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41,666贴子:1,663,660

伍子胥的复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历史上,复仇的人物数不胜数,但为什么偏偏伍子胥的复仇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2-03 22:36回复
    因为伍子胥的复仇之路很艰难,值得人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03 22:46
    收起回复
      而且也教育别人人不能无乱欺负人,这就是常说的恶人自有恶人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03 22:48
      收起回复
        集体的复仇是战争。
        个人的恩怨才是复仇。
        往往强者以邪恶的面目出现,而正义往往站在弱者一方。
        若大仇得报,意味着正义战胜邪恶;若失败,只能抱憾而终,成功者寥寥。
        复仇很难,复大仇尤难!非仁人志士不可以言此,非刚烈丈夫不可以成此。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2-03 23:07
        收起回复
          伍子胥是历史上复仇者最有成就感的,凭借我的能力,攻破楚都城,指挥吴军奸淫楚女长达10个月之久,后又挖起楚王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天三夜,虽然一路走来很艰难,但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12-04 09:3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2-04 10:50
            回复
              孔子说:“危邦不居,难邦不入。”
              《周易》说:“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孟子说:“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是中国哲学的“忍让观”。对于小仇小恨,应抱以恕道,而对大仇,应极力避免,这样一来,何仇之有?
              但是,并非人人都有孔孟这样的修养。更多的芸芸众生有着七情六欲,难以截止报仇的愿望。
              甚至有人在出生前,就被命运赋予深仇大恨,无辜被株连,这时还谈什么忍让回避?
              不是你去寻仇,而是仇从天降。
              面对这种情况,软弱无刚者可能逃避,而血性之人则奋起反抗,于是所有的成功复仇者都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04 12:39
              回复
                伍子胥血洗仇恨的特异之处,就在这种典范性。他的敌人是暴君奸臣,自己则完全无辜,道义在他这一边。
                从双方的力量来说,仇敌是大国君王,自己则全家被杀,只剩孤身一人,更令人注意的是,他的报仇成功而彻底——攻下敌人的都城,几乎覆灭楚国,仇鞭敌人的尸体。影响历史进程。
                正义性,困难度,大影响。这使他超越众多的复仇事件,成为古今复仇的典范。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12-04 12:47
                回复
                  与后世相比,春秋时期的君臣关系相对平等。
                  臣子作恶,得罪于君,咎由自取。
                  为君不仁,被臣篡杀,也是理所当然。
                  于是就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他国,不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现象。
                  也是诸多国君被杀受驱,而人不以为怪的原因。
                  卫国逐献公,晋悼公谓师旷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对曰:“或者,其君实甚也。夫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无使失性。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若雷霆。夫君,神之主也。而民之望也,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于民上,以纵其淫而弃天地之性乎?必不然矣。若困民之性,乏神之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焉用之?不去为何?”公曰:“善。”
                  可想而知,春秋时期君臣观念的对等性,有约束君王的特点,也为臣报暴君之仇提供了机缘。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2-04 18:25
                  回复
                    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 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 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本与 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妃押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归生闻之: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无善人之谓也。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 善也。《商颂》有之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此汤所以获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此 以知其劝赏也。将刑为之不举,不举则彻乐,此以知其畏刑也。夙兴夜寐,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礼之大节也。有 礼,无败。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子丁之乱,析公奔晋。晋人置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绕角之役,晋将遁矣,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帅必遁。’晋人从之,楚师宵溃。晋遂侵蔡,袭沈,获其君,败申、息之师于桑隧,获申丽而还。郑于是不敢南面。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雍子之父兄谮雍子,君与大夫不善是也,雍子奔晋。晋人与之蓄,以为谋主。彭城之役,晋楚遇于靡角之谷,晋将遁矣,雍子发命于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阅兵搜乘, 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明日将战。’行归者而逸楚囚,楚师宵溃。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鱼石归。楚失东夷,子辛死之”,则雍子之为也。子反与子灵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捍御北狄,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乘。。。。。。
                    楚有一系列的复仇故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2-04 18:47
                    回复
                      伍子胥等了十年,楚平王已善终,费无忌已被子常刑办了。
                      伍子胥复仇的过程和结果,是刺杀吴王僚和公子庆忌,吴掩余降楚,吴烛庸降楚,王子建被杀,沈尹戌殉国,子常败逃,周西王被杀,越破吴都,吴阖闾败归,吴夫概降楚,孙武败归,白公胜返楚,阖闾被毙,楚灭唐国,楚灭蔡国,楚灭顿国,楚灭胡国,楚灭蛮氏国,楚灭夷虎国。。。。


                      IP属地:上海14楼2018-12-04 18:52
                      收起回复
                        伍氏的复仇还是差了点,不算彻底的成功,当了带路党,既没有杀死任何一个楚王,也没有灭掉楚国。
                        看看吕氏的复仇,吕齐后裔吕不韦和吕政彻底灭亡了齐国,还派了一个陈氏子孙(陈驰)去劝降了同为陈氏子孙的田建,又把田建饿死,既讽刺,又彻底。


                        IP属地:江西15楼2018-12-04 22:10
                        回复
                          析公,雍子,子灵,苗贲皇均奔晋。
                          复仇的模式几乎都一样。
                          这符合楚国的国情。。。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12-04 23:54
                          收起回复
                            伍子胥的复仇,不仅鞭尸,而且换种,楚国已被吴国绿帽改良换种,史载吴破楚之后以班处宫,具体的做法就是君舍于君室,大夫舍于大夫室,妻楚王之母也。楚人上下绿油油,所谓楚吹,实为吴人后代。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12-24 21: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