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雪里庵,这是个秀丽、静寂的小山村落。它三面环山,背依北山,远眺西山,迎面南山是江南水泥厂取矿石的地方,偶尔,你能听到拖拉矿石的小火车嘶哑粗沉的鸣笛声。一年四季,山景在悄无声息中变换着青绿蓝黄等颜色,让人在细细地品味着这“心旷神怡”的美妙境地。
今天,我又一次的来到这里,然而,心里却少了那种闲情雅致,多的是一种惆怅、无奈和悲伤。这里,是我们最敬重的大哥的家。
大哥并不是我们的亲哥哥,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他就在我的老爷子家长大的。老爷子与他的感情极深,对他的情感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舅子。他们在一起总是很温情的叙着话,一年四季里,隔三岔五的来探望老爷子,送上自己自留地里弄来的新鲜菜蔬,来给老爷子修修脚什么的。他的安排永远的细致周到。从年龄上,他比兄妹们大了一、二十岁,他的大公子也已经三十出头了,和我们的年龄大致相仿。记得小时侯,女儿蕊儿见到他的大公子就喊叔,很大了才改过来。
每年,老爷子也必去雪里庵的。一来,大哥一手安排,将我丈母娘的墓地选定安在了村子对面的南山上。他的人缘关系极好,只要是他出面的事情,几乎都能顺利的解决。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遇到什么困难,他也极少向我们诉苦的,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办妥的。这块墓地就在山腰的一个平坡上,老爷子也相当满意。每年,老爷子和我们兄弟姐妹们,在清明节前的一个假日,号浩荡荡的来到雪里庵,一是扫墓挂纸;二来这里聚聚,每年春节是是不来的,因为他是长兄,谈不上来拜年,所以,趁这个时机,也带上了包包,比春节拜年的还重些,但因为过了春节,所以也算是点心之类的吧。
已经十几年了如一,每年,他都和大嫂俩到山上,从进山到墓地,用镰刀砍出一条路来。山上草木繁茂、旺盛,杂树丛生,特别是那野竹什么的,一年都要长到一人多高,为了砍去小道和墓地周围的杂树杂草,他和大嫂总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我们去扫墓就轻松的多了,往往挖几个坟帽子,叩几个头,烧纸只是在山下进行,怕引起山火。那山上烧火确实要注意,因为山风不定向,所以点着后的火势就会飘忽无常,到处乱串,而清明时节,山上枯草丛生,遇火一点就燃,极易引起火灾,所以,山上活动是要严格控制火种的。孩子们也喜欢来。一来可以爬山。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葱绿的山草,碧绿的树木,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知名的、更多是不知名的盛开着的烂漫的野山花儿,蜜蜂、蝴蝶到处乱飞,还有那云雀什么的鸟在高高的天空中欢快的鸣叫着。孩子们喜欢的就是在这山上嬉戏玩耍。十多年来,除了去年因为补课的缘故,蕊每年都来山上,看看外婆,看看山景。还有,就是尝尝大舅的厨师手艺。
大哥原来曾经在汤山中学的食堂干过几年,所以,他的厨艺在我们家也是一流的。家里来客了,我常常请他来掌厨的。大家来,总有自己喜欢吃的美味菜肴。现在想来,大哥平时就很留意大家的口味。比如老爷子喜欢吃肉,他就做了扣肉、山药炖蹄桶什么的,大姐喜欢吃清淡的,他就做些青菜炒香菇,炒马兰头,凉拌野小蒜什么的……满满当当两大桌。而且,每次做的菜,既有保留的特色菜,也有翻新的新菜。他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还是可以学着烹调书来做。每次走的时候,他会一家一份,让大家带走一些菊花头、岣子头、马兰头等时新家菜野菜,另外,每人还有一盒他自采自炒的野山茶叶。这野山茶,在街上几乎很少见到。它的形色味都是别具一格。香香的、绿绿的、甜甜的。曾经我用它招待一位老兄,想不到,他将所剩的半盒席卷而去。我们都知道,为了我们这次清明节的聚会,他和大嫂所花的工夫是多么的大了,光光是这野山茶的采摘、烘制,就足足有五六天的时间。看到大家热热闹闹的样子,他的笑容是真诚的,也是非常满意的。人心换人心,大家对他也是敬重的,只要他有什么请求,几乎都是全力以赴的尽力。大家相处,也从来没有过红脸的时候。就这样的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
雪里庵,这是个秀丽、静寂的小山村落。它三面环山,背依北山,远眺西山,迎面南山是江南水泥厂取矿石的地方,偶尔,你能听到拖拉矿石的小火车嘶哑粗沉的鸣笛声。一年四季,山景在悄无声息中变换着青绿蓝黄等颜色,让人在细细地品味着这“心旷神怡”的美妙境地。
今天,我又一次的来到这里,然而,心里却少了那种闲情雅致,多的是一种惆怅、无奈和悲伤。这里,是我们最敬重的大哥的家。
大哥并不是我们的亲哥哥,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他就在我的老爷子家长大的。老爷子与他的感情极深,对他的情感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舅子。他们在一起总是很温情的叙着话,一年四季里,隔三岔五的来探望老爷子,送上自己自留地里弄来的新鲜菜蔬,来给老爷子修修脚什么的。他的安排永远的细致周到。从年龄上,他比兄妹们大了一、二十岁,他的大公子也已经三十出头了,和我们的年龄大致相仿。记得小时侯,女儿蕊儿见到他的大公子就喊叔,很大了才改过来。
每年,老爷子也必去雪里庵的。一来,大哥一手安排,将我丈母娘的墓地选定安在了村子对面的南山上。他的人缘关系极好,只要是他出面的事情,几乎都能顺利的解决。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遇到什么困难,他也极少向我们诉苦的,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办妥的。这块墓地就在山腰的一个平坡上,老爷子也相当满意。每年,老爷子和我们兄弟姐妹们,在清明节前的一个假日,号浩荡荡的来到雪里庵,一是扫墓挂纸;二来这里聚聚,每年春节是是不来的,因为他是长兄,谈不上来拜年,所以,趁这个时机,也带上了包包,比春节拜年的还重些,但因为过了春节,所以也算是点心之类的吧。
已经十几年了如一,每年,他都和大嫂俩到山上,从进山到墓地,用镰刀砍出一条路来。山上草木繁茂、旺盛,杂树丛生,特别是那野竹什么的,一年都要长到一人多高,为了砍去小道和墓地周围的杂树杂草,他和大嫂总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我们去扫墓就轻松的多了,往往挖几个坟帽子,叩几个头,烧纸只是在山下进行,怕引起山火。那山上烧火确实要注意,因为山风不定向,所以点着后的火势就会飘忽无常,到处乱串,而清明时节,山上枯草丛生,遇火一点就燃,极易引起火灾,所以,山上活动是要严格控制火种的。孩子们也喜欢来。一来可以爬山。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葱绿的山草,碧绿的树木,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知名的、更多是不知名的盛开着的烂漫的野山花儿,蜜蜂、蝴蝶到处乱飞,还有那云雀什么的鸟在高高的天空中欢快的鸣叫着。孩子们喜欢的就是在这山上嬉戏玩耍。十多年来,除了去年因为补课的缘故,蕊每年都来山上,看看外婆,看看山景。还有,就是尝尝大舅的厨师手艺。
大哥原来曾经在汤山中学的食堂干过几年,所以,他的厨艺在我们家也是一流的。家里来客了,我常常请他来掌厨的。大家来,总有自己喜欢吃的美味菜肴。现在想来,大哥平时就很留意大家的口味。比如老爷子喜欢吃肉,他就做了扣肉、山药炖蹄桶什么的,大姐喜欢吃清淡的,他就做些青菜炒香菇,炒马兰头,凉拌野小蒜什么的……满满当当两大桌。而且,每次做的菜,既有保留的特色菜,也有翻新的新菜。他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还是可以学着烹调书来做。每次走的时候,他会一家一份,让大家带走一些菊花头、岣子头、马兰头等时新家菜野菜,另外,每人还有一盒他自采自炒的野山茶叶。这野山茶,在街上几乎很少见到。它的形色味都是别具一格。香香的、绿绿的、甜甜的。曾经我用它招待一位老兄,想不到,他将所剩的半盒席卷而去。我们都知道,为了我们这次清明节的聚会,他和大嫂所花的工夫是多么的大了,光光是这野山茶的采摘、烘制,就足足有五六天的时间。看到大家热热闹闹的样子,他的笑容是真诚的,也是非常满意的。人心换人心,大家对他也是敬重的,只要他有什么请求,几乎都是全力以赴的尽力。大家相处,也从来没有过红脸的时候。就这样的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