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孤舟蓑笠翁吧 关注:11贴子:1,272
  • 20回复贴,共1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2-17 21:10回复
    声遥堂吧
    (三年一次的京察大计各省都抚也是这时候入了京,前阵子三司会审算是定了案,死者还以公道,只是人死如何复生?不过给了个公道罢了,眼下将近年关,声遥堂门前不知怎么就几个闹事的,因在门口摔了只是让人给了银子打发走了,子墨不甘心偏生要找人理论一番,开口制止了他):和气处事方能万事兴,让人去扫扫门前的雪
    (子墨性子急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可我却不能任由他性子胡来,刚辄转屋内就看见似卿在那看什么书,吩咐人把人请至后堂喝杯热茶)
    @温求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18 21:13
    回复
      宪陵之事落下帷幕,心里也便了解一桩事,此际归京,除却述职奏对之外,较之往昔别无二样,但亦有臣工言说,圣上已然有一年不曾临朝听政,颇有荒废之心,我想来圣心本与常人不一,但为君之责尚在身,岂有经年不朝的道理。然则除却本章讽劝之外,还需面呈其利弊。
      我不常览书,一则科举之用已烂熟于胸,二则现下书刊多为混杂,光是十三经,作注的便有七八家,明人有注,今人再注,考据之学,确乎事蔚然成形了。然则经世致用四字的道理,我等为官的,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你这一说,我这一说,反倒让人糊涂去了。我倒是喜看文集文存之类,诸如东坡六一等,骈散不拘,文章发自肺腑,自能称赞于后世。
      这一日我也是闲居京中,家中一应事务由夫人打理自当妥帖,我也闲来无事,且在这书肆之内寻一寻善本。体转之间,仆役叫住自个儿,是太傅相邀。细下忖来,这儿倒是博尔君的地界。抄上一本《六朝文絜》,便跟上那人的步伐。面见太傅,这厢端起熟稔。
      “天寒地冻,晚生倒也想讨一杯热茶喝。”


      3楼2019-01-17 23:31
      回复
        :直隶离京若算路程大概也就一两日吧
        (那时去直隶监察宪陵回京没过多久,山陵崩,于朝臣而言天下换了主子,可天下终究是觉罗天下,本以为温似卿此功也该加官进爵可赶上世祖爷的大丧就耽搁了):世祖殡天大行,你在外历练多载,可想过请旨还朝?
        (此话自然还是看他内心怎么想,外省封疆虽直隶居首可说到底京官升迁比之外官容易)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1-28 20:40
        回复
          “京内虽好,但四九城内,天子脚下,总是难观生民疾苦的。且我又是个诤直的性子,与京内诸公或有意气不同之处。如今身在直隶,也落得他们眼不见为净不是。”
          新君初立,天下骤变,但依稀记得先帝醉心丹术之际,乃有一道奏折递入宫廷,却如泥牛入海,不得音信,恐圣心揣测,另有他意。话虽这般说,但成祖崩逝之时,仍旧是宛若期功之痛,哀不能已。
          “但外官比不得京官办事利索,底下的官吏,拖沓颟顸,总是有措辞的,晚生也是不易行事。”


          5楼2019-02-01 14:08
          回复
            :年轻人眼界广终归是好事,大清最不缺的就是官员缺少几个诤臣
            (温似卿是诤臣,是直臣,在都察院多年不是没见过诤臣是直臣,可是如温似卿这般却寥寥无几,成祖曾迷于练丹,都察院谏言杖刑,朝堂自危谁还敢劝,却唯独他——):天高皇帝远,外官虽比不得京官,可你挂着兰台的官,到底行事容易些,吏治民生更易接触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2-05 16:19
            回复
              (直隶乃疆臣之首,此位置距离京畿不远,温似卿在这位置多年,成祖乃至于当今不可说不器重,天下承平,满汉一体,可实则于本朝汉人才可谓拨开云雾,陈守拙添入军机,温似卿擢升督察):贪墨——
              (撩撩两字道尽所有,历朝历代贪墨有之,百姓憎恶):贪墨自古有之又何止今朝,自思宗到成祖乃至于如今杀得贪墨官吏,菜市口开刀问斩百姓拍手称快却依旧屡尽不觉,真的仅仅是吏治不清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2-08 17:38
              回复
                顶上去!明天一定回!


                11楼2019-04-17 00:02
                收起回复
                  为官之道,绕不开一个贪墨。明太祖有严刑峻法立于丹书铁券,怎奈垂范后世亦不能困囿利欲熏心。遍观我朝之律法,较之前明已大有完善,但仍逃不开这一现象。或曰水清濯缨,水浊濯足,唐尧虞舜便有的陈年烂谷子,何必要在此际统统抖落出来了。
                  大抵我也想不明白,究竟何为是非曲直了。
                  “太傅这句话,倒让晚生顿生困惑。难不成不止吏治,还有其他?”
                  “晚生以为,百官的弊病总是有的,或多或少而已。毕竟人无完人,但是闭着眼睛,昧着良心,视百姓如仇寇,攫黎民之脂膏,则是朝廷第一大害。”


                  12楼2019-04-17 12:33
                  回复
                    (历朝历代贪墨就屡禁不止,明太祖以剥皮填草之严刑酷法震慑贪官,而于本朝若有贪墨官员查处自然也躲不开律法制裁,警示文武,大清立国百年,贪墨仍屡禁不止源于一个贪):世人无不贪恋声色犬马,温大人也在兰台任职,虽为疆臣却也兼职御史,大概也知道御史监察之下多少人落马?
                    (国家澄叙官方,首重廉吏,朝廷内外并非没有,雅室清净并无他人在场):吏治不清,民何由安?
                    (我立朝四十于载不敢说两袖清风,曾在内务府二十余年同文仲兄弟保持国家两大财政说是清风自己都不敢信,却也可以说问心无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贪为心中磨怕是难以禁止,反之若人人皆是廉吏是清官,怕是朝廷也失去了制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4-17 19:45
                    回复
                      从来帝王治天下,无非求一个制衡之道。帝王心术莫过于此。因而贪墨者动辄百万之银两,欺上瞒下,早已破了这制衡之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
                      治下倒是出了一件案子,本想着按部就班,提审正刑,反倒让刑部衙门拿了火票,从速提人,匆匆留下一句兹事体大,也不说个缘由。
                      “太傅这话说的是,尽我之所能,与诸君一搏吧。”
                      遂于其论道此事,太傅亦三缄其口,后话不提。


                      14楼2019-04-17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