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岛之鬼吧 关注:879贴子:7,030
  • 12回复贴,共1

《对马之魂》背后的故事:不只是神风那么简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红色枪骑兵)
多多良滨边的夷寇,正是蒙古军势
傲慢无礼之人,我等不共戴天
携忠义之魂前进,锻炼我等技艺
今次为了国家,去测试这日本刀
明治年间的一首日本军歌《元寇》正是取材于元朝对日本的入侵——《元寇》的作者创作此歌,是想化用战胜外敌的历史,鼓励“皇军”士兵忠于天皇,忠于军国主义国家。
然而在1274年,“元寇”真正到来的时候,日本武士所效忠的,既不是天皇,也不是国家,而是把天皇变成了傀儡,“干犯统帅权”的“国贼”镰仓幕府政权。
这个幕府政权的实权也不掌握在名义上的征夷大将军惟康亲王手上,而在掌握“执权”(执政佐理)北条家族手里。
(文明6中的北条时宗)


IP属地:四川1楼2019-01-01 22:21回复
    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攻灭了贵族化的平氏武士集团,建立了号令全日本武士的镰仓幕府政权。而征夷大将军源赖朝的子嗣三代而绝,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的家族掌握了实权。
    这个武士集团的统治建立在武力和对庄园经济的控制之上:武士受到幕府政权的“御恩”,得到领地和庄园,吃了饭就得为幕府干活,也就是以服从军役征召的形式“奉公”。
    然而,这个日本第一代武士政权并不稳固:一方面靠边站了的天皇朝廷不甘心,一方面各地有实力的武士虎视眈眈。每到有人不老实的时候,镰仓幕府就招呼起“奉公”的武士,将“叛逆”们讨灭,而“叛逆”们的领地和田庄就成了对有功武士的封赏。


    IP属地:四川2楼2019-01-01 22:22
    回复
      到“元寇”来袭的时候,镰仓幕府的“御恩·奉公”体制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的内战,并且显现出了自己的有效性,保持了幕府对武士阶层的控制。
      接下来他们要面对席卷欧亚的蒙古大军了。
      根据日方史料记载,1274年10月5日,1000余名元军登陆对马岛,岛上的守护代宗资国带领80余骑武士前去抵挡元军,结果当然是全军覆没,元军第二天就占领了对马岛。
      在E3展会上披露的游戏流程中,一开始的字幕就说明是元军登陆对马的第9天,主角走过了一片新坟,可能就是属于那些阵亡的武士。


      IP属地:四川3楼2019-01-01 22:23
      回复
        (《对马之鬼》的主角走过的这片坟地,很可能属于他的战友)
        10月14日,元军又打上了壹岐岛,壹岐守护代平隆景也带着100骑去应战,结果当然是被杀的片甲不留。
        守护代是受封领国军事和行政大权的武士(守护)的代理(代官),也是地方的实际统治者,对他们来说,受领代管的乡土就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他们对武家政权的职责所在。所以即便以寡击众,宗资国和平隆景也没有弃地而逃的资格。
        《对马之鬼》的主角作为一名对马的武士,同样如此。


        IP属地:四川4楼2019-01-01 22:23
        回复
          忽必烈派军入侵日本是为了“惩罚”日本的拒绝通好,因此元军为了示威大发其野蛮作风,所到之处灭顶之灾,据日本佛教日莲宗的创始人日莲和尚的记载当时的传言说“(对马、壹岐)二岛百姓之中,男丁或被杀,或被掳,女子则被集于一处,用绳索穿手掌而过,锁于船舷之上。”
          当时日莲和尚因为屡次批评幕府政权,正处在被流放期间,他整理这些可怖传说的目的在于证明幕府因为信奉“异端”佛法,遭到了“天谴”。
          不过由于此战之后元军都元帅忻都曾向蒙古女婿高丽忠烈王献上200名日本少男少女作为礼物,蒙古军大肆烧掠的说法应该总体上属实。


          IP属地:四川5楼2019-01-01 22:24
          回复
            日本武士打不过元军,是因为寡不敌众吗?并非如此。
            10月19日,元军终于在博多湾登陆,踏上了九州岛的土地,而九州岛的御家人武士也集结起来在镇西奉行(代理镰仓幕府统治九州的职务)少贰景资和大友泰赖的统率下与之交战。
            《八幡愚童训》称日军集结了十万两千骑的大军应战,不过当时的九州肯定没有这么多马,日军的数量应该远小于这个数字,不过这一次多少是能和元军旗鼓相当地交战了。


            IP属地:四川6楼2019-01-01 22:25
            收起回复
              /(《蒙古袭来绘词》中的日本武士形象)
              博多湾大战战况如何?《蒙古袭来绘词》的记载说,日本武士在各自主家的带领下发挥其骑射优长,奋勇冲杀,见到元军就冲,看到友军就汇入,走到哪打到哪,打完了就到处找元军……
              当时日本武士主要战术是骑射战法,供奉神明的“流镝马”表演就是从这种实际运用过的战术演变而来的。


              IP属地:四川7楼2019-01-01 22:25
              回复

                (配重式投石机的图示,这种投石机再加上原始的火药爆炸弹,算是那个时期军事科学技术的尖端武器)


                IP属地:四川9楼2019-01-01 22:26
                回复
                  (从海底发掘出来的元军铁炮遗物)
                  元军的角弓轻箭射程比日本武士的大弓重箭长得多,而且箭头带毒,射得武士们死伤惨重。
                  元军甲轻马强,人勇力大,砍倒了日本武士就
                  当场开膛破肚,食其心肝……
                  这哪里是军队,简直是一群地狱里冒出来的恶魔。结果就是武士们大败亏输,向太宰府水城方向败退而去,连家眷都被元军俘虏了几千人。
                  太宰府水城是白村江大战后,天智天皇担心唐军打来日本而修筑的水坝兼防御工事,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用上了。(太宰府水城遗址)


                  IP属地:四川10楼2019-01-01 22:27
                  回复
                    《八幡愚童训》为了体现“神明”在战胜元寇中的作用,对元军的描绘不免夸张。
                    但它的说法,颇能体现日本军事水平和欧亚大陆主流的差距:武士们都是依附各自的主家,作战时或几十人,或几百人,成小集团随主家冲杀。
                    即便是几万人的大军,也没有什么整体的组织和调度可言,更不用说日军的两个首领少贰景资和大友泰赖都是同级别的(一个镇西东方奉行,一个镇西西方奉行),连个名义上的总指挥都没有。
                    而元军却是以层级编制组织起来的,下层服从上级,随主将的指挥而动。在大型会战中更容易占上风。
                    不过,日本武士们毕竟是主场作战,他们也就拥有四个优势:
                    第一,他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乡土和领国,同样也是在保卫自己的地位和饭碗,打起仗来确实是舍生忘死,英勇顽强。
                    第二,日本武士骑马作战,元军虽然也以弓马娴熟著称,但却是渡海而来,因此骑兵较少,机动和冲击力上处于弱势。
                    第三,他们熟悉本地地理,而元军只能探查海岸附近的地形,不知道内陆地形。
                    第四,武士在本土补给方便,而元军劳师远征,打了一天就把箭射光了,缴获的日本箭又太长没法用。
                    当然,日本武士还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他们人多,后援源源不断。


                    IP属地:四川11楼2019-01-01 22:27
                    回复
                      《蒙古袭来绘词》中的两军交战情景
                      博多湾大战的双方都没有留下伤亡记载——当然日本方面都没有统一的兵力统计,更不可能有伤亡统计。不过入夜之后,元军退回到了船上。蒙古军,汉军和高丽军的统帅开会,认为今天打得不错,“入其国而破之”,给了日本一个教训。
                      高丽军的统帅则认为还可以乘胜追击,但主帅蒙古将军忻都认为应该撤退,因为对手兵力还很多,元军没有后援,天时地利又不占优势,“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现在实力对比不利,我们应该见好就收。
                      而日本武士一边呢?他们觉得元军撤回船上,说明自己打赢了,因此士气还不错,想要准备继续打下去,但是双方都不会有再打下去的机会了。
                      因为“神风”吹起来了……


                      IP属地:四川12楼2019-01-01 22:28
                      回复
                        这个科普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29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