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热爱这样的生命
今何在
我的字已开始生涩,太久没有写字,也太久没有思考。我用机械与电子记录我的思想,从而使它们也变的机械,然而我不知道思考有何意义?思考者冷漠的看着世界世界却是一片喧嚣与躁动,这正是使思考者痛苦的事,思考使他不能平凡而踏实的活着,他对生命感到迷惑和痛苦。
诚然所有的人都在痛苦着。平凡者咒骂着来发泄,而思索者默念着:“若是你不痛苦,你又怎能明白什么是胜利呢?”,把这样的格言作为自己自慰的祷词。
但他不知道这是否是正确的,他不知道自己的优越之处,因为他无法创造比别人更多,哲理不能变成面包,先知总是饿死,除非他把自己变成统治者。哲学王永远是一种电子,存在于思考者的神经之中,随身体的饿死而消失。小约翰一天决定不再从事尘世工作而专心工敬奉上帝,一周后他从静修地回来央求他哥哥给他一块面包。(《神火的启发》)敬奉心灵的人也总是遇到这样的窘境。他们即便掌握了真理,随即又发现真理其实就是那块面包。马克思说人只有通过劳动才真正成为人。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真正的直接的创造性劳动已变成所有短缺商品中最稀有的商品。”(E。F舒马赫《可以有别的做法》)
劳动创造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上方题字
我站在二楼上,望着楼下,上千黑压压的人群挤入对面那座楼,武警在喝叫,女人在惊叫,人们失去了使之维持庄严的距离,象一堆蚂蚁,呼一下全倒向左,又乎一下全倒向右。这样一种状态里,人似乎是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与空间,集群决定着个体的方向,但他们又确确实实选择了同一个方向——生存的方向。无法阐明这种选择的自由性——即便是刺刀下的选择,也是由自己作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自由。挤在前面的人有幸冲上了楼梯,小跑着被赶入了二楼,于是他们得以高高在上的俯视那些还在地面挣扎的人了。
我也站在二楼,他们对面的二楼。我试图证明人永远可以保持自由,但最终我也走下了观望者之塔,挤入了人群,消亡在其中。
这是某年发生在某地人才交流会上的一幕。
“要是您有儿子,您还会把他们送下矿井吗?”“决不!”这位老矿工说。
过了一会儿他说:“不过,当年我的父亲也这样说过,还有我的祖父也说过”…
…
……这种世代相传的劳动象一种诅咒——它象一棵巨树,那可怕的树冠不只笼罩着一个种族,而是笼罩着几千个种族。(约瑟夫。罗特《德国来信》,1927)
人类受到的诅咒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集中营里,唯一的希望是通过苦役可以达到自由。
在每一个社会里人们不停的工作,身边的事物被日新月异的改造着,但他们不知道最终的解放会不会到来。
为了发展就必须有失业,有下岗,就必须有被要求驱使的创造者,这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外化,为了发展同时需要有阶层,有等级,有分工……
我无法写作,身边的人不停的走来走去,开大音响,说笑,咳嗽,敲打桌子,但我无法阻止他们,我没有权利,因人生而自由,所以我必须忍受。这和生活的高贵与平庸无关。你没有理由去岐视一个蓝领,一个小农,一个摊贩,因人生而平等。但难道每个人都不是在不懈的竭力的追求一个不平等吗?有多少人不渴望高高在上,不追求一种优越感,不争取一个给自己讨厌的人白眼的地位呢?
生之无奈,因为生之无选择,意为我的梦想不是这样,但我必须这样生活。
这就是生活。
但这决不是生命的唯一状态。
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这样活着,只有人类承担这种命运,他们制订理想,制订责任,制订义务,然后背负起痛苦。
但我必须爱这样的生活。
因为我必须生活。
劳动权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只有劳动才能生存。社会因此有义务给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而用别的途径不能得到工作的人提供工作。
今何在
我的字已开始生涩,太久没有写字,也太久没有思考。我用机械与电子记录我的思想,从而使它们也变的机械,然而我不知道思考有何意义?思考者冷漠的看着世界世界却是一片喧嚣与躁动,这正是使思考者痛苦的事,思考使他不能平凡而踏实的活着,他对生命感到迷惑和痛苦。
诚然所有的人都在痛苦着。平凡者咒骂着来发泄,而思索者默念着:“若是你不痛苦,你又怎能明白什么是胜利呢?”,把这样的格言作为自己自慰的祷词。
但他不知道这是否是正确的,他不知道自己的优越之处,因为他无法创造比别人更多,哲理不能变成面包,先知总是饿死,除非他把自己变成统治者。哲学王永远是一种电子,存在于思考者的神经之中,随身体的饿死而消失。小约翰一天决定不再从事尘世工作而专心工敬奉上帝,一周后他从静修地回来央求他哥哥给他一块面包。(《神火的启发》)敬奉心灵的人也总是遇到这样的窘境。他们即便掌握了真理,随即又发现真理其实就是那块面包。马克思说人只有通过劳动才真正成为人。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真正的直接的创造性劳动已变成所有短缺商品中最稀有的商品。”(E。F舒马赫《可以有别的做法》)
劳动创造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上方题字
我站在二楼上,望着楼下,上千黑压压的人群挤入对面那座楼,武警在喝叫,女人在惊叫,人们失去了使之维持庄严的距离,象一堆蚂蚁,呼一下全倒向左,又乎一下全倒向右。这样一种状态里,人似乎是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与空间,集群决定着个体的方向,但他们又确确实实选择了同一个方向——生存的方向。无法阐明这种选择的自由性——即便是刺刀下的选择,也是由自己作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自由。挤在前面的人有幸冲上了楼梯,小跑着被赶入了二楼,于是他们得以高高在上的俯视那些还在地面挣扎的人了。
我也站在二楼,他们对面的二楼。我试图证明人永远可以保持自由,但最终我也走下了观望者之塔,挤入了人群,消亡在其中。
这是某年发生在某地人才交流会上的一幕。
“要是您有儿子,您还会把他们送下矿井吗?”“决不!”这位老矿工说。
过了一会儿他说:“不过,当年我的父亲也这样说过,还有我的祖父也说过”…
…
……这种世代相传的劳动象一种诅咒——它象一棵巨树,那可怕的树冠不只笼罩着一个种族,而是笼罩着几千个种族。(约瑟夫。罗特《德国来信》,1927)
人类受到的诅咒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集中营里,唯一的希望是通过苦役可以达到自由。
在每一个社会里人们不停的工作,身边的事物被日新月异的改造着,但他们不知道最终的解放会不会到来。
为了发展就必须有失业,有下岗,就必须有被要求驱使的创造者,这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外化,为了发展同时需要有阶层,有等级,有分工……
我无法写作,身边的人不停的走来走去,开大音响,说笑,咳嗽,敲打桌子,但我无法阻止他们,我没有权利,因人生而自由,所以我必须忍受。这和生活的高贵与平庸无关。你没有理由去岐视一个蓝领,一个小农,一个摊贩,因人生而平等。但难道每个人都不是在不懈的竭力的追求一个不平等吗?有多少人不渴望高高在上,不追求一种优越感,不争取一个给自己讨厌的人白眼的地位呢?
生之无奈,因为生之无选择,意为我的梦想不是这样,但我必须这样生活。
这就是生活。
但这决不是生命的唯一状态。
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这样活着,只有人类承担这种命运,他们制订理想,制订责任,制订义务,然后背负起痛苦。
但我必须爱这样的生活。
因为我必须生活。
劳动权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只有劳动才能生存。社会因此有义务给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而用别的途径不能得到工作的人提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