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和搪瓷釉一样,是覆盖在陶瓷制品(或者搪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态薄层。是一种硅酸盐,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附着在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搪瓷釉和陶瓷釉的最大区别在于烧成时候的温度不同,搪瓷釉一般烧成温度在750~900℃,而陶瓷釉按烧成温度分类,有易熔釉(1100℃以下)、中温釉(1100~1250℃)和高温釉(1250℃以上) ;同时搪瓷釉和陶瓷釉的作用机理也不同,搪瓷底釉是通过氧化钴、氧化镍等化学物质渗透到钢板等金属材质中形成化学密着,达到附着在金属表层的效果,而陶瓷釉更多的是靠釉层渗透到土坯的空隙中形成物理附着力。而这些都是跟他们的不同化学成分配比有关。
那么铸铁搪瓷和精铁(低碳钢冷轧板) 搪瓷的瓷釉又有何区别呢?
铸铁搪瓷和钢板搪瓷的区别要先从铸铁和钢板的区别说起。我们知道铸铁和钢板的主要成分都是铁,只不过铸铁含碳量更高,用于搪瓷的灰口铁它的碳含量一般在3%~3.7%,钢尤其是低碳冷轧板含碳量更是低于0.12%。这就说明铸铁含有更多杂质,在进行烧结搪瓷时候更容易生产杂质气体二氧化碳等,造成瓷面针孔,气泡或者气孔。所以对于铸铁来说,要符合低温烧成,易于气体排出,提高弹性等多项要求。在搪瓷底釉配方设计方面就跟钢板搪瓷有明显区别。比如烧成温度一般在760~780度,而明显低于钢板底釉的850度高温。同时铸铁釉在硼砂、长石等原料的添加量都大于钢板底釉的设计,为的是降低底釉的黏度,提高浸润性,以形成细小气孔和容纳基体排出的气体。总之一句话,铸铁釉的配方设计跟钢板釉有巨大区别,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相应的材质涂搪搪瓷釉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