愕然的诸葛均就见到,二哥的脸上已经被一股莫名的神色所取代,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自信面容。。。
很矛盾,却真实存在。为了印证这种想法,诸葛均等了足足半月时日,方才确定下来。
临别前夜,诸葛亮叫来诸葛均,嘱咐他尽快收拾财帛细软,随时准备撤出隆中,前往三江内任意县城暂避。
上官海棠会安排好多条撤退路线,至于去哪,还需等待时机再做计较。
这位年长自己十岁的姐姐8,生的并不算美丽,但却英气逼人,少有邻家女儿家家那种矫揉造作,令人倍感踏实。
一身白衣文士的男装打扮,不仅没有掩盖住她的气质,更是平添些许放荡不羁的豪情。
尤其是年芳一十四岁的诸葛均,更是不自觉的对她有一种依赖向往。毕竟如今的他可真的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太多的阅历。
对于自己面前的这位小主子,上官海棠也没有展露出半分的不敬之意,至于她心中想的是什么,这就不在诸葛均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二哥既然将她交给自己节制,想来定有其制约的良策,最起码在荆襄大乱之前不会出事吧。
至于其他八位姐姐,一时半会也不好细问,除了李玉湖与秦思容外,剩下六人早已启程返回各自的暗线去了。
将她二人留下,仅仅因为豫州与扬州是荆州直接接壤所致,日后少不得要时常碰面,自然是熟络一下关系为好。
不同于上官海棠谦和大气,秦思容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块冰,颇有些行伍的气息,说起话来难免有些老气横秋。
一身白底红边的游侠劲装,再配上不俗的容貌,颇为惹眼,令人不由得为之侧目。
相比较上述二女,李玉湖端的是天生丽质,江南水乡不愧为钟灵毓秀之地,出落得这女子如此靓丽。
要不是有些咋咋呼呼,难免叽叽喳喳的模样不时显露,旁人莫不以为是哪家待字闺中的仙女下凡了呢!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刚刚有些熟络的秦思容与李玉湖在第二天清晨,趁着朝阳已然离开了卧龙岗。
至于为什么二哥要将她们交由自己管辖,诸葛均只是做了个推想。
一是她们身为女子,不便过多与已有黄月英为妻子的二哥做过多的接触,空惹人耳目。
二是纵使旁人无所谓,但毕竟男女有别,不适合时常出入玄德公军营汇总情报。
这样一来,诸葛均就成为了短时间之内不可或缺的牵线搭桥人物。
身份特殊,作为诸葛亮的兄弟,他多少有着探望自己二哥的权利。
就算不能随时出入军营,也断然不会被随便拒之门外。
三是上官海棠她们那里传递而来的情报线索,也需要二哥绝对信得过的人收取,不可能随意指派旁人代为管制。
四,也是诸葛均自身在年龄上的先决条件,未达治学年纪的他在旁人眼里,也就是比较大的孩提罢了。
谁又能随意推测到,正是自己,充当着这个中间人的角色。
就算他是诸葛亮的弟弟,也不会比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他们这些成年人,更有关注的价值。
这也不怪那些细作,出身官宦世家的诸葛均,很容易被列入纨绔子弟的行列,这已经是一种惯性使然。
再加上年龄过小,正是玩闹的最佳时光,又怎会有闲暇顾及其他的呢。
可惜的是,家道中落的诸葛三兄弟,最小的诸葛均几乎没有被人优越对待过,自然不会养成那种刁钻刻薄的小人个性。
历经二哥多年的鞭策治学,自是有自己的一番见教。
在仔细研读了一下新野与北地之间的地图后,诸葛均作出了实地考察的决定。
没有准确无误的情报线索,根本谈不上抵御强敌,二哥是在腊月时节回到的隆中,现如今已然过去数月有余。
唯恐历经隆冬寒凉,造成了山川地理位置的重大变化,次一次,势在必行。
思前想后,他决定先从博望小城开始着手,因为这里是曹军南下新野的必经之地,容不得半点马虎。
随意收拾了点财帛衣物和干粮器皿,在留下了两名小童看守草庐后,踏上了去往博望的林间小径。
至于上官海棠这位姐姐,也只是让随行的两名护卫跟随自己,没有多说什么。她索性马不停蹄,南下直奔襄阳方向去了。
带着这两名护卫,骑着毛驴晃晃悠悠的一路穿过茂密的竹林,在午时艳阳高照之际,三人终于来到了官道上。
一路上诸葛均了解到两人都是荆州本地乡民,一位叫张进酒,另一位是万三千。
人如其名,好酒的廋高个原来是家小酒肆的掌柜,膀大腰圆的则是屠户。
戒因二人得罪了富户被排挤出各自的老本行,是上官海棠收留了他们。
好在都有些身手,要不然只好流落乡野四处为家,继续过着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
是以他们对诸葛均这名少年,也算热情有加,不敢有半点慢待之意。
烈日当空不宜再行,依托竹林边缘处,三人就地吃着干粮。看起来还真的像是不知哪家地主的傻儿子,出来踏青寻开心了。
凭借记忆中的地理画卷,诸葛均暗自思量道:“造这样的脚程,日落时分应当可以抵达博望。明日一早就去博望小城左边的那处豫山看看。”
举头四望,前往博望方向的地势越发平缓,不似林间那般崎岖不平,极为适合行军。
稍作休息后,见日头不似原先般火辣后,叫住轮流守卫的张进酒跟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