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吧 关注:1,758贴子:1,388
  • 3回复贴,共1

【河洛文化古迹遗存】下清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清宫又名青牛观,仅在于它是老子拴牛处。老子拴了青牛,步上翠云峰炼丹,他的青牛在此等他。唐代建观。也许是庙观俨然吧,炼丹处也就被挪到了这里。观内布设了炼丹洞,架起了炼丹炉,立了一块八卦阴阳壁,还有一堆黄土,道是「孔子问礼台」。
门前有广场,水泥铺地,甚是阔大,看样子是停车用的。靠广场南侧,新移来一座道士塔,约三层楼高。道长说,这塔本来就是属于下清宫的,后来连同地皮被别的单位圈了去,去年市里进行协调,把此塔移了过来,物归原主。 山门并不高大,朱门红墙,歇山式,黛色瓦,门洞两层,娇小玲珑,却十分紧凑。当门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一看对联的用语和用典,便知与老子有关了。




IP属地:江苏1楼2018-11-23 09:40回复
    河南洛阳下清宫亦名青牛观,或称三官庙,平面呈长方形,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北2.5公里岳家村北邙山翠云峰南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经,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经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2] 相传老子骑青牛西行传道至函谷关,下清宫为老子栓牛之处,初为老子庙,隋代翠云峰上建有老君庙(老子祠),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在翠云峰上建上清宫祭祀老子,在翠云峰下建青牛观(下清宫)祭祀青牛。自立观之后,青牛观(下清宫)曾多次更名,改为太清宫、玄元观、下清宫等,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IP属地:江苏2楼2018-11-23 09:44
    回复
      邙山翠云峰上清宫、玉清宫、下清宫在宋朝时达到全盛期,翠云峰一带包括上清宫、玉清宫和下清宫,有道士800多名,仅下清宫就有道士300多名[3] 。下清宫在金元以后逐渐荒废,如今在下清宫留有神道石刻“石羊”,部分碑刻、残存柱础石与宝珠(塔刹)等。其中,庙内外遗存青筒瓦、绿琉璃板瓦和巨大的覆盆形石柱础,疑为唐代遗存。
      洛阳下清宫有明代住持羽士张清林古塔,砖塔坐北面南,平面八边形,叠涩密檐式七层实心砖塔,通高8.8米,边长0.76米,基部施土衬石,其上为砖筑八边形束腰须弥座式的基座,基座承托砖筑八边形塔身,塔身第一层南壁嵌砌石质塔额,塔身各层高度自下而上依次递减,面阔逐层收敛。塔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7厘米,采用磨砖岔分的垒砌方法,灰缝宽8-10毫米。石质塔刹,现仅存覆钵,其他刹件佚失[4] 。 塔身首层南侧有石铭“三官庙住持羽士张清林塔铭”,落款为正德丙子(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道教古建筑中是没有塔的。塔起源于佛教,又称“浮屠”、“浮图”,起源于印度,作为埋葬舍利、经卷之用,后来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主要是一种佛教建筑。为高僧建塔是佛教的葬俗,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建塔习惯,道士建塔是宗教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即使在全国范围内,现存道士塔的数量都非常少[5],张清林塔便是其中之一。该塔对研究我国的建筑史和宗教史,特别是道教历史和道教葬俗有着重要意义。[6]


      IP属地:江苏3楼2018-11-23 09:45
      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18-11-29 1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