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蚂蚁金服发出公告,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原文如下:

各大媒体纷纷攘攘,我们同业的早报清一色也都是这个讯息
· “相互保”是什么? ·
你可以理解为是一款团体重疾险
承保条件:
1、30天-59岁的蚂蚁会员
2、芝麻分大于或等于650
3、健康询问均为“否”
4、以上条件均符合的,可附加家人,家人需满足条件3
5、超过330万人加入
承保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保障责任:100种重大疾病
保额:
30天-39岁,30万
40-59岁,10万
保费:
先参加,后共同分摊
每单公示3天,每半月摊分并扣费1次,每次收取10%的管理费,不设上限,但承诺每位参加的人为每位发生重疾的人,摊分不超过0.1元
申请理赔方式:在线申请
· “保”和“宝”的区别在哪? ·

这是蚂蚁金服公告中的示意
1、管理费由10%下降至8%
2、分摊设上限,188元/年(仅限2019年,2018年12月31日前加入,2019年1月31日前的分摊费用由他们承担)
3、即使不满足成团人数,不终止
不难看出,升级后,对于参团者的利益更好
· 升级的原因 ·
为什么会有此次升级?
原因,蚂蚁金服已在公告中说明了,信美人寿被监管约谈,有违规的嫌疑,需退出
哪些地方违规了呢?
1、该形式不符合保险的相关定义
2、监管体系不明朗
3、存在销售误导
信美与参团者之间签订的,是《团体重症疾病保险》合同
而团体保险应以集体单位作为承保对象,以保险公司和集体单位作为双方当事人,投保人应该为该团体单位
因共同参加相互保而形成的团体,严格来说并不符合团险的受众
团体保险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身体不健康的逆选择(带病参保)因素小
但参加相互保的群体,都是因有保险需求而自发参加的
并且支付宝在宣传时公开写有“不花一分钱参团”,这不难想象有绝大部分人是因什么而来,当中逆选择的可能性不可估量
一直以来,保险都是先缴费,再承保,我们的保费有一部分是要作为保障基金存放,以备不时之需,此为最初级的监管措施
但相互保是以先保障,后摊分的形式,光这点就很难实现监管,更别说其他的了
· 背后的意义 ·
虽说是升级,对消费者的区别也许不太大,但对于业内人士,还有一个重大区别
随着信美人寿的退出,相互宝已和其它互助形式无异,全靠蚂蚁金服来支撑
这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还看到各大代理人在群内纷纷扬言,蚂蚁金服相互保、京东互助将被约谈下架,真的是神机妙算啊啊啊
害怕动其奶酪的各大保险公司,应该是call爆银保监爸爸的电话了吧?
不过,对于一种新方式的出现,毋庸置疑会有需要不断修改和跟进的地方,更何况是在如此严谨的保险行业
信美收到约谈立即退出,蚂蚁金服仔细商讨后立即整改,条件比之前更优厚,可见其对参团者还是诚意满满,一如当时建团的初衷
保险是有温度的,蚂蚁金服同样有
· 作为从业者的思考 ·
这次的升级,很大部分原因是盘子太大,惊动了许多人,短短42天已有2000万人加入,存在太多的未知之数
而对待未知,我们一惯的做法就是,先杜绝了再说
这下,沸沸扬扬的市场总算是安静了,大家又可以开开心心的继续吆喝自己的开门红
本来,马爸爸负责花钱,我们负责看热闹,好歹试探到原来保险在当今社会的呼声那么高,而消费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这么强
可随之引发的,却是部分人对自己在行业前景的焦虑
解决焦虑的根本办法,并不是抨击一切新生事物,而是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允许老行尊私下销售误导,不允许新人因未了解情况而存在宣传过失,这并不是榜样所为吧
蚂蚁金服能勇敢的站出来,坦然面对,显示自己的担当,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这一对比,真是相形见绌
也罢,行业总是会前进的,如同人类登月的梦想经历多年,已然实现,不想被抛下,打破自己的固有思想才是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