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集及其《成斋遗诗》
【近代诗人胡大集】
胡大集(1820-1873),字光祖,号成斋,通城县人。家世书香,祖父胡观岱,字泰逢,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举人,曾任兴山训导、教谕,著有《裕后山房文稿》,毁于咸丰兵火。其父胡洪鼎,字直臣,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署黄安教谕,曾与杜煦明同纂《同治通城县志》。
胡大集天资高,有至性,工诗古文辞,善书。困于科场,屡试不中。咸丰十一年(1861)选贡。同治四年(1865)考取教习, 以亲友馈赠捐得内阁中书。六年中顺天乡试副榜,次年任正黄旗旗教习。九年十月教习期满,即用知县,未分发,时年五十。不久丁母忧,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卒。其间,曾入直隶提学使贺寿慈(云甫)、江苏提学彭久馀(味之)幕府,襄校试卷。
胡大集著有《成斋遗诗》(亦作胡成斋先生遗诗)三卷,内有《北道漫吟》二卷、《南中游草》一卷,民国十九年胡瑞炎追志堂铅印本,《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中、《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四有载。国家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山东图书馆有藏。《通城文史资料》“诗联专辑”,收有他部分诗作。沔阳杨介康为其《北道漫吟》作序,谓其“善道性情”,“得性情之正”,并举其《思亲》二首、《梦父哭母》二首、《忆弟》一首、《哭四弟》十二首,称“观其长言永叹,至再而三,歌也有思,哭也有怀,亦云挚矣”。“观其所感,而言志、无邪之旨可见。”“先生际同治中兴之代,和声鸣盛,犹为治世之音。”(《湖北文征》卷十一)
胡大集诗多为行旅中所作,内容涉及纪事、赋物、写景、抒怀、咏古、赠人等,以近体诗居多。其抒情如《磁州途中》二首之一:“山横云气水横沟,风送荷香扑面柔。正是晚晴天气好,一犁新雨过磁州。”咏古如《朱仙镇吊岳武穆》之二:“竟教大厦就倾欹,十二金牌罪有辞。天子无心还此座,将军不死待何时。五湖已寄韩王迹,三字难排桧贼词。今日游人多少泪,为公遍洒向南枝。”赠人如《和吕端瓜洲夜泊》:“瓜步而今也作洲,台隍尚枕小溪头。一江星月归残夜,两岸菰蒲称晚舟。比舍邻多宜傍蟹,鼓诗声细不惊鸥。与君共把牢骚盏,醉有真乡我可侯。”这些诗,语言平易,议论平正,情感真淳,合于温柔敦厚之旨。
胡大集的五弟胡翟珪(雄岩),曾写过一篇《胡成斋先生行状》,概述胡大集生平。文中讲了一个故事:“戊午(咸丰八年)在省,有木工詈其父,观者立于门。木工向诉。成斋曰:‘彼为谁?’答曰:‘我父也。’成斋视其旁有敝帚,即取以击其首,且击且劝。其父子争遂解。”(《湖北文征》卷十二)从中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近代诗人胡大集】
胡大集(1820-1873),字光祖,号成斋,通城县人。家世书香,祖父胡观岱,字泰逢,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举人,曾任兴山训导、教谕,著有《裕后山房文稿》,毁于咸丰兵火。其父胡洪鼎,字直臣,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署黄安教谕,曾与杜煦明同纂《同治通城县志》。
胡大集天资高,有至性,工诗古文辞,善书。困于科场,屡试不中。咸丰十一年(1861)选贡。同治四年(1865)考取教习, 以亲友馈赠捐得内阁中书。六年中顺天乡试副榜,次年任正黄旗旗教习。九年十月教习期满,即用知县,未分发,时年五十。不久丁母忧,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卒。其间,曾入直隶提学使贺寿慈(云甫)、江苏提学彭久馀(味之)幕府,襄校试卷。
胡大集著有《成斋遗诗》(亦作胡成斋先生遗诗)三卷,内有《北道漫吟》二卷、《南中游草》一卷,民国十九年胡瑞炎追志堂铅印本,《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中、《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四有载。国家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山东图书馆有藏。《通城文史资料》“诗联专辑”,收有他部分诗作。沔阳杨介康为其《北道漫吟》作序,谓其“善道性情”,“得性情之正”,并举其《思亲》二首、《梦父哭母》二首、《忆弟》一首、《哭四弟》十二首,称“观其长言永叹,至再而三,歌也有思,哭也有怀,亦云挚矣”。“观其所感,而言志、无邪之旨可见。”“先生际同治中兴之代,和声鸣盛,犹为治世之音。”(《湖北文征》卷十一)
胡大集诗多为行旅中所作,内容涉及纪事、赋物、写景、抒怀、咏古、赠人等,以近体诗居多。其抒情如《磁州途中》二首之一:“山横云气水横沟,风送荷香扑面柔。正是晚晴天气好,一犁新雨过磁州。”咏古如《朱仙镇吊岳武穆》之二:“竟教大厦就倾欹,十二金牌罪有辞。天子无心还此座,将军不死待何时。五湖已寄韩王迹,三字难排桧贼词。今日游人多少泪,为公遍洒向南枝。”赠人如《和吕端瓜洲夜泊》:“瓜步而今也作洲,台隍尚枕小溪头。一江星月归残夜,两岸菰蒲称晚舟。比舍邻多宜傍蟹,鼓诗声细不惊鸥。与君共把牢骚盏,醉有真乡我可侯。”这些诗,语言平易,议论平正,情感真淳,合于温柔敦厚之旨。
胡大集的五弟胡翟珪(雄岩),曾写过一篇《胡成斋先生行状》,概述胡大集生平。文中讲了一个故事:“戊午(咸丰八年)在省,有木工詈其父,观者立于门。木工向诉。成斋曰:‘彼为谁?’答曰:‘我父也。’成斋视其旁有敝帚,即取以击其首,且击且劝。其父子争遂解。”(《湖北文征》卷十二)从中可见其为人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