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生活吧 关注:83贴子:473
  • 0回复贴,共1

社群模式的顶层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商业的底层代码至少有两点1、人是一切的原点,人是一切的中心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连接变得触手可及,由此可证,人与人的连接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互联网三大定律之一梅特卡夫定律表明企业连接的用户越多,企业越有价值。因此,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就是连接了多少用户,与多少用户产生强连接。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主权意识的觉醒,根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原理,当人们吃饱喝足之后,接下来最大的需求就是社交,所以一个用户背后完全有可能是一群用户。正如亚马逊CEO贝佐斯说:“在线下世界,如果一个客户不满意,他会告诉6个朋友。在互联网世界,他会告诉6000个人。”消费者之间的超级互联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主导权,个人的声音通过网络放大,从而影响市场动态。
   顶层设计本来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社群模式的顶层设计包括些什么内容?有没有路径可循?
社群模式至少包括六个模块,社群入口:用户从哪里进来,社群载体:用户进来之后在哪里沉淀,社群文化:这群人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干成什么样?遵循哪些原则?也就是所谓的社群目标、社群公约。社群结构:社群组织如何设计?上下层级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社群机制:如何激发用户参与感、如何提升用户归属感,形成自组织、自驱动?社群模式:如何实现社群的商业价值?有哪些路径?
如果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社群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社群模式=IP+社群+场景+分享经济。其背后的商业逻辑IP解决流量和信任,相当于《我不是药神》中的刘思慧。社群用来催化用户关系,建立用户信任,扩大用户基础。场景用来强化用户体验,让用户感觉物超所值,诱发新需求。分享经济主要解决社群商业化和持续发展的问题,用户不仅是体验者、消费者,也是分销商,通过分享模式不仅可以锁定用户,与用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还可以通过用户口碑裂变引发同频共振效应。  


1楼2018-10-30 17: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