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屑坝吧 关注:75贴子:344
  • 2回复贴,共1

瓦屑坝

收藏回复

  • 219.138.95.*
瓦屑坝历史上称为江右吗


1楼2009-06-17 15:48回复
    取太平洲时,陶安与当地耆儒李习一道带领父老出迎。通过对话,陶安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任命他为左司员外郎。及后又命他知黄州。在黄州,陶安安因施政太宽,忽视政权初立,不应让老百姓沉浸安乐,而受到朱元璋谴责,贬到安徽桐城当知县,不久来鄱阳任饶州知府。陶安既然在朱元璋身边待过,当然吃透了朱元璋的治国方略,所以身体力行扩大耕辟。在鄱阳期间,陶安狠抓农桑,, 垦辟土地,使百姓的日子有了改善。离任时,鄱阳人拿他来时比较,觉得变化很大,便编了顺口溜歌颂他:“千里榛芜,侯来之初。万姓耕辟,侯去之日。”其实,当时的鄱阳也属于人多地的地区。洪武年间,鄱阳人口已达20多万。面对鄱阳乃至饶州地窄的实际,联想到安庆地区桐城一带,地广人稀的荒芜景象,陶安在狠抓垦辟的同时,同样动起了移民的念头,我想这就是鄱阳移民的主要原因。此外,从瓦屑坝移民的散布看,主要是安徽怀宁,即安庆地区,而这一带又曾是陶安任职过的地方,能说这仅仅是巧合!当然,这只是推论,目前尚未找到具体的依据。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更坚定了我这一推论。瓦屑坝移民扩大到江西,这就有了“江西瓦屑坝”的说法。因为,陶安离开饶州后高升了,当上了江西行省的参政知事。 
    有人会问,瓦屑坝的移民规模到底有多大?据曹树基、葛剑雄《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江西瓦屑坝》一文说:从鄱阳瓦屑坝、或饶州瓦屑坝、或江西瓦屑坝的移民总数约28万,其中约20万来自饶州,直接来自瓦屑坝的约10万人。文中还引录民国间安徽《宿松县志》对族系的综合比较说,这个县256个氏族,除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的之外,还有213个氏族,其中182个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182个氏族中有82个来自饶州,占总数的45%。而元末明初迁入的143个氏族中,迁自江西的116个,其中有38个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31个来自饶州或鄱阳。桐城县63个氏族,有20%来自鄱阳瓦屑坝,其余的来自九江、南昌、南康、吉安或江西、“江右”。如果这些引录可以佐证,我想我的推论或许可以成立。


    禁言 |2楼2009-10-01 16:56
    回复
      是属于江右,江右泛指说赣语的大部分地区


      禁言 |3楼2013-12-20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