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药吧 关注:335贴子:543
  • 0回复贴,共1

孩子的围墙<<吉林医药学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围 墙
我的孩子在吉林医药学院上学,几天前让我看了几张照片:一道道高墙,一张张铁网,说是学校新建的。这不禁让我感慨万千。
自古以来,社会顶层的重要人物都喜欢用高墙把自己围起来、保护起来,皇帝死后也要建起高耸的陵墓。这种围墙文化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在海边,处处是用围墙圈起来的场所,本是美景消闲之地,但一般百姓是进不去的,这是各大企业、各大机关领导疗养的地方。
这个社会现实的原因很简单:社会财富、社会权利集中在小部分人手里,要想保持住这种状态,必须依靠武力,围墙是站着不动的士兵。
社会中有特别重要、需要安全保护的场所,就有特别不重要、存在安全威胁的外界,必须要隔离才安全。
但是,某一个人是一堵围墙内的重要人物,但当他走在大街上,路过其它更多的一堵堵、一道道围墙时,自己肯定又变成被防范的、一点也不重要的对象了!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地方都是被防范的对象。
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小故事:天堂的神仙用长筷子互相喂饭,其乐融融;地狱的魔鬼也是用长筷子自己吃饭,只能挨饿,一片狼籍。一个只顾自己的社会是地狱般的社会。每个人心里只有自己,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防范之心:上至海边高墙不让人靠近,下至普通商家门口摆个大石头不让停车,真所谓上行下效。这本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大多数时间在那里闲置,但就是不可以给他人带去方便,因为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防范,我们内心只有自己。这是一个怎样的现代社会?长城,应该可以作古了!但是,我敢打赌,把我国各大单位、各个大学、各种重要场所的围墙做一个统计,长度是必然会超过长城的,你在路边走一走,看一看,用直觉判断一下我的推测是否靠谱。
我没去过国外,但我听说过民主发达国家提倡没有围墙的大学,认为社会资源应该尽可能造福全体公民,大学资源最大限度向周边百姓、向社会开放。纳税人供养着公共教育机构,公共部门就应回馈社会,这是法理上的逻辑。
在情理上,逻辑也应如此:把自己具备的资源奉献给社会,让别人生活的好一点,这是正常社会中正常的人性。与社区、与社会充分融合的大学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丧失以上常识将意味着封闭和沦落!
这高耸的围墙映射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人感到我是被防范的、我有很多事情是没有权利去了解的,优秀资源都被别人占领了,我一旦有条件拥有一些社会资源、一旦有条件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决定一些事情的时候,对自己要春天般的温暖,对别人必须是严寒的冬天。
放在这方面的精力多了,放在理性平和地思考我有什么宝贵之处,如何奉献社会的精力就少了。充满责任感地改变世界的心里,应该是建立在免于仇恨、免于恐惧、免于匮乏之上的。
不平等造成的内心不安全感、恐惧感、仇恨感、焦虑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终极罪恶(请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所有的乱象、所有的不幸是否根源在此)!耶鲁大学曾经因为校园开放也发生过严重的校园安全事件。当时校长坚持不封闭校园,认为这正是因为贫困和不平等造成的,他致力于消除周边社区的贫困,对当地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渐渐与当地社会融为了和谐的一体。我说不清这位校长这样做会对今天的耶鲁有什么贡献,我也说不清如果他当年同意封闭校园会对今天的耶鲁造成什么影响。
通过开放、追求平等、同生共存是唯一的救赎之路,哪怕先只是形式上。方向走反了,那是生和死的不同结果。
为政者一定要看到:美好的社会是靠人人心里能想着他人来实现的,如果自己先把自己围起来,怎么可能带领别人创造美好未来?就算是当下,总是活在一种如临大敌的状态,这和地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们国家已经出现没有围墙的大学(如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湖南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等等),公交的士在校园穿过、各类摊贩林立道路两侧,竟然还有烧烤和街头艺人的表演。
让我们这块大地上的围墙早日越少越好,这样,我们普通大众的心墙才会消失,我们正常的、温暖的人性才能重回家园。
我的孩子:现实是冰冷的,我们的使命就是去融化它、建设它。不管怎样,你要爱你的学校、爱我们的国家。


1楼2018-11-22 15: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