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樱血血吧 关注:10贴子:289
  • 2回复贴,共1
化妆品过敏纠纷案件 前几日,一消费者苏女士打电话到玉环消协投诉,称其于6月9日在玉环某超市购买了一瓶安安祛斑肤白洗面奶和一瓶丹芭碧美容乳液,拿回去使用了几次,脸上就出现红肿,灼热发痒的感觉,经玉环某医院确诊为化妆品过敏,共花去医药费330元左右。于是苏女士要求该超市赔偿医药费和误工费,该超市不同意,双方协商不下。因此苏女士希望通过玉环消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接到苏女士投诉后,玉环消协的工作人员以最短的时间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调查事实情况,并组织双方进行协商。经过消协工作人员的努力,被诉方同意赔偿苏女士医药费334.55元,并退还一瓶安安祛斑肤白洗面奶和一瓶丹芭碧美容乳液的货款26.15元,而苏女士也表示愿意放弃对误工费补偿的要求,并且双方当场执行了本协议。(曾林珠)


IP属地:贵州1楼2009-06-24 09:09回复
    你说的强生的成功,我想主要符合了差异化经营的理念,该品牌进入市场就向大众灌输了一种母婴产品的概念,通过广告等途径迅速传播,销售的地点也都是大众随处可见的超市,便利店等,让老百姓只要一想到给宝宝买用的就想到了强生,而且他标榜的大人也能用的婴儿用品,又从另一个层面抢占了成年人的消费市场。这样一来,价格便宜又实惠,包装又有亲和力的强生自然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再说一个新近比较成功的,美即面膜。其实刚开始一个新品牌很难被市场认可,做专做精,有特色,才是关键。美即面膜通过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广告、电台、等途径,向大家传达了一个概念,就是美即这个牌子专做面膜,并且非常好用,再加上向屈臣士这样的化妆品连锁店供货,使得它迅速的占领了市场,人们总想来试一下这个专做面膜的品牌的产品是否真的这么好用。这个就是三位一体的营销方法,对于面膜这样小成本的产品是很实用的


    IP属地:贵州2楼2009-06-24 09:23
    回复
      青州市一女孩小李使用一种叫“玛丽艳”的化妆品,造成面部严重“过敏”。商家不仅不承认事实真相,还谎称是皮肤“排毒”,幸好及时发现就诊,未造成严重后果。近日,该市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处理了这起化妆品消费纠纷案。
        小李前些天从一家化妆品经销店购买了几瓶护肤霜。谁知用了几天,脸部出现了许多“痘痘”,局部还出现了红斑和脱皮。小李怕出问题,就跑到商店去咨询。店主却说皮肤正在“排毒”,一段时间后皮肤会变得白皙光滑。店主还声称自己是专业的美容师,让小李放心使用。小李又坚持使用了一周,脸上非但没有好转,有的地方还冒黄水,甚至出现了“溃烂”。疼痛难忍的小李跑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是患上了过敏性皮炎,过敏源竟是化妆品。小李去找商家交涉,但商家没有诚意。懊恼的小李投诉到了当地消费者协会。
        接到投诉后,青州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医院出据的诊断证明,女孩小李的确是由化妆品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女孩刚开始使用化妆品时,商家没有告知使用禁忌事项;当女孩发生过敏后,商家非但没有给予正确指导,还将过敏忽悠为“排毒”,让其继续使用,误导消费者,给其身体上造成伤害。由此,消费者协会认定商家负有主要责任。经过工作人员的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商家一次性退还小李化妆品款、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共计2000元,一场纠纷就此终结。


      IP属地:贵州3楼2009-06-24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