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湘吧 关注:188贴子:2,803
  • 7回复贴,共1

【今何在】《我必须热爱这样的生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必须热爱这样的生命  
今何在 
我的字已开始生涩,太久没有写字,也太久没有思考。我用机械与电子记录我的思想,从而使它们也变的机械,然而我不知道思考有何意义?思考者冷漠的看着世界世界却是一片喧嚣与躁动,这正是使思考者痛苦的事,思考使他不能平凡而踏实的活着,他对生命感到迷惑和痛苦。 
   
  诚然所有的人都在痛苦着。平凡者咒骂着来发泄,而思索者默念着:“若是你不痛苦,你又怎能明白什么是胜利呢?”,把这样的格言作为自己自慰的祷词。 
  但他不知道这是否是正确的,他不知道自己的优越之处,因为他无法创造比别人更多,哲理不能变成面包,先知总是饿死,除非他把自己变成统治者。哲学王永远是一种电子,存在于思考者的神经之中,随身体的饿死而消失。小约翰一天决定不再从事尘世工作而专心工敬奉上帝,一周后他从静修地回来央求他哥哥给他一块面包。(《神火的启发》)敬奉心灵的人也总是遇到这样的窘境。他们即便掌握了真理,随即又发现真理其实就是那块面包。马克思说人只有通过劳动才真正成为人。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真正的直接的创造性劳动已变成所有短缺商品中最稀有的商品。”(E。F舒马赫《可以有别的做法》) 
   
  劳动创造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上方题字 
  我站在二楼上,望着楼下,上千黑压压的人群挤入对面那座楼,武警在喝叫,女人在惊叫,人们失去了使之维持庄严的距离,象一堆蚂蚁,呼一下全倒向左,又乎一下全倒向右。这样一种状态里,人似乎是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与空间,集群决定着个体的方向,但他们又确确实实选择了同一个方向——生存的方向。无法阐明这种选择的自由性——即便是刺刀下的选择,也是由自己作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自由。挤在前面的人有幸冲上了楼梯,小跑着被赶入了二楼,于是他们得以高高在上的俯视那些还在地面挣扎的人了。 
   
  我也站在二楼,他们对面的二楼。我试图证明人永远可以保持自由,但最终我也走下了观望者之塔,挤入了人群,消亡在其中。 
   
  这是某年发生在某地人才交流会上的一幕。 
   
  “要是您有儿子,您还会把他们送下矿井吗?”“决不!”这位老矿工说。 
  过了一会儿他说:“不过,当年我的父亲也这样说过,还有我的祖父也说过”… 
  … 
   
  ……这种世代相传的劳动象一种诅咒——它象一棵巨树,那可怕的树冠不只笼罩着一个种族,而是笼罩着几千个种族。(约瑟夫。罗特《德国来信》,1927) 
   
  人类受到的诅咒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集中营里,唯一的希望是通过苦役可以达到自由。 
   
  在每一个社会里人们不停的工作,身边的事物被日新月异的改造着,但他们不知道最终的解放会不会到来。 
   
  为了发展就必须有失业,有下岗,就必须有被要求驱使的创造者,这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外化,为了发展同时需要有阶层,有等级,有分工…… 
   
  我无法写作,身边的人不停的走来走去,开大音响,说笑,咳嗽,敲打桌子,但我无法阻止他们,我没有权利,因人生而自由,所以我必须忍受。这和生活的高贵与平庸无关。你没有理由去岐视一个蓝领,一个小农,一个摊贩,因人生而平等。但难道每个人都不是在不懈的竭力的追求一个不平等吗?有多少人不渴望高高在上,不追求一种优越感,不争取一个给自己讨厌的人白眼的地位呢? 
  生之无奈,因为生之无选择,意为我的梦想不是这样,但我必须这样生活。 
   
  这就是生活。 
   
  但这决不是生命的唯一状态。 
   
  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这样活着,只有人类承担这种命运,他们制订理想,制订责任,制订义务,然后背负起痛苦。 
   
  但我必须爱这样的生活。 
   
  因为我必须生活。 
   
  劳动权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只有劳动才能生存。社会因此有义务给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而用别的途径不能得到工作的人提供工作。 


1楼2005-11-01 18:52回复
    “是谁建起了七座大门的忒拜城? 
       
      书上记载着是国王的姓名 
      难道国王们运来这些巨石? 
       
      还有那多次的历劫的巴比伦, 
      谁屡次将其重建? 
       
      那金碧辉煌的利马城, 
      建筑者们住在哪一楼? 
       
      在长城峻工之夜, 
      筑城工人消失在何方? 
       
      雄伟的罗马城, 
      屹立着道道凯旋门, 
      是谁把它们建成? 
       
      …… 
       
      每一页都彪炳胜利, 
      是谁举办了庆功的筵席? 
       
      十年出一个伟人, 
      是谁支付费用? 
       
      这么多的记载, 
      这么多的疑问。 
       
      ——贝尔托特。布莱希特《一个工人读书的疑问》 
      又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了。 
       
      一夜巨富的神话开始象风掠过四海,人们传颂着那些奇迹人物的名字,记录着他们的每一句话。讨论着“知本”与“资本”。财富重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与身份的砝码。人们向排行榜上的巨子,模拜他们,更模拜他们脚下的黄金基座。 
      每一个人见面都在讨论同一件事:怎样把自己变成钱。 
       
      “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一首小时候的儿歌,一种朴素的劳动者的自豪感,劳动者可以以一种由其自身身份所带来的气概,要求爱情,要求幸福。最简单的语言,蕴含着最富象征意义的情感。 
       
      可是为什么它只存在于儿歌中呢? 
       
      在规模巨大的造“乌托邦”实验失败之后,“贫农”与“农奴”不再是血统高贵的象征。“贫”与“奴”重新成为屈辱的符号。因为理想主义者的无知: 
      “贫”和“奴”永不高贵,它们永远应是被消灭的对象,当一个人无法摆脱自己的经济地位时,一切因政治而赋予的虚荣都是骷髅面上的胭脂。当一个国家尚未完成生产力的提升之时,一切许诺都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低下头,重新接受苦役。 
       
      而事实上,苦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西西里弗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问题:劳动在什么情况下才是一种苦役。 
       
      一个20世纪初的矿井下的工人,膝盖弯着,脚泡在水里,像在煮锅中,唯一的希望就是站直五分钟。 
       
      苦役! 
       
      一个20世纪未的中层白领,在洁净的写字楼里,对着手提电脑和高质量的纸张,华贵的小办公用品,它们全是大工业时代的艺术品。 
       
      还是苦役?(!) 
       
      用?还是!, 
      这是每个人都要去选择的事。 
       
      当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谈论异化,谈论自由与解放,我们也许忘记了劳动就是必需性的奴隶,当远古的人类拿起石斧,满怀恐惧的走出山洞,去为填饱肚子而打拼的时候,人类的奴隶性就注定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奴隶性是人的本质之一罗,贱民与皇帝,同样都是社会的奴隶。改造人的本质是有可能的事情么?追求解放是有意义的么? 
       
      可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真的是人的本质吗?或者说,这是低等生物的最典型特征,“如果把人规定为劳动的动物,那么人实际上就不能和动物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至多不过是布满地球的动物种属中最高级的一种”(哈娜。阿思特《有为的生活》) 
       
      可是人原本就是动物。 
       
      在我们没有摆脱天生的奴役这个“原罪”之前,人类没有理由奢谈高贵。 
       
      我们并没有超越。 
       
      理想中那个建立在人性前提下的自主自愿劳动的社会(人性,而不是动物性) 
      离我们仿佛随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遥远了。


    3楼2005-11-01 18:53
    回复
      2025-05-24 15:26:27
      广告
      理想主义者们,圣哲们,推开窗,看那兴高采烈奔向奴役的洪流吧! 
         
        “剥削我吧”我们站在资本家的楼下,齐声高喊,眼中充满希冀。 
         
        “奴役我吧”我们拿着各式各样精心制作的自荐书,在街头四处吆喝。 
         
        共产主义者闭上双眼,社会主义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谁在大声欢呼这一时刻的到来! 
         
        人要有剥削和被剥削的自由! 
         
        没有人因劳动而死,但是无所事事和游手好闲却给人的生命带来危险,因为人生而为劳动犹如鸟生而为飞翔。(马丁。路德) 
         
        是生而劳动,还是劳动而为生? 
         
        第一真理:人生来需要劳动。 
         
        “没错,没错。”所有的学者都点头,但是工人都撇嘴。 
         
        “我们必须建造的创造,/认真的利用时间!/否则人类将烂掉,/劳动,劳动即生命” 
        (麦克斯。多尔图《劳动者》 
        第二真理:不劳动者不得食。 
         
        “太好了!”人们都鼓掌。 
         
        “……劳动者只是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劳动之内感到爽然若失。 
        劳动者在他不劳动时如释重负,而当他劳动时则如坐针毡。”(卡尔。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三真理:劳动者本身并不把劳动当作幸福,他们只为劳动后所得的物质而兴奋。 
         
        “就是这样嘛。”有人说,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历史一点点的行进着,人们却依然迷茫着,不知生活的目的。 
         
        关键是:有一天你衣食无忧,你是否还愿意劳动。只为了精神的愉悦和创造的快感。 
         
        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你的工作是为名利还是内心真正的热爱。这是区分人生存之高低贵贱的根本。 
         
        “我热爱名利,因此当我用工作获取这些时,我也由衷的狂热。” 
        你是幸福者,但我同情你,因你追求外在之物。你的拥有,因为它被别人所需要,你才需要它,一旦它不再被需要,你就一无所有。 
         
        但我却没有资格轻视你,因为你正是人类的脊梁和解放之希望。 
         
        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那一个物质单纯因自己爱好而得到价值的时代。黄金何时才能用来建造厕所呢? 
         
        也许会有一天,我们终于摆脱为了生存而劳动的命运,那一天,就是人真正脱离了动物,成为神的日子。 
         
        那一天无比遥远,但它一定要到来! 
         
        所以为了那一天,共产主义者要先去积累资本,理想主义者要先去为大众每天早晨的面包着想。因为为了那一天,为了摆脱我们与生俱来的诅咒与枷锁,我们必须劳动再劳动。创造再创造。为这个社会,也是为自己。 
         
        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这样活着,只有人类承担这种命运,他们制订理想,制订责任,制订义务,然后背负起痛苦。 
         
        但我必须爱这样的生活。 
         
        因为我必须活着——来梦想。


      4楼2005-11-01 18:53
      回复
        择叶阿我搬过来啦

        呵呵


        5楼2005-11-01 18:54
        回复
          除了顾湘最喜欢的就是今何在了
          能写议论文写的又锵锵锵锵又心平气和还有大家气质。
          有空可以耐心看一下这


          6楼2005-11-01 18:56
          回复
            我只看过悟空传当时确实有震撼的感觉不过久了就没了


            7楼2006-04-09 23:36
            回复
              看看这个阿,不错


              8楼2006-04-10 19:37
              回复
                《若星汉天空》也不错的,很不


                9楼2006-04-10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