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淋溶土
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前329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也继承了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是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公元前342 年前后。齐威王听说越王无强准备攻打齐国,由於当时齐国收容了孙膑,正准备与魏国争霸,乃派说客劝说越王道:“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希望藉由越楚之间的交战削弱齐国南方的威胁。结果无强听信了谗言,不去攻打可能同时遭受越魏夹杀而腹背受敌的齐国,反而准备出兵楚国。致使越楚交战,齐国得以全力对付魏国。
不久齐魏爆发大战,魏国继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战败於齐国后,公元前342年又於马陵之战败於齐国。连连败於齐国的魏惠王于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六年)至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楚威王对此愤怒至极。於第二年,即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七年),即亲领大军伐齐,进围徐州,大败齐国。赵、燕两国也乘机分别出兵攻打齐国。此即“徐州之战”。约在同一时间,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也彻底击败了越王无强,并尽取吴地,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上建立了金陵邑(即今天南京城的雏形之一)。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素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
宋代曾传说威王埋金的故事,故事中说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
楚威王十年,威王薨。在威王死前,他唯一的遗憾便是无法利用楚国的强势也同时压制西方正在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这不仅是楚国的遗憾,也将导致楚国由盛转衰,走向灭国的遗恨。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继位了。这个君主前期英明,而其中晚期听任小人,他的转变也象徵著楚国的转变,此后楚国不复强国了。
屈原,算是见证楚国此一时期最有名的楚人了。他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与楚顷襄王这三个君主,但他主要的活动却是在楚怀王时期。他见识了楚国曾经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强势之姿,楚国历经了楚悼王、楚宣王与楚威王等君王的努力,适时中原的齐魏才刚刚弱化,而韩赵尚未有新的发展,秦国也才刚刚变法不久。楚国已不只是个霸权,如果继续持之以恒的慢慢发展,更大有一统中原的格局。屈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继续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与齐和好,联齐抗秦,楚国成为中原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可惜怀王后来宠信上官大夫等小人,并且笙歌舞宴不修军备,听信了张仪的谗言只想坐享现成,终於遭到各国的敌视,也被秦国一举攻破,楚国的霸业终於结束了。
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前329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也继承了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是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公元前342 年前后。齐威王听说越王无强准备攻打齐国,由於当时齐国收容了孙膑,正准备与魏国争霸,乃派说客劝说越王道:“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希望藉由越楚之间的交战削弱齐国南方的威胁。结果无强听信了谗言,不去攻打可能同时遭受越魏夹杀而腹背受敌的齐国,反而准备出兵楚国。致使越楚交战,齐国得以全力对付魏国。
不久齐魏爆发大战,魏国继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的桂陵之战败於齐国后,公元前342年又於马陵之战败於齐国。连连败於齐国的魏惠王于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六年)至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楚威王对此愤怒至极。於第二年,即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七年),即亲领大军伐齐,进围徐州,大败齐国。赵、燕两国也乘机分别出兵攻打齐国。此即“徐州之战”。约在同一时间,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也彻底击败了越王无强,并尽取吴地,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上建立了金陵邑(即今天南京城的雏形之一)。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素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
宋代曾传说威王埋金的故事,故事中说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
楚威王十年,威王薨。在威王死前,他唯一的遗憾便是无法利用楚国的强势也同时压制西方正在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这不仅是楚国的遗憾,也将导致楚国由盛转衰,走向灭国的遗恨。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继位了。这个君主前期英明,而其中晚期听任小人,他的转变也象徵著楚国的转变,此后楚国不复强国了。
屈原,算是见证楚国此一时期最有名的楚人了。他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与楚顷襄王这三个君主,但他主要的活动却是在楚怀王时期。他见识了楚国曾经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强势之姿,楚国历经了楚悼王、楚宣王与楚威王等君王的努力,适时中原的齐魏才刚刚弱化,而韩赵尚未有新的发展,秦国也才刚刚变法不久。楚国已不只是个霸权,如果继续持之以恒的慢慢发展,更大有一统中原的格局。屈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继续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与齐和好,联齐抗秦,楚国成为中原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可惜怀王后来宠信上官大夫等小人,并且笙歌舞宴不修军备,听信了张仪的谗言只想坐享现成,终於遭到各国的敌视,也被秦国一举攻破,楚国的霸业终於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