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大火的相互保,需要冷静对待
今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媳妇突然冒了一个“相互保”出来,我非常惊讶,一个平时对保险毫无兴趣的人,竟然也知道了相互保。这让我想到一个说法:当马路边擦皮鞋的人都知道股票能暴富的时候,就代表股灾应该不远了。所以我决定今天要写一下对于相互保的看法。
首先必须肯定这个产品是保险历史上的一个进步,首富带头做个这行业,设计不同形态的产品,给保险业带来了莫大的关注和流量。
其次,互助保险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其实很早之前我在温州、台州的农村都有过类似的接触——村子里每户人家每年都要交多少钱,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监管,谁家里出了事就拿出钱去救济——只不过利用互联网的科技属性,把入会人数几何级地增长了。
最后我想从算数和合同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相互保。
产品就不回顾了,网上已经满天飞了。
一、从算数的角度。
第一个问题,相互保更便宜吗?
一方面,互联网产品一直给我们“便宜”的感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某二手车网站广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另一方面,随着加入人数的增加,给人的错觉是分摊的费用降低,但是忽略的确实人数增加带来患病人数的同比增长。
所以,真实影响保费的,其实是患病概率,按照30-40岁平均每年重疾患病率0.2%计算,330万(相互保提出的基数)人里面每年约6600人患病,分摊下来每人每年分摊660元之多,所以千万不能被所说的“一毛钱关系”误导。660元在传统保险公司,购买消费型的医疗产品,保额会远远超过相互保的30万。
第二个问题,公平吗?
实质上这是同保额同费率,但是费率浮动的产品,0~39岁一个费率,40~59一个费率。
然而事实上,0~39岁,患病率差别有好几倍。
所以相互保的参保人,是低龄人给高龄人背锅,身体好的人给身体差的人背锅。
第三个问题,安心吗?
保险的本质是用现在确定的一笔资金,给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做准备。
相互保明显做不到这一点。
相互保保费不确定——不知道未来要交多少钱,甚至不知道下个月要交多少钱,因为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生病。
相互保续保不确定——不知道未来能不能交。在这种模式下,人的心态从给自己买保险,慢慢变成了每个月定期两次给别人付医药费,这种心态上的差距会让人想离开这个计划(国外很多互助保险其实和宗教信仰绑定在一起)。
说的更直白一些,这种分摊计划到后期,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会感觉不到这个计划的好处而退出计划,反而留下来的都是健康状况较差的人,这样会导致赔款、分摊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计划无法运行。
二、从合同的角度看相互保
第一个问题,能代替传统保险吗?
肯定是不能的。相互保最多是传统保险的装饰品。
①相互保截止时间是59岁,这还正是重大疾病高发的阶段,59岁退出这个计划,60岁以后生病怎么办?退出之后没有哪个保险公司会以便宜的保费来接收这个年龄段的客户了。
②相互保的保额固定,30万/10万两档,请问现在生什么重大疾病这点钱够治疗?一个疗程都未必够。
第二个问题,我到底和谁签的合同?
传统保险非常简单,和保险公司签合同,受保监会监管。
在支付宝里卖的相互保,是和支付宝、阿里巴巴、淘宝或者马云签的合同吗?
不好意思,请看看合同,最终的甲方叫信美人寿,这里面的法律意义我就不解释了,相信大家都懂。
第三个问题,什么人都能保相互保吗?
传统保险公司都有很严格的健康告知甚至体检制度,是不是相互保就没有了?
当然不是,其实健康告知都是一样的,在合同里要仔细看,不要以为医生说不要紧,就代表什么保险都能买。比如我国是肝炎病毒的大国,肝炎病毒携带者超过一个亿,相互保的条款里一样注明肝炎病毒携带者不能被保。所以千万要看清楚合同,不然买了不能赔就亏大了。
以上是懂先生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相互保的知识,请注意买保险一定要看条款,不要光看广告。
今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媳妇突然冒了一个“相互保”出来,我非常惊讶,一个平时对保险毫无兴趣的人,竟然也知道了相互保。这让我想到一个说法:当马路边擦皮鞋的人都知道股票能暴富的时候,就代表股灾应该不远了。所以我决定今天要写一下对于相互保的看法。
首先必须肯定这个产品是保险历史上的一个进步,首富带头做个这行业,设计不同形态的产品,给保险业带来了莫大的关注和流量。
其次,互助保险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其实很早之前我在温州、台州的农村都有过类似的接触——村子里每户人家每年都要交多少钱,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监管,谁家里出了事就拿出钱去救济——只不过利用互联网的科技属性,把入会人数几何级地增长了。
最后我想从算数和合同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相互保。
产品就不回顾了,网上已经满天飞了。
一、从算数的角度。
第一个问题,相互保更便宜吗?
一方面,互联网产品一直给我们“便宜”的感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某二手车网站广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另一方面,随着加入人数的增加,给人的错觉是分摊的费用降低,但是忽略的确实人数增加带来患病人数的同比增长。
所以,真实影响保费的,其实是患病概率,按照30-40岁平均每年重疾患病率0.2%计算,330万(相互保提出的基数)人里面每年约6600人患病,分摊下来每人每年分摊660元之多,所以千万不能被所说的“一毛钱关系”误导。660元在传统保险公司,购买消费型的医疗产品,保额会远远超过相互保的30万。
第二个问题,公平吗?
实质上这是同保额同费率,但是费率浮动的产品,0~39岁一个费率,40~59一个费率。
然而事实上,0~39岁,患病率差别有好几倍。
所以相互保的参保人,是低龄人给高龄人背锅,身体好的人给身体差的人背锅。
第三个问题,安心吗?
保险的本质是用现在确定的一笔资金,给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做准备。
相互保明显做不到这一点。
相互保保费不确定——不知道未来要交多少钱,甚至不知道下个月要交多少钱,因为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生病。
相互保续保不确定——不知道未来能不能交。在这种模式下,人的心态从给自己买保险,慢慢变成了每个月定期两次给别人付医药费,这种心态上的差距会让人想离开这个计划(国外很多互助保险其实和宗教信仰绑定在一起)。
说的更直白一些,这种分摊计划到后期,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会感觉不到这个计划的好处而退出计划,反而留下来的都是健康状况较差的人,这样会导致赔款、分摊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计划无法运行。
二、从合同的角度看相互保
第一个问题,能代替传统保险吗?
肯定是不能的。相互保最多是传统保险的装饰品。
①相互保截止时间是59岁,这还正是重大疾病高发的阶段,59岁退出这个计划,60岁以后生病怎么办?退出之后没有哪个保险公司会以便宜的保费来接收这个年龄段的客户了。
②相互保的保额固定,30万/10万两档,请问现在生什么重大疾病这点钱够治疗?一个疗程都未必够。
第二个问题,我到底和谁签的合同?
传统保险非常简单,和保险公司签合同,受保监会监管。
在支付宝里卖的相互保,是和支付宝、阿里巴巴、淘宝或者马云签的合同吗?
不好意思,请看看合同,最终的甲方叫信美人寿,这里面的法律意义我就不解释了,相信大家都懂。
第三个问题,什么人都能保相互保吗?
传统保险公司都有很严格的健康告知甚至体检制度,是不是相互保就没有了?
当然不是,其实健康告知都是一样的,在合同里要仔细看,不要以为医生说不要紧,就代表什么保险都能买。比如我国是肝炎病毒的大国,肝炎病毒携带者超过一个亿,相互保的条款里一样注明肝炎病毒携带者不能被保。所以千万要看清楚合同,不然买了不能赔就亏大了。
以上是懂先生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相互保的知识,请注意买保险一定要看条款,不要光看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