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022贴子:73,134
  • 8回复贴,共1

儒家问鼎君权政治的敲门砖:天人三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董仲舒历仕文、景两朝,是当时知名的儒生,不过文帝和景帝“无为而治”,他的学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潜心治学,并不参与国政议论,最终躲过了窦太后清算儒家的那场风波。在治学期间,他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思想杂糅吸收,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全新儒学体系,最终得以一鸣惊人。


1楼2018-12-08 21:01回复
    彼时的汉武帝刘彻,还只是一个少年。首先,汉武帝是认可儒家学说的,登基没多久就提拔了一些儒生,但是当时窦太后还在世,这些行为触怒了信奉黄老的太皇太后,儒生被严厉打压。直到登基后第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终于独掌大权。翌年,急于建功的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蛰伏已久的董仲舒终于出动,在大殿之上的策问环节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天人三策称圣意,一举成名天下知 


    2楼2018-12-08 21:02
    回复
      接下来是儒教献给皇帝的干货,由此三策儒教义兴两千年
      第一策,天命。引入阴阳家和道家思想,将上天意志与人间意象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说,行善政则天降祥瑞,行恶政则天降惩罚,若不知悔改,则国君为天所弃,丧邦失国。最后一句话让汉朝统治的正统性有了完美的解释:皇权正统不再源自血缘,而是天授,秦无道则汉代之,天意也,这套理论无疑令汉武帝非常满意。


      3楼2018-12-08 21:04
      回复
        第二策,调和。不再将黄老学说、法家学说作为儒家的对立面,这些学说只是治理国家的不同工具而已,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具体之别。这种解释方法,消除了汉武帝对儒家治国方略的疑虑,从汉武帝实际统治手腕来看,他其实更赞同法家理念,只不过董仲舒将法家的方法也加入了他的新儒家体系,使得汉武帝更加容易接受。


        4楼2018-12-08 21:04
        回复
           第三策,选贤。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建太学,明教化。


          5楼2018-12-08 21:05
          回复
            汉武帝几乎是立即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于是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儒家却是真正的大赢家。中国朝代更替频繁,以血缘来宣誓统治权明显是不可行的,这就导致后世皇帝都必须用儒家“天人感应”的这套说辞来树立合法性,儒家讲“天道即仁道”,那么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就不得不按照儒家仁政思想执政,儒家自此掌握了制衡皇权的利器,举例来说,仅汉朝就有15位皇帝由于天灾人祸颁布过罪己诏,而且由于儒生成了官宦阶层的主流,使得儒学在朝堂和民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这一影响,就持续了两千多年。


            6楼2018-12-08 21:06
            回复


              7楼2018-12-08 21:07
              回复
                汉儒和之后的儒家不是一个东西。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03 20:49
                回复
                  公羊儒和宋儒不是一个概念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9-04 0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