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9,612贴子:73,899,696
  • 4回复贴,共1

解密:置身于谋杀屈原的现场 证实政治的险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妨让我们来约略设想一下谋杀屈原的激烈场景吧。刺客在汨罗江上乘舟追杀,而屈原则乘坐另一小舟夺路而逃,其场面惊心动魄,令人难忘。但这场水上生死角逐,最终以屈原的不幸落网而告终。御用冷血杀手把他装进麻袋,在捆紧了之后投入江心。随后,政客们伪造了屈原自杀的遗书《怀沙》,并且利用史官四处散布屈原与郑袖不和的谣言。一代文人英豪就此离奇地“香消玉殒”。

 
 

  人民目击了这场卑鄙的谋杀。他们渴望说出真相,但却畏惧权势。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场象征的戏剧。这就是现下流行民俗的起源:在屈原被谋杀的那个日子和那个现场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他们机智地用赛龙舟来隐喻当时激烈的追杀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其中,米饭象征他的肉体,粽叶(竹叶)象征装他的麻袋,粽丝象征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中,则象征着屈原遭人溺毙的真相。而由于时间的流失,这些出现在屈原纪念大会上的隐喻,最终成为费解的谜语。至此,历史被收藏和掩蔽在了壮丽的风俗的背后。

  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在屈原被杀现场附近的山上,仅仅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竟然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十二座坟冢,大多高为五米,底部直径为八米,四周环植苍松扁柏,墓前都树立刻有“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字样的石碑,但究竟哪一座是真的,世人实在无法辨别,这就是所谓屈原十二疑冢。有人认为其中必有一座是真的,而其它则都是克隆之物。

  民间传说称,此举是为了防人偷盗墓中珍宝,又说为了阻止秦军掘墓复仇,其理由听起来都相当牵强。在我看来,只有一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那就是要防止谋杀屈原的政敌前来掘坟毁尸。在发明了粽子龙舟仪式以传播真相的同时,民众还要精心制造伪墓来保存从水里打捞起的诗人遗骸。这是何等诡异和富于戏剧性的事件,它再度向我们证实了楚国政治的险恶以及人民的抗争智慧。

  数百年之后,汉朝的著名文学家贾谊被汉文帝从京城贬到长沙为官,在渡过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托古寄怀,藉此发出悲愤的叹息:“曾听说屈原是自沉汨罗江而永逝,如今我来到湘江之畔,哀悼先生的英灵。只因遭遇乱世,才逼得您自杀而丧失生命。这一切是多么令人悲伤!”贾谊的盲目抒情,无疑直接影响了司马迁的历史判断,以至于他对屈原自杀说坚信不疑,而后者的自杀叙事,也就成了中国史上最权威的阐释文本



IP属地:广东1楼2004-11-10 12:00回复
    • 61.187.241.*
    甚有道理


    2楼2004-11-10 12:4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在报纸上有看过此文,当时正和同事讨论是否为真?
      但我认识为可性度不高


      3楼2004-11-10 14:28
      回复
        楚国人民的爱国之情确是不一般
        不是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吗---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屈原成为第一个爱国诗人也是理固宜然

        不过我关于屈原之死却另有一种看法
        我认为屈原是为怀王,为楚国忧心不已
        悲愤之下
        上吊死了
        证据便是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求索"意思就是寻找绳索.
        寻找绳索自然是为了上吊自杀了


        IP属地:上海4楼2004-11-10 14:36
        回复
          • 218.104.199.*
          哈哈哈哈,4楼的不错啊!


          5楼2004-11-10 14: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