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吧 关注:18,160,092贴子:972,456,524
  • 11回复贴,共1

反“双十二”,抵制“垃圾”消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1楼2018-12-08 22:01回复
    还有几天时间,2014年“双十一”电商促销大战即将打响。不少热爱网购的市民已经在“购物车”里摆放了满满的商品,就等“双十一”零点一到即“秒杀。然而在这个狂欢的购物节,是真划算还是陷阱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跟着社会潮流凑热闹,总觉得大家都做的事准没错,可往往许多不良的商家就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去盈利,在双十一这个平凡的日子里,被电商们炒作后已不再平凡,有的人尝到甜头后就失去警惕,所以导致每年双十一消费者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
    去年媒体有曝光双十一购物的陷阱,先提价后打折:去年在双十一的时候,消费者张女士看中了一套童装羽绒服,原价368元,疯抢价176.64元。可是收到货之后当他查看交易记录时,发现这套羽绒服在11月14日的交易价格是175元。“也就是说,店铺先提价一倍,之后再打5折。而在另一家店铺,原价1399元的一套床上用品,疯抢价为279.8元,但在其交易记录中,11月29日的交易价格为290元。而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之间的交易记录已被删除。这种先提价后打折的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然而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反而被表面的折扣所吸引,更可恶的事遇到这种事还没办法申述,去年在双十一的时候,侯小姐在“双十一”以商家电子红包拍下了某品牌保鲜盒,价格为159元。打开包装袋才发现保鲜盒的盖子已损坏。随后,侯小姐与卖家进行了联系,想换一件相同的商品,但卖家表示“双十一”活动商品有质量问题,只退不换。侯小姐称当时抢购的人比较多根本没仔细去看这些条款,所以给商家留下了钻空的机会。
    以上二种情况许多消费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在这个购物的狂欢节里消费者更要理性的消费,要健康的去消费。现在很多人都会抱怨花钱容易赚钱难,花钱怎么去花比较划算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概念慢慢会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在双十一里更要保持清晰的头脑,不要图折扣贪便宜,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需要的产品。


    2楼2018-12-08 22:03
    回复
      但是对于我们的死对头美国来说,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民众中出现了所谓“不消费主义”也就是视频里的。


      4楼2018-12-08 22:05
      回复
        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透过自愿性的拾荒、分享物资、不购物、不工作、居住在废弃空屋中等生活方式来抵制建立在剥削地球资源、牺牲儿童与劳工权益健康、并造成暖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他们自称“Freegans”(不消费主义者)。Freegans最“骇人听闻”的事迹莫过于在垃圾箱里翻拣食物。他们在超市或餐馆的垃圾箱中翻拣每日例行丢弃的轻微瑕疵品,或是刚刚过期的罐头,有时也到到餐厅索取免费的剩余食品。垃圾。


        5楼2018-12-08 22:05
        回复
          在世界上每天都有人饿死,同时又有人因过度肥胖而得病,社会贫富差异巨大,环境恶化,这些问题都是人们不能忽视的。流行的低碳经济,若设立低碳奖则必要颁发给那些不消费主义者。


          7楼2018-12-08 22:06
          回复
            不消费主义者其实是建立在消费主义的基础上的,而且是生活在那些较为奢侈浪费的消费主义者的基础上。但如果人人都爱护地球,对自然取之有度,不消费主义者就不必采取这种方式。


            8楼2018-12-08 22:06
            回复
              那么就让我们来反过来扒一扒“消费主义”好了


              9楼2018-12-08 22:07
              回复
                这会有什么后果?人类的这种捕食作为一种生存模式影响广泛,不仅毁坏自然,还产生了巨大的不平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1/5的人口消耗了地球4/5的资源。
                一方面,我们有着极度富有的人群,但他们消耗了大量镇静剂来补偿自己的痛楚;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被遗弃的人群。另外,对于利益的无度追求,让我们的世界迈向统一化。这一范式产生于欧洲,而欧洲也是首个受害者。在十六七世纪,欧洲仍然有许多民族,有各自的穿衣、进食方式,各自的故事、传统和语言……在这种多元文化中,我们引入了单一文化。我们通过殖民,让单一文化不断扩大。因为如果欧洲只停留在自己的领土之内,它就无法生存下去。这个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源,需要在全世界囤积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但这种过度追求是无法无限推广的。我们总是说,如果所有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那我们就需要7个地球,但我们只有一个。
                人们常说饥荒是人口过剩引起的,但是我们不能让那些什么都吃不到的人为饥荒负责。我们知道地球上1/3的食物最后被扔进了垃圾桶,而且有很多农田被用来生产生物燃料。我们需要更加严谨,需要和神话故事诀别,这些神话故事编造得如此天花乱坠,以至于一部分人都觉得它们就是真实了。
                其实,积累财富只是徒劳,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幸福。人们把金钱变成时间的标尺,有了著名的“时间就是金钱”一说。这真是句特别可怕的格言,如果我们接受了时间就是金钱这个理念,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决不能再“浪费时间”,而需要“赢得时间”,狂热由此产生,而生产力工具(例如现今的数码科技)的发展还在不断增强这种狂热。


                11楼2018-12-08 22:10
                回复
                  人类集体心理的这种贪得无厌,很大程度上是由广告业维持的。广告对人的潜意识,而不是对物质事实施加影响。因为事实上,只要我有吃有穿,有屋可住,有医可询,那我就有了生活的必要条件。其他都是多余的。但如今是什么在毁灭地球呢?不是必需品(况且,还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拥有这些必需品……),而是我们没有设限的永恒欲望所产生的幻象,正是这种幻象推动了那些虚拟经济的机器不断运转。而实际上这跟经济没有一点关系。


                  13楼2018-12-08 22:11
                  回复
                    就像梭罗的故事一样,他从河里捡了三块鹅卵石,因为觉得漂亮,就把它们放在了办公桌上。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得每天给鹅卵石掸灰,就又把鹅卵石放回了河里……
                    其实一个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箱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被囚禁在“学堂”里,希望以后能在或大或小的“格子间”工作,赚到钱,然后带着“钱箱”,晚上在“包厢”里一边跳舞一边社交,之后再进“养老院”,末了躺进大家都能猜到的那只最后的箱子里。如果这样的一生是自由的,那么可能我没有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
                    其实一个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箱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被囚禁在“学堂”里,希望以后能在或大或小的“格子间”工作,赚到钱,然后带着“钱箱”,晚上在“包厢”里一边跳舞一边社交,之后再进“养老院”,末了躺进大家都能猜到的那只最后的箱子里。如果这样的一生是自由的,那么可能我没有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


                    16楼2018-12-08 22:12
                    回复
                      节俭和自立调动起一个人类社群,使其回应自己的所需,赢得自己的自由。要么选择“别人养活我”,依赖于任意妄为的农产食品系统;要么努力重拾自由。在法国,80%的产品受五大购物中心的操纵(家乐福、勒克莱克、欧尚等)。由它们决定向生产者购买产品时的购入价和向消费者售出时的销售价。它们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文化模式、水果和蔬菜的质量、产品生产条件、工人的薪酬和待遇……它们一手遮天。世界上,一小撮跨国公司(孟山都、拜耳、先正达等)控制着几乎所有的种子,我们赖以生存的种子……当然,我无法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但凡是我可以自我满足的需求,我都亲力亲为。我反对极权制,因为它让人们变成了附庸。我们不能总是在为我们的命运哭泣,或者寻求替罪羊,推卸责任。我们不能期待国家给我们提供一个理想社会或指望跨国公司进行内部改革。跟蜂鸟灭掉森林大火的传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我们不想再要跨国公司了?那就去别处买种子。我们不想要化学农业了?那就自己种个菜园子或是去AMAP5里购买。这些行为可能看上去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
                      *文字摘选自图书《人类的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


                      17楼2018-12-08 22:12
                      回复
                        欢迎转贴,为我们美好的地球做贡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12-12 2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