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四日,清廷终于诏命陕西巡抚曾望颜署理四川总督。曾望颜的能力在当时督抚中算是上等,此前在陕西巡抚任内,将陕西治理得相当不错,有力地协济了战乱省份。左宗棠对他的评价很不错,“蜀督以曾卓如先生权篆,其人正派有为,胜从前数任诸公,或更能以余力照料黔粤,此殊可喜,近于公牍中见其咨调楚兵一件,亦殊切情事也”[3]书牍五,p31。
但是当曾望颜只身到达四川后,却发现自己处处掣肘于前署督———成都将军有凤。前任四川总督王庆云于咸丰九年四月二日奉旨与两广总督黄宗汉对调,但在赴任途中病剧开缺,而继任川督黄宗汉,先是留守广州,后又进京陛见,以侍郎候补,并未到任川督,这样成都将军有凤就一直署理川督。曾望颜入川后,试图整顿一番,但四川各级官吏皆“倚有凤以倾望颜”[4]193。曾望颜查办已遭撤任的成都知府翁祖烈,却反遭翁祖烈讦告。咸丰九年十月清廷命新任驻藏大臣崇实赴川查实曾望颜被参各款。咸丰十年闰三月十二日,清廷又命广西巡抚曹澍钟督办四川军务。五月初二日,崇实入奏,“署四川总督曾望颜不谙军旅,年衰偏听,声望迥非昔比”,并 “请饬曹澍钟迅即来川,统筹全局”[5]卷318,咸丰十年五月乙未,p676。可是这个曹澍钟却是湘系集团非常厌恶的一位官员,他们私下里皆唤其为“阿瞒”,因为骆秉章派遣刘长佑、萧启江赴援广西后,曹澍钟身为粤西抚臣,想要节制刘、萧二军,却又不愿负担二军的饷需。湘系集团岂能坐视这样一个人去督办四川军务?
终于,五月初三日,胡林翼上奏弹劾曹澍钟,“查曹澍钟夸诈不实,本不知兵,亦未曾亲历戎行,在广西时,于分内之事一无展布,屡陈川省军情,自谓官民信服,不过欲脱离残破之广西,而莅完善之川省”[1]第22册,p311,并荐举新任成都将军东纯负责督办四川军务。五月十一日清廷同意了胡林翼的奏请,命东纯署理川督,并且向官文、胡林翼、曾国藩询问可否令左宗棠督办四川军务。因为在此之前,为防止石达开入川,骆秉章已经奏请饬萧启江率七千湘勇进入四川,可是没想到萧启江到达成都后不久便于四月二十七日病死,所率湘勇因缺乏统驭之人,“见蜀政淆乱,亦乘间纵掠,地方官不敢问”[4]194。
然而胡林翼、曾国藩并不愿左宗棠入蜀督办军务,却又担心左宗棠看重“督办”之名而不愿再为曾国藩“襄办”军务,因此接连给尚在湖南的左宗棠写信,询问其对此事的态度。结果左宗棠根本不愿入川,“见在吴越兵事孔棘,弟既奉命襄办涤公军务,募勇五千赴皖,所募之人均知为东征而出,若改赴蜀中,又多一番周折”[3]书牍五,p52,并表示:“宗棠资望既浅,事权不属,欲提数千之众,专讨贼之事,是何异以胶而捄黄河之昏乎? ……督蜀军事必不能办者,以彼此不相习,君子不能无疑我之心,小人且将百端以陷我也。”[3]书牍五,p54 左宗棠的这个态度令曾国藩非常高兴,曾国藩赶紧又写信给官文,称:“左季公京堂不愿入蜀,国藩得此将伯之助,可以高枕无忧。”[2]第2册,p1452
六月十六日,官文、曾国藩、胡林翼联衔上奏,表示:“左宗棠独往川省,亦恐人地生疏,或致呼应不灵。……合无吁恳圣恩,俯念臣国藩襄助需人,仍令左宗棠督勇来皖。”[1]第22册,p401 此折拜发后,胡林翼仍不放心,又于六月二十日与官文再次联衔上奏,称“惟带勇与带兵不同,勇丁非自募自带,则约束难严。左宗棠前在湖南仅司筹谋布置之事,并未亲历行间,于萧启江原部勇丁情志不孚,难期得力。若令左宗棠独当一面,督办川省军务,必难收速效”[1]第22册,p416,并保举时已任广西巡抚的刘长佑代替左宗棠,称刘长佑“旧部李明惠、刘坤一、江忠义、席宝田等皆堪分任军旅,可一面先行驰援重庆等处,一面在湖南增募二三万人”[1]第22册,p417。
面对官、曾、胡等人的接连上奏,清廷于六月二十七日下谕,表示:“左宗棠既不能独当一面,即毋庸赴川,仍襄办曾国藩军务。广西省现在防剿正当吃紧,刘长佑未便遽离该省。湖南地方尚称安静,著骆秉章即驰赴四川督办军务。”[1]第22册,p435并让骆秉章在湖南挑选晓畅军事的绅士,在湖北营中挑选曾经战阵、籍隶湖南的得力勇员一同带往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