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啊,讲道理这部电影看着真的过瘾。何冰老师,韩童生老师还有破烂候儿(李光复老师),这几个老戏骨实力派演员演戏真的是给足劲儿。他们演戏时带来的那种真情实感是现在的一些年轻演员力不能及的。
emmm真的是头一回想写影评或者简单点说算是观后感,主要是这部电影真的给我很多感慨。虽然是翻拍日本的《十二怒汉》,并且是一部小成本作品。不过在一些人物的情感转变时还是能看到导演以及编剧高超的时事捕捉技巧,很好的融入了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丝毫没有商业片的低俗与粗糙,《十二公民》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优秀作品。
首先给没有看过的人简述一下剧情:某高校模拟法庭就一起证据确凿的真实案件展开辩论并邀请了十二位学生家长作为陪审团成员,而陪审团的工作就是需要通过讨论后投票得出此案件嫌疑人是否有罪,投票结果必须是一致的。整个电影的内容就是讲我们的主人公8号陪审团成员(何冰)如何在一票对十一票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论证辨述成功说服其它陪审员最后一致得出无罪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电影的名字已经很好的点明了中心。这十二位陪审团的成员就是十二位公民,代表了社会中浓缩的十二种现象基点。他们拥有不同的出身,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身份造就了他们今天在这场讨论中所拥有并坚持的不同观点。就像6号陪审团成员(李光复)是一名急诊医生。作为第二个被说服的人,他所经历的生与死,坚持与放弃使他很快就明白了8号陪审团成员核心想法:“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宣布一个人有罪,判他死刑。”
10号陪审团成员(张永强)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也是一名地域歧视相当严重的房东。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没考上大学做了民工是由于几个河南姑娘的原因,导致在看到案件中嫌疑人与被害人都是外地人时,强烈的偏见与先入为主的想法使他坚持认为嫌疑人有罪。直到他终于被8号陪审团成员用各种论证说服时,才真正开始放下地域歧视的偏见。
而像9号陪审团成员(米铁增),他是一位七十四岁的空巢老人。我认为这是本片中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也是第一个被8号说服的人。然而这个9号,在整部电影第三十八分钟之前,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使我差点忘了还有这样一位老人也作为陪审团成员参加这次讨论。而他的第一次开口,特别紧张,脸上满是拘谨,小心翼翼的讲起了文革时期被批斗污蔑的事。这里有个细节,9号刚开始发言的时候,旁边的10号就打断了他,而9号则特别委屈特别小声的说到“你让我说下去嘛”。人物刻画相当细腻。9号陪审团成员真正爆发,是当大家讨论到证人当中的那个老人为什么要一口咬定他不确定的证词时,他激动的喊到“重视!是重视!”,接下来便是他的一段长独白,表达了他作为空巢老人没人关心没人重视没人听他说话那种心灵上的孤独。看到这里真的感受到一点心灵上的震撼。不得不说米铁增老师不愧是国家一级演员,真的是淋漓尽致表演,过瘾。
我暂且只列举这三人,其实每个陪审团成员都代表着一种社会基点,或者是社会现象。网络暴力,仇富心理,错判入狱,穷人无理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点来看待这个案件。虽然影片的最后所有人都一致投了无罪,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善良至上,而是经过思想斗争的理性的胜利。
总结一下,影片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在我看来很真实。第一个引爆点由9号陪审员空巢老人这个角色开始,每一个陪审团成员出现的情感变化都真实自然,没有任何的做作。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细节之多令我赞叹不已。虽然我屁也不懂,但我感觉某些细小的甚微的画面,动作,语气,表情,都对刻画一个人物有着极强的作用。
而非要说我看了这部电影看懂了什么呢,首先,就是尊重生命。其次就是要多与爱的人沟通。然后,永远不能先入为主的看待一件事情。最后,不要轻言放弃。
影片的最后,十二位陪审团成员们走出那间讨论的屋子,外面雨后初晴,阳光温柔正好。说实话看到这真的身心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emmm真的是头一回想写影评或者简单点说算是观后感,主要是这部电影真的给我很多感慨。虽然是翻拍日本的《十二怒汉》,并且是一部小成本作品。不过在一些人物的情感转变时还是能看到导演以及编剧高超的时事捕捉技巧,很好的融入了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丝毫没有商业片的低俗与粗糙,《十二公民》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优秀作品。
首先给没有看过的人简述一下剧情:某高校模拟法庭就一起证据确凿的真实案件展开辩论并邀请了十二位学生家长作为陪审团成员,而陪审团的工作就是需要通过讨论后投票得出此案件嫌疑人是否有罪,投票结果必须是一致的。整个电影的内容就是讲我们的主人公8号陪审团成员(何冰)如何在一票对十一票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论证辨述成功说服其它陪审员最后一致得出无罪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电影的名字已经很好的点明了中心。这十二位陪审团的成员就是十二位公民,代表了社会中浓缩的十二种现象基点。他们拥有不同的出身,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身份造就了他们今天在这场讨论中所拥有并坚持的不同观点。就像6号陪审团成员(李光复)是一名急诊医生。作为第二个被说服的人,他所经历的生与死,坚持与放弃使他很快就明白了8号陪审团成员核心想法:“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宣布一个人有罪,判他死刑。”
10号陪审团成员(张永强)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也是一名地域歧视相当严重的房东。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没考上大学做了民工是由于几个河南姑娘的原因,导致在看到案件中嫌疑人与被害人都是外地人时,强烈的偏见与先入为主的想法使他坚持认为嫌疑人有罪。直到他终于被8号陪审团成员用各种论证说服时,才真正开始放下地域歧视的偏见。
而像9号陪审团成员(米铁增),他是一位七十四岁的空巢老人。我认为这是本片中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也是第一个被8号说服的人。然而这个9号,在整部电影第三十八分钟之前,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使我差点忘了还有这样一位老人也作为陪审团成员参加这次讨论。而他的第一次开口,特别紧张,脸上满是拘谨,小心翼翼的讲起了文革时期被批斗污蔑的事。这里有个细节,9号刚开始发言的时候,旁边的10号就打断了他,而9号则特别委屈特别小声的说到“你让我说下去嘛”。人物刻画相当细腻。9号陪审团成员真正爆发,是当大家讨论到证人当中的那个老人为什么要一口咬定他不确定的证词时,他激动的喊到“重视!是重视!”,接下来便是他的一段长独白,表达了他作为空巢老人没人关心没人重视没人听他说话那种心灵上的孤独。看到这里真的感受到一点心灵上的震撼。不得不说米铁增老师不愧是国家一级演员,真的是淋漓尽致表演,过瘾。
我暂且只列举这三人,其实每个陪审团成员都代表着一种社会基点,或者是社会现象。网络暴力,仇富心理,错判入狱,穷人无理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点来看待这个案件。虽然影片的最后所有人都一致投了无罪,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善良至上,而是经过思想斗争的理性的胜利。
总结一下,影片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在我看来很真实。第一个引爆点由9号陪审员空巢老人这个角色开始,每一个陪审团成员出现的情感变化都真实自然,没有任何的做作。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细节之多令我赞叹不已。虽然我屁也不懂,但我感觉某些细小的甚微的画面,动作,语气,表情,都对刻画一个人物有着极强的作用。
而非要说我看了这部电影看懂了什么呢,首先,就是尊重生命。其次就是要多与爱的人沟通。然后,永远不能先入为主的看待一件事情。最后,不要轻言放弃。
影片的最后,十二位陪审团成员们走出那间讨论的屋子,外面雨后初晴,阳光温柔正好。说实话看到这真的身心都跟着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