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常有一种论调,认为元末的蒙古铁骑,战斗力相较蒙古帝国的肇建时代,已经有了极大的衰退,所以明之取天下,捡漏而已,丝毫不能体现出朱元璋及其麾下诸将有多高的军事、战备水平。
此论调颇被冷兵器吧米南德等不学无术之徒,以及大量看了几篇三无网文就敢对历史圈指手画脚的史盲推崇,但只要稍微用点心思去擘肌分理,就会发现此言全无道理。
元末的武备衰退,当然是一群泥腿子得以揭竿而起,建立势力的基础。然而任何一个王朝面对乱民蜂起的危急局势,都会采取整顿军备、增加军事开支、起用地主武装等一系列应急措施,等这些应急措施发挥出作用之后,产生的诸多元末北方军阀,才是朱元璋对手实力的真实衡量,那么,我们可以试比较一下,王保保、孛罗帖木儿等人的实力,与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时代的蒙古军相较如何。
蒙古大草原向北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通过西伯利亚草原与钦察草原相接,贯通到东欧平原,是欧亚大陆最大的一片草场。是以蒙古高原崛起的势力,拥有巨大的马匹数量优势,以机动性著称。
但是草原上冶铁所需的木材资源缺乏,优质铁矿较少等原因,导致扎根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前如匈奴、后如蒙古,都陷入极为缺铁的窘境,冶铁技术也不发达。相比起来,突厥、回鹘本身就起家于西域,长于锻铁,自然不存在这一问题。
蒙古人精于骑射,短于马上格斗,这是数百年来以环境形成的风气。由于铁资源匮乏的缘故,蒙古人近战所用兵器往往是较短的弯刀,只能作为骑射的补充,对上使用长枪、长柄锤等长兵器的冲击骑兵,往往显得乏力。
(PS:长枪的生产需要大量优质木料,且容易损坏,不利于重复利用,虽然只有枪尖是铁制,但消耗的铁资源并不菲;同时其所需的大量优质木材资源同样是草原所缺乏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征服时代初期,蒙古军队所驰骋摧破的地区,都是以蒙古草原到东欧草原这一片漫长的亚欧大走廊为基础,进行发散。沿途的对手,也往往冶铁技术不发达,缺乏优质的防具。蒙古人凭借海量的马匹数量优势形成的机动性,骑射驰杀,箭雨密布,可以有效地对这样的对手进行屠杀,无论是钦察人、罗斯各公国,甚至波兰人,都是如此;而金国因为末期财政衰退,行政机构腐败,军队亦只有少量精锐,大部分战士是披甲率低下、缺乏训练的民兵、炮灰,对于蒙古军缺乏抵抗力。