上脑补着拯救世界的画面,我难道就真的拯救世界了吗?
                      王守仁的这些思想有些破绽,但是他越解释,说的越多,破绽也就越多。
                      这些话有人看了可能会不舒服,会说我钻牛角尖,可是如果你不进行一系列的思辨,如何探得这些思想背后的真知与谬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11-06 12:49
                      收起回复
                        首先,道出“弱肉强食”作为一种关于社会的事实阐述,并不涉及价值判断。只有说弱肉强食是正确的,自然的,不需要改变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才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
                        另外,不管是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弱肉强食”都不属于达尔文的原创思想(跟是不是这个表述方式没关系)
                        唉,楼主啊,还是要多学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1-07 15:34
                        收起回复
                          信息量略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1-13 08:49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8-11-18 13:52
                            回复
                              怎么丫头,删了我的文章是对我讲的爱有所[异义]?我记得一位老师讲过,一个想要组建辛福婚姻男女,必须经历五个阶段[相识、相知、相惜,第一阶段、相识,是指彼此都能面对面见,认识彼此;第二阶段、相知,这是阶段深入一层彼此都了解对方情况;第三阶段、相惜,这更深入是彼此珍惜对方,帮助对方,好的应该支持,坏的还要劝勉对方改正;第四阶段、相爱,有了前面三种情况,做到才能真正相爱;第五阶段、结婚,有前面几样,能真爱彼此这才能谈结婚;
                              我说到了这里,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吗?前两个没做到,我就不细讲你了,就单谈这第三阶段,你只是想别人喜欢你,而不想别人为什么不喜欢你,不喜欢你什么,就要别人去爱你;这算什么爱情啊?你想就行?
                              [不需要彼此━━认同!?!]
                              ━━假如,你喜欢就可以了?哪~那天,你不愿意了,那我不成了自作多情?这种毫无保障感情,我有什么值得投入自己感情。
                              就前两个阶段,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所以我说,你真的知道爱别人吗?是从第三阶段【相惜】谈起;是有前面三样,才能谈【相爱】,那还不包括我想谈[彼此志向],我们一样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11-19 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